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在网上说买人大真题赠送北大经院真题,并以此为卖点。说人大真题有不断向北大经院真题靠拢的趋势。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如果说复习期间,各校真题之间在某一领域有相互补充参考的价值,我很认同。
如果说某校真题向某校真题靠拢,这不是在贬低人家吗?人大真题在2009年之后难度有所加大,主要是考生水平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考察出考生水平。
先不论北大经院2014年根本就没有通过考试招生,更不会有所谓的真题了。
首先,人大政经部分出题要比北大经院更加灵活,而且还考察过计算题,这是北大经院从没考过的。这部分能说人大有向北大靠拢的趋势吗?
其次,人大微观部分计算题有时会参考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而北大经院微观计算题和证明题有时也会参考这本书。在微观计算题方面,两个学校的真题有一定参考价值,况且两校计算题部分孰难孰易有待定论,也不能完全说人大有向北大靠拢的趋势。但人大微观证明题至今还没有参考过这本书。
人大宏观部分和北大经院风格很不一样,只能说两校出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参考过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因此参考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