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925 5
2008-05-17

本轮通胀的根本原因是“失控的城镇化”


  城镇化与通胀的影响关系逻辑示意

  中国的经济增长陷入了一个有趣的怪圈,经济增长依赖土地,土地因经济增长而消耗,土地的消耗导致价格水平的狂涨,而价格的狂涨又吃掉了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财富价值。所以,要真正做到通胀的标本兼治,中国政府应严格控制住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发展规模不再侵吞已经在警戒线边缘挣扎的农耕地。

  □陈功李辉张巍柏

  本轮通胀覆盖全球

  几十年来,世界上出现过三次大规模通货膨胀,但其影响大多局限在一定的国家或地区。而当前,根据高盛公司发布的全球通胀指数,全球通胀水平在去年11月达到了4.8%,比上年同期高出2个百分点。

  该指数追踪的国家中,80%出现了通胀水平加速的情况。除日本以外的主要发达国家和八成的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发达国家中,美国目前通货膨胀率为4.4%,高出美联储1%-2%的预期目标一倍以上;欧元区为3.3%,创欧元问世以来的新高;发展中国家中,印尼、印度、沙特、南非、巴西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6.6%、5.9%、12%、9.3%、4.5%,阿根廷、委内瑞拉均超过10%;转型国家中,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为12.8%。

  某种意义上讲,此次通货膨胀具有了全球化的特点。

  新一轮全球通货膨胀的突出表现是能源、粮食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价格指数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40%,而之前一年中的涨幅只有9%。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70%,铁矿石上涨95%,铜上涨40%。小麦价格近两年来上涨近两倍,玉米上涨一倍多,大豆上涨近一倍,白米价格也上涨了75%。今年以来,美国能源价格上涨30%,欧元区上涨15%;美国和欧元区食品价格上涨8%左右,印尼上涨14%,南非上涨15%。

  围绕稳定农产品价格,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增加粮食生产和供给上大做文章。欧盟对其共同农业政策作出调整,取消了实行十几年的土地休耕计划,还增加了牛奶生产配额。其他一些国家也多采取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取消或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限制农产品出口等措施,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失控是根本原因

  很多人都知道高盛公司有一个著名的报告,被人称为是“金砖四国”报告。这个报告汇总了高盛的一些发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这四个国家,经济将会有极大的增长,从贫穷走向富裕,这个过程当然有许多的商业机会存在,所以这四个国家就相当于金砖。

  对于“金砖四国”,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迅速成长和巨大的财富创造能力,这些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土地面积的大量占用等问题对世界的影响也许现在显现了出来。俄罗斯耕地面积从1992年起减少了200万公顷,约占耕地面积的9%;到2020年,印度的可耕地面积将由现在的1.7亿公顷减少到1亿公顷;而中国的耕地面积在过去10年减少了一亿多亩。

  我们认为,本轮全球通胀,从欧洲到中国,通胀的表现都是一致的,都是从原材料价格开始的全面提价。而全球出现通胀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化,以及中国的城镇化。

  由于这些国家的快速城镇化,占用了大量原本属于农业种植的土地,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腾出的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或城镇开发,成为了建筑用地,这些因素都是无形中初级产品暴涨的价格推手。

  至于能源,虽然对农业种植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能源需求的上升,同样也是因为城市化和城镇化。而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失控,还为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创造了前瞻性基础。没有这样的发展前景,能源期货的价格也不会这样高。

  中国通涨推手———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

  从去年以来,连续保持“高成长、低通胀”的中国也正经历着通货膨胀的威胁。初级产品全面涨价,CPI居高不下,人民的通胀预期正在形成。所有这些,引起了包括中央领导层在内的高度关注。

  对通胀根源认识的不同,会导致出现截然不同的治理政策。很多的经济学家都赞成这样的观点: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在国外,是国外通胀不断向国内输送引起的。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演讲时称,“中国目前的通胀属于输入型通胀,主要是由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推动的。”它是全球经济形势造成的,而非中国的内部政策。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董事总经理陶冬等学者也认为,此次通胀中许多因素根本就是国际性的。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过兑其他多数货币却在贬值,因此进口通胀挥之不去。全球已经进入全面的食品通胀,国际环境必然影响国内价格。材料、能源价格如脱缰之马,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势必跟随。美、欧、日同步出现经济倒退,人民币与外币利率倒挂,海外热钱加速流入。这些因素并不在中国政府的控制范围内。

