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
流水不腐,由静转动的仓储需求
仓储产生于满足需求的时效性。传统仓储通过静态储藏保证生产连续性和避免缺货损失。但下游消费品市场,特别是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于产业链流动性需求增加,但原本的静态仓储无法满足快速进出库等流动性仓储要求,进而拉动新建流转性仓储需求,而传统仓储面临困境。
尾大不掉,静态传统仓储服务渐式微
我国传统仓库存量大,以服务工业制造业为主,提供低流转静态仓储,辅以增值服务。随着下游需求由静转动,需求不振,诸多传统仓储服务商微利经营,而仓单质押等增值业务收益风险并存,无法提供稳定收入。同时,转型流通仓储先期投资门槛阻碍传统企业转型。我们以中储股份为例,说明其传统业务式微存必然。
破旧立新,动态物流地产黄金十年
另一方面,物流地产商准确定位了需求端流转型仓储的快速增长,为其提供了高质量的现代仓储设施,获得稳定高额租金。同时在供给端,借助REITs等融资工具解决了资金瓶颈,使其能够跟上快速发展的高流转制造业、消费品,特别是电商的脚步。我们以普洛斯为例,从其提供高质量仓库满足客户需求,进而获得稳定租金,借助海外REITs加速资金流转跟上其客户拓展速度,再进行拓展的循环中提炼出其四个核心能力:即高速、高杠杆、高门槛与低投入
占地为王,土地储备存未来胜败关键
无论哪种业态,仓储对接近重点城市土地的大量需求与土地供给紧张矛盾突出。所以土地来源与获取成为企业除经营模式外的竞争要素。在政府控制大多数土地供给的情况下,自有土地储备与竞标能力成为仓储企业竞争的关键。我们认为中储股份的已有土地加上央企背景将获得竞争优势。
亡羊补牢,中储转型为时不晚
中储从传统仓储服务转型流转型物流地产及时顺应了市场潮流,公司优势在于其存量土地和拿地优势,加上REITs放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外协,诸多发展条件已经满足。与普洛斯的深度合作大大加强了公司转型的成功率与效率,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其发展机会依然光明,给予“推荐”评级。
报告正文
一、 流水不腐,由静转动的仓储需求
1. 仓储的产生:解决供给与需求时效上的不匹配
人们为什么会把一些特定用途东西存放在某个地方而不去立即使用并承担成本?
一个不直观的解释就是,在目前供大于求的经济前提下,需求产生后到被满足,一个特定产品被其他同质产品替代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而仓储能够减少这个特定商品从需求产生到被消费间的时间,进而赚取利润。
因此,仓储与需求产生到被消费的时效性息息相关。如果将这个问题经销简单拆分为产成品和原材料两部分:
1)产成品仓储:解决供给需求存在时间差
仓储需求产生于安全库存,而安全库存为的是减少缺货损失,而缺货损失是因为消费者会在等待和立刻购买货物中偏向于后者。
2) 原材料仓储:保持生产连续性付出的代价
原材料仓储直接的解释就公司在权衡仓储成本和原材料断供损失之后,选取较低的仓储成本,所谓两害取其轻。
3)仓储收入=满足需求时效性而支付的溢价
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果商品的时效性很强,即需求产生时无法得到及时供给,那么供给方就会被其他供给方替代,那么所有的供给方都愿意支付仓储成本以规避缺货损失,而这个成本最终转嫁至需求方。
2.时效性的进一步思考:不再静止的仓储
一个特定产品被其他同质产品替代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而仓储能够减少这个特定商品从需求产生到被消费间的时间,进而赚取利润。那么,如果有别的方式来满足这个时效性要求,就会形成替代仓储的功能: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流动性,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配送过的整个前置时间的缩短能够很好地替代静态的仓储。而适应这种流动性的仓库,称之为流通型仓库。
二、 尾大不掉,传统仓储服务渐式微
1.传统业态:静态仓储为基,增值服务为辅
传统仓储服务商提供安全、低成本仓储服务,吸引尽可能多的仓储,并延长存储期间。同时承担简单加工、拆分、质押监管等附加服务,提高盈利能力。
盈利模式:基础租金+增值服务
包括存储和简单加工业务、配套装卸、简单加工、配送等增值业务,以及质押监管、保兑仓等仓储金融服务
客户:仍为传统的工业企业
2.面临困境:传统红海难扩张,盈利能力提升受限
1)传统仓储盈利低
行业增速与盈利能力持续低迷
目前传统仓储服务商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增值服务,业务构成和收入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保管业务盈利为负,而货运代理,现货市场,质押监管,加工,配送等业务均盈利。企业综合销售利润率常年维持在1-3%。
代表性国有仓储企业面临困境。
从国资委统计的国有企业的运行情况来看,国有仓储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较低,销售利润率近5年维持在1%左右,虽然资产负债率有所降低,但总资产周转次数同样震荡下行。
2)下游量质皆变,难以支撑传统业务成长
