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就是认真的要把图书做成一个品类,这样我就愿意加盟了”
商业周刊中文版:京东董事长刘强东2010年2月还在微博上放言“我们5年内不会涉足在线图书市场”,但是其实你当时已经开始筹备京东的图书频道了。你之前是亚马逊中国的副总裁,主管图书业务。我想,从创业的角度考虑,你决策的前提是和刘强东有共识、京东图书有前景才会过来。对于你来说,就是要先知道刘强东对于这块品类的认知,或者他的战略重视程度,你得知道他的电商格局到底有多大。
石涛:当然了,其实这是我决定加盟京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未来图书业务的发展上,我必须得问他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怎么看。我其实也问到了,原来您说不做图书,当当才高高兴兴的去筹备上市,然后您开始做图书,我说这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不是图书只是一个吸引眼球的东西,其实就变成了承载广告的功能?
他说不是,他说了两点原因:一个是京东是个平台,京东不再是一个垂直电商,从2009年以后,京东就不再是单纯的3C垂直电商,他说自己的终极理想是做一个电商的中国最优秀的平台,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平台。那么,作为平台你就知道在品类上你是不能够说做这个不做那个,或者弄那个不弄那个,利润低的不做,只做高毛利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者不是只买高毛利的东西,消费者常常只买低毛利的东西,他希望价格便宜他才会来电商,所以平台是他的方向;另一个方向,他说图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商品类,大家都知道这一点,但是京东为什么没一开始就去做,是因为已经有两个巨无霸了,就是当当和卓越。他说,“我04年开始做电商,我要跟他们硬碰硬,没有办法,他们的市场份额已经很大了,我的长项是我在中关村的经历,有3C产品资源的,我不能一开始就干图书。”但是,他也说,从标准化程度上,从配送的容易度上,从消费者对它的黏性上,再没有比图书更电商的产品了。比方说分享体验,图书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3C产品的评价其实好多都是好用,配送快之类,这些其实不能构成别人的参考依据。但看书就不是了,评论要谈内容,这作者怎么样,这里头的故事情节怎么样,这个是真正的分享,是知识的分享。
商业周刊中文版:而且非常个性化。
石涛:非常个性化。所以图书是必须要做的品类,玩电商的谁也躲不开。所以苏宁后来也做了。那刘强东就是认真的要把图书做成一个品类,这样我就愿意加盟了。
当然我也得跟他要政策,我跟他说,你现在是从零开始、快速增长,我说你得给我一些政策,他说你说吧什么政策,我说肯定一开始我们必须得低毛利,我们不能追求高利润,虽然图书的利润高于3C,3C可能在哪儿大家都知道不会超过10个点,但是图书通常正确的毛利应该是20个点,所以它的毛利是高的。可是一旦进入竞争,当当肯定是不会绕了咱们,它会码足了力气跟你招呼,你实际上是要转化别人的用户,你不是说你自己的用户你去服务。
商业周刊中文版:这是新增用户。
石涛:你必须得转化。因为过去这些用户没有在你这儿买书,人家在你这儿买3C,买书就奔卓越或者当当了。你要转化人家的用户,对不起,你必须得有优惠的价格政策,这样的话我们的毛利就不能很高。
他说没问题,你说什么毛利。
我说零毛利。
行。零毛利。
但是不能永远零毛利,当市场份额到了一个什么程度的时候改善经营,我给你个计划,我第一年零毛利,第二年毛利达到多少,第三年达到多少,第四年恢复正常,因为到那时候我预测我们的市场份额已经到了前三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