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375 7
2014-08-26

生活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前期的马尔萨斯同志,提出了他著名的人口学原理,他认为人口的增长是指数型的(1,2,4,8,16等),食物的供给呈线性增长(1,2,3,4,5等),如果没有限制,食物供给必然满足不了疯狂增长的人口。马尔萨斯所说的这些限制包括自然灾害、战争、道德限制等。其后几百年里,关于资源是否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是一直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很多人都视人口增长是噩梦般的灾难。然而,实际情况又是什么呢?1800年,全世界人口9亿,大部分人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那时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2010年全世界人口69亿,平均寿命67岁,很多国家和地区人口平均寿命都超过80岁,生存条件也大大改进。时至今日,马尔萨斯的恐慌依然是很多人的一块心病,提到人口增长,他们胆战心惊,如临大敌。那么马尔萨斯真的错了吗?

穿越到马尔萨斯生活的年代,工业革命初期,那时农业还是人类就业的最主要方式,并且没有太多新技术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是典型的两要素经济,即劳动力和土地。在两要素经济下,生产也要遵循边际生产力递减的规律,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多,边际生产力逐渐下降,农民的收入也会逐渐减少。从这个角度说,马尔萨斯的结论是对的。但是马尔萨斯有三个没想到,正是这三个方面颠覆了它的理论。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技术进步。马尔萨斯虽然生活在工业革命早期,但那个时候新兴技术也没大量普及应用。技术的推广是渐进性的,以瓦特的蒸汽机为例,他发明蒸汽机在18世纪,但到19世纪初期,蒸汽机才被用于水上运输,而到1880年世界上的大部分货物依然在用帆船运输。有一个著名的段子,一个古希腊人穿越到工业革命早期,他仍然可以发现很多熟悉的事物,但让他来到二百年以后的时代,他肯定认为自己在幻想。技术进步在提高人类利用稀缺资源的效率上即使今天的人看来也会叹为观止,比如美国目前的农民只占1%,他们生产的粮食却还要出口50%,也就是说美国人即使遇到天灾人祸粮食减产50%,照样可以自给自足。最近又有一本非常火的书《富足》,声称人类将最终解决稀缺问题,马尔萨斯如果泉下有知,当安息矣。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国际市场横向和纵向分工的大发展。引起生产效率提高的不仅仅是人,而且还是差异化、专业化的人。如果所有人都去种小麦,边际生产力当然会下降,而且所有人都去干一件事情,技术改进出现的可能性很小。社会分工的萎缩也会带来物质、精神生活的贫乏,当粮食的边际产量不能满足增加的边际人口的需求时,就会带来饥荒和战争。反之,当人们尝试分工时,在新的领域就会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分工的不断深化最终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引起技术上的变革,提高了人类利用既定资源的效率。马尔萨斯的年代,正是西方殖民者在各地抢占殖民地并攫取资源的时代,殖民者开拓殖民地的行为客观上让各个殖民地接入到国际分工中去,形成了初步的国际分工的格局。但更大规模和深度的国际分工是在冷战结束后形成的,这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可能和世界市场对接,正因为分工网络的扩大,有比较优势的群体就可以专心的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原来一个地区的人既要吃粮食,又要穿衣服,但其实这个地区在种粮食方面是有比较优势的,因为没有分工,必然有一部分去生产衣服,当接入分工网络后,这个地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专门生产粮食,而其他地区生产衣服,两者交换后比各自自给自足所生产的财富还要多,这就是李嘉图所证明的比较优势定理。

第三个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力量会限制人口的无限增长。计划经济或者产权不明确的条件下,新增加的人口的负担可以由社会来承担,想想当年中国农村的大锅饭时代,农民都要多生,反正孩子生出来也算一口人,大队会分一口吃的,至于如何增加粮食产量,粮食够不够吃,我是不管的,我只知道平均主义,到时国家会分配粮食。那时的农民,生存下来就是人生最大的主题,也不会有更多的其他物质需求,更别提精神需求,因为社会分工程度实在太小,国家基本把所有劳动力集中到了重工业和农业上,即使有一些剩余的财富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在除了生存,几乎没有其他需求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孩子国家又会提供食物(当然每个适龄劳动力要参加一定量的劳动),那为什么不多生呢?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市场不仅扩大了社会分工,而且各个生产要素都会找到自己应得的回报,各种产品也会反映出应得的价格。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社会分工生产的东西多了,我就会对各种东西产生欲望,那我怎么才能得到这些东西呢?利用自己已有的生产要素去挣,我可以利用自己的劳动力去打工,可以利用父母给我的一笔钱去创业,总之,最后挣多挣少全凭自己的本事,在你挣的钱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你当然会考虑多出生一个孩子的成本,不会像大锅饭年代那样考虑问题了。想想现在北上广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小两口两人月入一万,每月要交房租水电,有日常开支和应酬,孩子要买衣服,报学习班,这种情况下生一个孩子他们供应都很紧张,有多少人会考虑多生呢?真是发展到一种极端的情况,资源确实快不够用了,市场经济自然会利用价格信号反映出来资源真实的供应情况,这时人们也自然会根据价格信号做出调整,人口也会继续减少,人口无限增长不会发生。

通讯、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人类自身观念的提高都会增加分工,目前东部发达地区基本可以实现市场经济,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交通困难,通讯闭塞,人的观念落后,无法嵌入到市场经济当中去,他们往往还有重男轻女,人多力量大的观念,单纯搞计划生育不仅不奏效,可能还会酿成人间惨案,政府本意是好的,怕他们生多了,将来养不起,但是殊不知他们大多数没见过世面,不知道外面的花花世界的丰富多彩,也不知道自己的一身力气还能出来挣钱,也不会考虑到孩子将来要让他考大学,要在北上广买房,他们就是要想多生男孩,扩大家族势力,让其他家族的人不敢小觑,谁都不敢欺负。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单纯要让他们搞计划生育,肯定会南辕北辙,倒不如为这些地区修几条好路,办几所好学校。

文/东夷于先生 微信公众号:dongyiyuxianshe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27 15:03:05
时代的局限性,不能说人家是完全错误地啊~ 咱中国还计划生育了,不是就是听了他的建议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7 16:55:55
马尔萨斯的结果是正确的,都是过程分析不对,请看以下分析:

原始商品生产的结果必然造成贫富差距巨大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1743&from^^uid=1165198


贫富差距拉大的必然结果----爆发新一轮的社会动荡----进行新一轮的改朝换代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2522&from^^uid=116519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8 02:17:33
ding
kank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9 07:59:14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 09:38: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