量变: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下降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制造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会逐步下降。而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批发零售等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的产业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我国也不例外。
质变:库存周转上升,静态仓储动态性增加
仓储作为供应链的一环总是在被动的适应产业,而产业特征则是适应着下游需求市场的变化。之前所说的“牛鞭效应”就是在供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中产生的。而随着规模经济的成熟,细分市场的概念开始出现。随着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各种细分长尾市场出现,最终用户消费习惯呈现多样化,并且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对于订单循环时间性要求加快。
在运输成本降低,生产前置时间减少,下游需求预测越来越精确的现在,传统上因为“牛鞭效应”而产生的大量仓储需求将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的高速流转,仓库依然会存在,但是其库存商品流转性将会越来越高。
3.行业代表-中储股份:传统龙头显低迷
全国传统仓储业龙头:静态仓储存量巨大
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全国30多个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设有70余家物流配送中心和经营实体。占地面积900万平方米,露天货场350万平方米,库房共42家,200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60条52公里,起重运输设备近千台,年吞吐能力6000多万吨,2013年底客户数量5000余家。居于国内仓储行业龙头之一。
传统业务毛利率较低,成长倚赖增值业务
简单仓储营收贡献度低。中储目前业务主要分为经销和物流仓储业务,虽然仓储业务是大多数业务的基础,但是其收入占比仅不到15%,即便加上进出库业务也不到35%,而配套业务中货代、配送贡献了超过50%的营业收入。
仓储增值业务单位业务量收入增长快,毛利高但持续走弱
相比经销业务不到3%的毛利率,中储利用其仓储业务的优势,以及国有企业品牌的优势,开展了许多高毛利的质押监管、配送以及货运代理业务,贡献了超过50%的毛利。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其毛利率也处于持续下降区间。
三、 破旧立新,物流地产黄金十年
1.物流地产:高流转行业定制化仓储设施建造师
仓储行业是流通行业的重要子行业之一,直接服务于所有具有实体制造和消费的行业。其商业形态自诞生起就没有发生过本质变化,储藏和保管商品就是主要业务形态。但是就像交通行业,从马车到汽车再到飞机,其产业内部的改善与升级从来没有停歇过。只不过因为仓储并非核心竞争力因素,因此各行业并没有重视仓储行业的革新。但是随着消费品市场逐渐被重视,传统仓库并不适应需要快速流转同时产品多样化的消费市场,因此出现了物流地产公司建设标准化的高等级现代物流仓库,满足目前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仓储需求。
主要经营方式包括
物流园区、仓库建设后出租:即仓储地产商在物流需求较大地区调查后购入土地,并建设通用性仓储设施,期间与大中型物流企业、工业、商业企业签订租赁合同。
定制开发仓储设施:根据客户要求完成调研、选址到建造仓储物流设施的服务。
回租融资服务,收购客户的仓储物流资产后回租给客户,类似于融资租赁。
盈利模式:租金与土地增值
出租仓库和设备给大型公司客户收取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用,但不提供进一步配送、质押监管等配套服务。
土地升值收益:由于物流行业集群效益明显,大型仓储客户集中后的物流园区集群效益显著,同时,普洛斯等大型物流地产商能够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拿到物流位置优越的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土地价值提升空间较大。在后面我们会单独就土地问题进行讨论。
下游客户:高流转消费型企业
主要物流地产商
Prologis:成立于美国,物流地产商业模式的缔造者,目前物流地产行业全球市场份额第一,2008年经济危机时将其日本和中国区业务出售给了新加坡GLP,后者成功成为这两个市场的领军企业。
普洛斯GLP,虽然发生股权变动,但经营面未曾发生变化。在2003年进入中国至2014年1季度短短11年间,普洛斯拓展至34个城市,拥有526个物业数量,服务客户590个,总资产超过82亿美元。已建成的仓库面积达到950万平米,同时有920万平米在建,拥有土地储备1280万平米。
其他市场参与者:
国际物流地产商:安博(AMB,与美国Prologis合并后在中国区继续以安博品牌运营)、嘉民集团(Goodman)、维龙地产(Vailog)、新加坡枫树集团(mapletree)、新加坡腾飞集团、麦格理集团、盖世里(Gazeley)。
本土企业:宝湾物流(普洛斯中国持股19.9%)、宇培集团、上海金桥集团、保利地产等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