  而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回顾一下物价走势,就会发现,中国物价从2003年就开始走出上扬的走势,尤其是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价格走势,只是由于我国在CPI统计中,食品支出占据CPI将近30%的权重,这些问题被隐瞒了起来,没有体现在CPI上,直到2007年,当粮食、猪肉价格全面提价,使CPI迅速蹿升到104.8,人们才忽然感受到了压力。

  单从粮食价格来看,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50150万吨,成为历史上第四个产量超过5亿吨的高产年;但当年粮价涨幅却进一步扩大,全年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0.26%,较上年增长9.26个百分点。2008年1-2月份粮食价格继续维持上涨态势,其中大豆、玉米和小麦价格同比涨幅较大,分别为41.6%、14.4%和8.8%。

  因此,把本轮中国的通胀与2007年下半年才表现明显的“输入通胀”联系起来,可见是相当地勉强。

  很显然,将通胀的矛头单独指向外部因素,而将中国自身问题避而不谈,不但不能使通胀缓和,长时间的拖沓还可能导致问题的继续恶化。

  我们认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才是本轮通胀水平趋势性上涨的根本原因。

  从粮食供给层面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挤占了大量粮食生产资源,导致粮食增产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是挤占耕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2003-2006年,中国净减少耕地6009.15万亩,年均减少耕地1000万亩以上。按目前趋势,到2020年,中国耕地缺口将达到1亿亩以上。

  二是转移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投入下降,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从近四年情况看,尽管粮食连年增产,但也只是恢复性增长,至今也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不断减缓,2007年比2006年增长幅度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大豆还同比减产12.3%。

  第三,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推动粮食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农民种地不赚钱,没有了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的总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生产成本又可细分为物质与服务费用以及人工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迅速增长的用地需求及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导致工业用地价格大幅上升,带动农村土地价格加速上涨;同时,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导致种粮机会成本增加,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就业,家庭用工折价和农业雇工费用上升,由此导致生产成本构成中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此外,工业和城镇化发展拉动原油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并向下传导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引起投入粮食生产的物质,如农用工具、饲料、化学肥料、农药和农用机油,以及相关服务价格显著增长。上述因素共同推高了粮食生产总成本。

  此外,我们通过建立耕地面积缩减率与CPI关系的统计模型,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得出的结果是,耕地土地面积每减少1个百分点,将使通货膨胀率上升1.3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耕地土地面积的减少和CPI的高幅蹿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从源头上治理中国通胀

  事实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弹性更强。西方国家的发展经历了相对较长的历史周期,对城市的认识逐渐深刻,中产阶级群体规模庞大,因而追求城市的平稳发展。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的历史不长,只能以发达国家的表面现象为模板,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现代化,就是城市的美。在中国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普遍存在的。

  北京原来只有二环路,后来发展到三环路,再就是五环、六环,现在正在做七环路。城市就是这样被无序放大的,原来建国门外就是乡村,现在五环外都是城市,这就是北京。

  北京的发展为全中国树立了榜样,模板的作用是很大的,大家都来学。地级市要学北京,县级市也要学北京。结果如何呢?城市规模上扩张,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2006年前后,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做了总体规划的调整,而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将各自城市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或是几倍。按照新的城市规划水平,哈尔滨要把城市规模扩大到现在的3倍;成都的远景规划是到2020年,城区面积将达到3681平方公里,比现在的中心城区面积598平方公里大6倍多,等等。

  北京是中国的缩影,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埃及,发生在印度,发生在菲律宾,发生在俄罗斯、阿联酋和巴西。这个世界的许许多多的地方,伴随着一个个规模宏大的造城运动,土地资源已经被以空前的规模和空前的速度消耗了。价格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在所必然,无可避免。

  这样看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陷入了一个有趣的怪圈,经济增长依赖土地,土地因经济增长而消耗,土地的消耗导致价格水平的狂涨,而价格的狂涨又吃掉了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财富价值。所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一旦步入快车道,就有一个问题要产生———城镇化会失控!

