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P2P网贷行业的监管,杨晓军表示要有明确的定位、不碰钱、有门槛、重透明和强自律五个方面的原则。而从P2P对金融业的影响来看,还没有看到它有新的金融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技术可以满足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的极大的一种创新,抓住对互联网金融“变与不变”,“怕与不怕”的两个认识,在鼓励创新的前提下加强监管。
五个原则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明定位。明确定位它是信息中介机构,P2P机构是不能归集投资人的钱的,如果归集投资人的钱,就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或者银行,不能以P2P的名义,不能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逃避监管进行监管套利,原则就是线上和线下的业务监管标准应该是一样的。
二是不碰钱。P2P投资机构应该与客户严格隔离。
三是有一定的门槛。毕竟是金融业务,要有门槛,在人员、组织架构、风控能力上都要有门槛。例如绿谷贷(RZ.com)有双重风控措施,还有担保机构提供100%本息保障,有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当然是投资者不可错过的新型理财方式。高收益不仅成功将投资者的视野由银行理财产品转向P2P网络投资理财,吸引着更多投资人加入到P2P网络投资理财的行列中来。
四是重透明。制定一些信息披露的规则,一个项目拿到网上募集资金不能是虚假的项目,或者是骗钱的项目。现在有一些P2P网站叫做秒标,一个项目几秒钟就卖掉了,或者是几分钟,其实项目是假的,有些可能是不真实的项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要重透明。
五是强自律。通过行业自律达到监管的目的。
杨晓军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实际上最早使用互联网技术来服务于金融业的是我们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这是最早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利用互联网也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1996年中国银行最早用互联网,到现在为止,国内一线的银行网上交易量基本已经完全超过了线下,线上交易量已经超过了线下,正规的金融机构也都在大力使用互联网技术。网上金融交易在90年代已经普及了,网络保险与网上基金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还有一个互联网金融就是现在新产生的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服务比如第三方支付,P2P网贷,还有众筹等等,这是一些非传统机构。杨晓军表示,对互联网金融认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变一个是不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指社会组织非常扁平,沟通更加顺畅,生产的组织方式更加有效,信息流更加流畅,不变的是社会结构、生产关系和人的根本需求,以及创造新的互动关系。
对于互联网金融为什么要监管?杨晓军表示,这个理论跟传统金融需要监管是一样的,传统金融回答为什么需要监管的时候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保护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维护金融稳定,引导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一样的,同样需要这个方面的监管。但是它对传统金融还会产生新的风险,主要在这几个方面:机制、战略、法律、声誉、流动风险,都会提出一些新的课题。
为什么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这么受关注?杨晓军认为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确确实实在这几年达到了应用的成熟期,谁也没有想到这几年比如智能手机在短短3-5年时间里这么普及,5年前谁也不会想到现在是这种发展态势。而且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一直以来从没有互联网的时候,都存在着非常旺盛的民间金融,国家从计划经济过来的时候,金融管制特别严格,金融是高度管制的行业,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民间金融包括民间借贷,大家经常会看到报纸上有非法集资的事件,这些东西一直都存在,由于互联网技术出现了,使得很多民间的金融一下子利用互联网技术,它的可获得性、可推广性一下吸引了非常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