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391 0
2014-08-25

这篇有些难懂了,一想问题就头疼的朋友可以不用看了,否则肯定又要头疼。


我们学习,我们工作,我们生活;好像轮回,好似熟练,熟练是好,但有时却不知不觉的堕化了你的思维。

向下填充——中式思维方式

中国人几千年来的进化使得我们擅长未雨绸缪,也擅长指点江山。具体来说,就是喜欢想愿景,喜欢先搭建框架,然后朝着这个心中的蓝图跃进。

这有好处,好的愿景能给人无限的动力,比如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又比如为实现现代化而经济的腾飞。但是呢,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太宏远的愿景让我们不切实际,急于求成,最后无法到达自己幻想的空中楼阁。看看大跃进,再瞧瞧满目创伤以致无处立命的都市环境。

平时我们一般都会用这种思维模型,比如做个项目,我们决定好了已无法更改的框架,于是就是套用而已,有时候为了显示我们切合实际的形象,就补一句,“我们先在XX上试用吧,然后看效果,再用到整个事件上”。但是呢时间久了你也懂了,这话只是说说而已,即便不只是说说,想要去下力气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脑中并没有这样的思维模型,真的做不来。

与其说是被洗脑,不如说脑子本来就是用这一种思维做的。

向上聚合——西式思维方式

与我们不同,西方人做事并不会那么老谋深算,他们运用到的更多的是度量和推敲,这让他们的思维模型是向上聚合的,举个例子,当他们想做一个项目时,他们会不断收集和这个项目相关的东西,而不去太关注所谓的愿景,于是当收集到的材料多了之后,他们就会找规律,划层次,最后一步一步自然导出结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定会产生可行的结果,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到命题之初所能获得的最好结局。但是不好的一点可能是若是你一开始命题不对,也修正不出你想要的结果。

So,what should we do?

第一步尝试先告别高大上的向下填充吧,换换思维,尝试用向上聚合去做一些事情,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原来比你想像中简单的多。

第二步试着综合去运用这两种思维模型,长短结合,找找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评判标准一方面看完成的效果,一方面看你自己的感知,因为信息层级的东西很难去具体度量。

这只是一个缩影,思维很复杂,但若是经常能聚焦在这些思维的方式上面慢慢的你便会形成自己的思考之术。 中机院www.reportway.org.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