  到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此轮通胀的源头———失控的城镇化进程。从源头上治理愈演愈烈的通胀,才是真正的标本兼治,而只以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为依据的解决办法,那只能治标。

  真正做到通胀的标本兼治,就要真正从根源上治理,那就是政府应严格控制住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发展规模不再侵吞已经在警戒线边缘挣扎的农耕地。这在中国当前土地国有的体制条件下,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完全是可以掌控的。真正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治理通胀,使CPI不再吞噬来之不易的经济发展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5-17 00:17:00
反对积极城市化战略


 

  ■中国城镇化战略反思专题

  我反对通过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或者建贫民区来推进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而主张一种农民可以进城又可以返乡、城乡互动的稳健的城市化战略。稳健的城市化战略的核心不是人为地阻止农民进城,而是认为切切不要人为地制造农民进城的积极条件

  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农村小农经营的部分,一是进城务工的部分。离开其中任何一块,农民的日子都不好过。若大量农民进城买房或者搬到贫民区去,他们的收入只剩下务工收入,他们生活的贫困就会增加。

  若农民的进城不再可逆,他们势必更加依赖城市的就业机会。而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一旦发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出口减少,沿海加工企业的倒闭是必然的。城市就业机会减少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中国经济中因为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而具备的特有的安全机制也就不再能够发挥作用,中国事实上也就失去了应对大的危机的能力。最终,就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进程。

  □贺)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热情高

  报载重庆市鼓励农民进城购买商品房,重庆一些县城一半以上商品房被农民购得,县城房价因此上涨。考虑到很多农民难以一次性支付房款,有人建议银行应该允许农民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重庆市有关部门也因此期待在较短时间将目前47%的城市化率提升到70%。

  与重庆市县城房价每平方米只有千元不同,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房价一般都在数千元乃至上万元。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正是农民务工的目的地,数千元的房价远远超过了农民的实际购房能力,农民几乎没有可能在这些地区购买房子。因此,秦晖建议,深圳应该划出一块土地,让农民自搭自建,发展出全国第一个贫民区,农民因此可以在这里家庭团聚,落地生根。贫民区并非政府之耻,恰恰体现了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怀。

  无论是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还是允许建城市贫民区,都是要应对农民工进城的需要。农民工有强烈的进城需要,国家也可以借此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提高了,农村人口自然减少,农业规模经营也就有了可能。因此,农民进城购房并城市化是大大的好事。若农民无力购房,建城市贫民区也是不错的选择。重庆市的做法和秦晖的建议异曲同工,很有合理性。

  在城里买了房子,农民一家子就可以到城里生活了。他们再在城市务工经商,也可以免受离妻别子之痛。农民有了房子,也就不用交房租了。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房地产商,因为市场上的需求增加了。政府也高兴,不仅城市化率上去了,而且房地产市场繁荣,财政收入有了保证。

  所有这些,使得一些学者有极高的通过土地制度、按揭贷款制度、户籍制度改革来加快农民进城步伐的鼓动热情,使得政府有很高的推进积极城市化战略的积极性。

  但是,站在农民角度和站在中国长期现代化可能遇到困难的角度看,鼓励农民进城的积极城市化战略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全家进城日子更穷

  从农民角度看,农民无疑是有着进城积极性的。大量农民脱离农业进城务工经商,只要条件许可,农民更是渴望到城里享受真正的城市生活。这正是当前已有大量农民不在村里建房而到城市买房的原因。不过,农民在做决策时总会有些犹豫,就是进城容易生活难。他们即使进城买了房子,他们能在城市住得下来吗?住下来能生活好吗?

  假设农民在城里买了房子,或至少有贫民区可住,从而全家老少都进城享受城市生活来了,他们的处境将会如何?我们来看看。

  进城农民的一家老少,其在城里的支出肯定要比在农村大,因为城市生活比农村昂贵,农村很多东西是免费的,城里的任何东西都得花钱买。

  再来看收入。进城农民能够买得起的商品房,只可能是内地小城市的房子,他们不可能买得起沿海大中城市的商品房。这些内地小城市的务工经商机会不多,且尤其是务工收入较少。相对来讲,沿海大中城市务工机会多,收入相对高。若进城家庭满足于在小城市务工,他们的收入就会比之前在沿海所得更少。其结果可能是进城后务工收入更少了。收入少而支出多,他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困难。

