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冷库大多偏重于存储功能,主要经营方式是出租经营、代客存储;建筑形式大多是土建多层冷库,层高大多为5米左右;建筑功能上以库房为主,温度比较单一,主要分为低温库(-18~-20℃)和高温库(0~4℃);穿堂主要作为通道和装卸站台使用;货物存放以直接堆码为多;制冷系统大多采用氨制冷剂。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单层装配式冷库,库内高度一般在7米左右,建筑材料主要采用钢结构、复合保温板。此外,作为传统冷库的共同特点,很多老冷库(以及部分新建冷库)采用常温穿堂、开放式站台,已不适应“冷链连续”的要求。
近年来,欧美新型冷库开始在我国出现,其主要特征是单层高架冷库。一是以太古冷库为代表,其内部空间高达12米以上,采用货架和高位叉车,穿堂兼作理货间,宽度达到20米以上,反映了物流性冷库的功能特点。二是以自动堆码、自动存取、自动分拣为特征的全自动立体冷库,如天津普菲斯冷库,其内部空间高达20多米,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存取效率大大提高,能源消耗相对较低,但一次性投资也有所增加。
一般来说,单层高架冷库物流效率较高,比较适用于第三方物流配送冷库;多层冷库用地较少,造价相对节省,但物流效率相对较低,不利于货物快速吞吐,适用于批发市场等大进大出的场合。采用何种冷库形式主要取决于其具体条件和使用要求,并无好坏优劣之分,只是适用的范围有别。
随着我国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冷库将趋向大型化,向空中和高层发展,土建结构的多层/高层冷库仍会占有相当的比例,而高架冷库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正经历一个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黄金发展期。表现为:一是创新意识增强,传统观念与现代物流需求不断发生碰撞,新的经营理念和建设思路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二是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安全、节能、环保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概括来说,我国冷链物流园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趋势: 
首先,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与大生产、大消费、大流通的基本格局相适应,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为支撑,形成相互联系的全国性冷链物流网络;以当地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形成地区性冷链物流分配网络;生鲜电商催生发达的冷链物流末端网络,以保证生鲜食品配送的及时、快捷和准确送达;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紧在全国范围的冷链物流园区建设,网络框架初步形成;其它冷链物流企业出于业务发展和适应竞争的需要,也将逐步走向联合和合作。
第二,冷库需求趋于分化,质量和服务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几年前是冷库总体短缺的状况,有冷库不愁出租,有的冷库刚刚开始规划设计就被抢租一空,冷库租金也水涨船高。随着冷库规模迅速扩大,有的地方已开始出现冷库过剩、租金下降的情况。目前冷库行业总体不足与局部过剩、高端不足与低端过剩并存,未来冷库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质量和服务上,而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在提高质量、完善服务、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控制成本是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第三,物流型冷库的比重不断增加。 
冷库功能的适应性,货物存取的灵活、快捷和准确将受到更多关注;冷库不仅仅划分为低温库和高温库,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进一步细分,向多品种、多温区发展;穿堂不仅仅是交通和装卸的功能,其作为分拣、理货、配货的综合物流功能将明显加强;狭窄的穿堂可能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快速、分散、灵活的需求,在经营上处于尴尬境地;常温穿堂、开放式站台不能满足“冷链连续”的要求,需要加以改造。这些功能上的新需求将给冷库的建设规划带来新变化。
第四,冷库的安全性显著加强。 
2013年发生的几起冷库安全事故使得冷库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液氨作为环保、高效、经济的天然制冷工质,其优越性毋庸置疑,其潜在危险性和可能的危害也应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估,未来氨仍将是主要的制冷工质已达成广泛共识;另一方面,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减少制冷系统灌氨量,提高液氨使用的安全性,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氨—二氧化碳复合型制冷系统已开始得到应用。
第五,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冷库的主要成本是能耗。注重冷库的节能环保,在整体设计、设备选型和运营管理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冷库能耗,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氨是环境友好的自然工质,是目前制冷效率最高、最为经济的制冷剂,一次投资和使用成本最低,未来仍将是大型冷库的首选。利用冷库大面积屋顶和墙面进行太阳能发电,也是冷库减少能耗、降低运营成本的可能途径。
第六,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在冷链物流行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冷藏货物价值的提高,对于储存质量的要求也将相应提高,直接堆码方式已难以满足新的需求,货架的使用将是必然趋势。通过采用先进的装卸设备、堆码设备、分拣设备、包装设备,以及条码、射频等信息技术,实现冷库和冷链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才能满足现代物流快速、准确、分散、灵活的要求。这将为物流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开辟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