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417 3
2014-07-31
1993年,清华大学开始试行的人事改革制度中规定,讲师、副教授在规定时间内的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应自行走人。今年4月,清华大学决定不再续聘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引发世界各地毕业生发出的50多封请愿书,校友们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

  清华“非升即转”的人事制度,借鉴了美国一些高校采用的tenure-track制度。它源于1915年,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提出为了避免教授因学术自由影响聘任,应在高校设立终身职(tenure)。一般来说,采用这一制度的美国高校给青年教师6年时间,6年后接受考评。如果考聘对象通过,就获得终身教职,没通过则要另找工作。由于我们的高校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终身职”算不上激励手段。清华等高校采用此制度,更多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效率。

  但如果拿来这一制度,套上生硬、片面的评价标准,则会影响教学与科研的平衡。美国高校在评判教师工作量时,特别注重教学、科研与服务三者的平衡。即便在仅占美国高校总数10%的研究性大学里,教师每学期也只把30%时间用于科研。

  给专注于教学、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提供专门考评渠道,无论对研究型大学还是非研究型大学,都是平衡教学与科研关系时的有益手段。国内,如湖南大学2004年推出教学型教师职称评聘单列的办法,在教学上表现突出的教师也有机会优先晋升职称。这种差异化处理方式,既是对有志于教学的教师的尊重,也是对高考后选择一所大学的学生的尊重。
来源:新民晚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31 06:48:56
有些无语~~说什么好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31 07:02:21
要留住不做研究的好老师,就应该更加完善tenure-track制度。让不喜欢做科研的老师走非tenure-track的teaching-track之类的通道,并且能够有上升空间。这样既可以留住文中的好老师,也可能保持对于科研的支持。毕竟研究型大学更重要的任务是科研而不是教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 19:04:17
应该两条线,做科研一条线,专注教学一条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