  进城后,一家老少可以全家出动赚取收入,可以让老人帮人看门,让小孩去捡破烂。城里的破烂的确是比农村多。若只有几户农民全家搬进县城,县城看门、捡破烂的机会就会有。若农民进城买房已经成为潮流,则城里显然就没有那么多的看门和捡破烂的机会,因此农民进城后想通过全家老少出动增加收入的机会并不多。

  相反,在未进城时,农村老人和小孩在家种田还是可以赚些收入。在农村,老年人是不存在退休一说的,只要还能动,他们总要做些事情。小孩子至少可以做些喂猪养鸡的家务。当前农村人均耕地很少,农业劳动强度不高,几个不能外出的老人和妇女同志就可以勉强对付。

  不要小看了这些老头老太太对付的小农经营,他们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而且往往还可以解决全家的肉禽蛋奶问题,解决全家的粮食供给问题,可以应付家中一般性的开支。也因此,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所赚回来的打工钱,就成了一家一年来净赚的收入。

  当前中国农村,农民收入结构中,外出务工与在家务农收入各占一半。正是务农的收入,使农民可以将外出务工收入作为一年的净收入积攒下来,或者在村里修建楼房,或者到县城购买商品房。

  一旦全家老少进城了,则务农的那一半收入就没有了。进城务工收入维持一家老少的城市生活,就越来越捉襟见肘。进城一家老少终于明白,仅仅靠务工收入不足于支撑一家老少的城市生活。城里生活反而不如农村生活舒适。

  若农民在县城买了商品房,又到沿海务工,则农民进城就显得滑稽。因为他们将一家老少搬到生活费用昂贵的城里,自己却到沿海务工以勉强维持一家人在城里的糊口生活。一年又一年,一分钱都无法积攒下来。而之前在农村,外出务工是可以攒钱的,也就是可以攒下一些未来的希望和宏大的志向。

  若一家老少都搬到沿海大中城市,就只能到贫民区去。这时候一家人倒是可以生活在一起了,但是代价也大。不说贫民区本身的环境好坏,仅仅因为失去了务农收入的那一半,在沿海贫民区生活的一家子人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幅度下降。他们即使可以糊口,却很难有积攒下收入以改变命运的希望。他们进城只是为了糊口。———其实,农民今日在家务农也是可以糊口的,他们之所以外出务工,是为了有更多收入积攒下来,以为未来积攒希望。

  简言之,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收入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农村小农经营的部分,一是进城务工的部分。离开其中任何一块,农民的日子都不好过。若大量农民进城买房或者搬到贫民区去,他们收入的两个部分就变成了一个部分,他们生活的贫困就会增加。这是农民进城的问题之一。可能失去应对重大危机的能力

  农民进城的问题之二是,若农民已经全家搬到城市,他们事实上就彻底脱离了农村,就再也没有可能返回农村了。若如此,事情就会变得麻烦。

  众所周之,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极高,且中国经济结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利润低,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旦发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出口减少,沿海加工企业的倒闭是必然的。这样,在沿海和大中城市的就业机会就会大幅度减少。

  现在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即使他们失去城市的就业,他们也可以回到村庄,过至少可以保障温饱的生活。其实,这正是中国目前能够在经济外向程度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效应对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甚至是中国目前社会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秘密。

  而若农民的进城不再可逆,农民不再能够从农业中获取他们的另一半收入,他们势必更加依赖城市的就业机会。城市就业机会减少就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中国经济中因为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而具备的特有的安全机制也就不再能够发挥作用。中国事实上也就失去了应对大的危机的能力。最终,就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进程。

  正是因此,我反对通过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或者建贫民区来推进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而主张一种农民可以进城又可以返乡的稳健的城市化战略。稳健的城市化战略的核心不是人为地阻止农民进城,而是认为切切不要人为地制造农民进城的积极条件。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目前阶段,保持一种农民可以进城又可以返乡的一体化的城乡制度设置,有助于农民更加理性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有利于提高中国现代化的安全系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条件、农民生计和农民意愿等等因素。城市化战略是一项需要全面考虑各项条件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切忌拍脑袋行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17 00:20:00
这两片文章来自南方周末,中国的城镇化具体怎样进行是在是一个关系到长远的大问题,希望各位积极思考,说以说你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17 00:52:00
理由有点偏颇。第二篇内容空洞,分析没有头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21:53:24
顶楼主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08:52:24
确实没脑子的无厘头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