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99 0
2008-05-14

http://star.news.sohu.com/20080514/n256848905.shtml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各地权威部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及时、通畅的信息披露,极大地消除了社会的焦虑恐慌,帮助公众保持了镇定。

  联系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5月1日正式施行的背景,我们有理由对这部法规寄予厚望。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智者,也就是通常说的“明白人”,他们听到传言,会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判断之后,他们会告诉人们事情原委,传言中的那些不确实、不客观的信息就会停止传播。

  然而,许多事例证明,政府部门不可寄希望于“谣言止于智者”。原因很简单,对于每一个公众,他们只是普通人,对那些不利的信息,自然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不管在什么样的时期,突发事件不可避免,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信息传播不可阻止,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么谣言该如何停止、澄清,在危机面前又如何让人们避免情绪化、保持理性?

  有人会这样想:赶紧把事情处理好,完了再公布真相吧;或者事情不好处理,先保密吧,免得舆论添乱;或者事情说出来“不好听”,先编个好听的说辞吧……但是,对疫病、污染、灾祸等许多突发事件的处理都证明,在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传播速度迅速的今天,拖延、捂盖的做法,只能是掩耳盗铃,既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又使谣言进一步恶性滋生、蔓延。

  最好的选择是公开。

  公开可以大大增加人们知情的机会。谣言的出现,反映的是公众对信息的需要。政府的权威发布渠道不通畅,公众只好转而求其次,这会加大失实信息的传播几率。用及时、充分的信息公开保障人们的知情权,可以说是遏制谣言的一剂良药。

  公开可以大大增加智者产生的机会。虽然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公众不能未卜先知、料事如神,但是我们相信,大多数的公众是理性的、负责任的,在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知情的前提下,会作出理智的判断与选择。

  可以说,不知情,就难成智者;不公开,就没有智者。知情始于信息公开,谣言止于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实现“谣言止于智者”的一个必要程序。

  公开才能知情,知情才能辟谣,知情才有理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公开”明确为政府部门的“法定义务”,“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有了制度保障,这正是公众对这部法规热切期待的原因。

(责任编辑:李清)

[此贴子已经被wesker1999于2008-5-14 16:15: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