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一个传说的故事,一座城市,一夜之间坍塌。5·12的地震让我联想到的是历史上被风沙淹没或者其它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袭击的古城。楼兰、玛雅。在这种时候,生命是微不足道的,此刻才知道个体的脆弱。
5月12日的下午,我在学校的自习室里度过,对发生在同一个国度里惨烈的灾难浑然不觉。死于5.12地震的真实人数,我们至今不知,也无法统计了。当天晚上,看了那么多的新闻,只感觉这世界乱成了一团。第二天,第三天,陆续看到来自灾区的照片,死亡报道,以及来自不同人的哀悼文章,推人及己,一片惨烈。虽然我这次灾难中受伤的没有我的亲人朋友,但是死去的那几万人,哪一个不是我的亲人哪一个不是我的朋友?我们生存在一个星球上,居住在同一个国度里,讲同一种语言,有同样的传统,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四川,天才李白生长的地方,天府之国,唱出过《康定情歌》那样的歌声,三足鼎立时期,诸葛亮在蜀中留下了“卧龙”的传奇。当我们讲述这些历史故事、不经意哼起这些歌的时候,已经证明自己与那片土地有脱不离的关系。
死者已经作古,无须对无法挽回的事情耿耿于怀。但是一场惨烈的灾难至少让我们明白,生命如此来之不易却不堪一击,我们何不珍惜?在地震过后的残垣断壁下,还有千千万万等待救援的幸存者,而他们也正在被死亡等待,如果救援不够及时,他们只能一步一步寂寞地走向死亡,在生命最后一刻感受不到丝毫的关怀。“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这句话铿锵有力,让人感动。
这种时候,在很多人生死不明、等待救援,一个大国的国家主席和总理全部赶赴灾区救灾的时候,有人喊出我们应该为地震导致的灾难进行反思。这种“反思”精神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却不合时宜。地震是自然灾害,谁也阻止不了地震的发生。不仅无法阻止发生,即使预测其发生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既然这样,如何反思,反思什么?是的,可以说房子建得不够结实,不能防震,应该为这个反思。但是能够这样想的人也只是在空想。我用我的空想推翻这种空想,但是我的空想是以我所了解的灾区的一些情况而推测的,所以至少比没任何根据的空想有说服力:这次地震发生在位于大西南山区的四川绵阳,地形多山地,又属于长江流域,水流多,水库也就多。我们可以把房子建设得结实一点,但不能把山地也用水泥加固吧?这次地震,房子倒塌不少,但是不得不承认由地震而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对灾害的发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四川不在中国的东部,而是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尤其是此次受灾地区包括很多农村,要求这样的地区全部建设能够抵抗7级地震的房子,从经济条件考虑并不现实。就算是财政支援,为农村地区补贴,强制要求建造对地震有一定抵抗力的房子,但是以中国领土之大,除了四川,还有甘肃、陕西、新疆、山西、江西等众多中西部省份,谁能预测下一个发生地震的将是哪个省?这次地震,不正是陕西、甘肃也都有所波及吗?
就算真的该反思了,也不是在这种时候反思。此刻灾区人心未定,地震之后必然跟随瘟疫,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灾区的混乱现状,势必造成更大损失。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在救灾,何谈反思?倒是成天喊着让别人反思的人该反思了:少喊空话,多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