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664 23
2014-08-27

       研究生扩招后,尽管越来越多的学生根本就不愿意从事科研,但从绝对数量上看,研究生依旧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而且其中一部分既是团队的学术成果主要贡献者,又饱尝个中艰难困苦。他们中最为极端者,深受压榨与欺凌,有苦不敢言,有冤不能申,其所在项目团队类似于“血汗工厂”。尽管这样的情况只是极少数,但努力防止项目团队沦为血汗工厂,是保障研究生基本权益的重要举措。


       血汗工厂又被称作“惯老板”(被惯坏的企业主),这一贴切而形象的称谓,揭示出工人面临“僧多粥少”的求职困境,保住饭碗已属不易,哪里还敢提出在企业主眼中视为过高的要求?研究生的扩招,给导师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研究生劳动力,就算导师不想招收都不行。情势好到如此地步,怎么可能不惯坏导师们呢?项目团队之所以慢慢滑入血汗工厂的深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差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既然导师可以挑肥拣瘦,那自然是要把谱摆足;既然导师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却不受约束,那么不将学生用尽榨干,岂非不理性之决策?当人性被放在缺少约束的环境之中时,道德就成为唯一的警戒线。如果导师无惧道德下滑,那么学生的日子就苦了。当血汗工厂黑心到极致之时,也就成为国家可怕的“骨髓工厂”了。


094554bp7pgz125a6bp0pa.jpg


       当项目团队一旦血汗工厂化,那对身处其中的研究生就是一场噩梦。不管纵向、横向,总是有做不完的项目。导师基本秉持“能者多劳”的原则,“累死勤快的,撵死慢跑的,抽死赖皮的”。学生工作时间超长,工作内容固定,只能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导师指定的任务之上,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工作条件看似灯光明亮、设备齐全,再加空调相伴,实则小小蜗居拥塞七八壮士,呼吸之急促令人心烦意乱。研究工作照例福利不高甚至没有福利,导师作为“总舵主”,掌控人事与财务大权,视学生科研绩效与听话程度给予奖惩,例如论文能否挂名、论文作者排序、论文出版资费以及论文发表奖金等等。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容易深入,因为彼此之间属于竞争合作关系,故合作的意愿心未必会有,但竞争之警觉心必定存在。在血汗工厂,学生的价值被“单一化”,只具有工具属性,就像电影《天注定》中最后找不到价值归依的跳楼小伙。参与项目研究或许(有些学生的能力已经超过导师,谈不上培养,大势所趋,只是要一张文凭而已)能在能力和素质上有所提升,但作为人成长的全面性发展,从未进入过血汗工厂领导者的视野之中。他们关注的是最终结果,无需过问过程的艰难,更不愿走进学生的内心,论文得以发表和课题顺利鉴定才是惟一值得关心之事。有了这些,就有了业绩,有了经费,有了一切可以标榜自身的标签与符号。


       血汗工厂之所以影响极坏,在于工人缺少集体谈判的可能性。除非采取极端手段实施群体性抗暴行为,才能获得资方的一丁点让步。严苛的管理制度并非血汗工厂的专利,但却是血汗工厂的重要法宝:毫无情面可言,凡事不予通融,公事公办,令出如山,动辄处以罚金,一切规章条文均由管理层掌控解释权,工人不容许留有申诉之权利。研究生群体亦是如此,他们基本上处于散沙一盘的状态,在导师生杀予夺的强权之下,只有挣扎求存的喘息之机。导师在制度建立方面一般都较为擅长,且能用“高大上”的宏伟目标鼓动学生为自己所用。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不可能成为抵制或反抗导师不合理安排的“英雄”,既无援军,又无资源,还不如乖乖认输及早归降或能搏得导师之网开一面。当所有学生都放弃自我权利的使用时,导师不想成为“浑老板”都难上加难啊。那些实在受不了的学生,最后抱成团与导师做殊死搏斗,他们或许最终得遇贵人转投明师而顺利毕业,或许斗争失败受困其中只能无奈离场,不管结局如何,选择决裂,那已是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

       血汗工厂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缺少相关的保障法案所致。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团队的权益保障条款,这就形成“法律真空”,在出现纷争时往往以权力而不是权利作为解决问题的粗暴方式。倘若能够就此问题订立法律条文,那么至少可以起到警示和惩戒的作用,研究生的“科研之苦”从此就能彻底告别血汗工厂。当然,权力与义务是对等。既然要求导师不能够苛责学生,同样地,学生必须有“重诚信,守承诺”的契约精神,不能因为手中有了“尚方宝剑”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像当下有些学生,“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就算是白纸黑字的承诺书也可以翻脸不认帐,如果导师的利益无法和学生的利益获得同等程度的保障,任何善意之法都只会结出恶意之果。


       或许血汗工厂式的项目团队极少极少,但满足其中二、三条标准者,恐怕并非凤毛麟角。导师须得自我警觉,告诫自己随时游走在悬崖边缘,若是一不小心,或许就会授人以柄,成了反面典型。而在当下浮躁的环境中,导师如何自处,这是个常想常新的话题。

——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王进老师科学网博文,与本人前两天的帖子算是相互呼应吧!其实,中南大学工科大部分老师,还是不错的,曾经有个老乡是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他本硕都是中南的,所以比较熟悉项目操作,深得老师喜爱,读硕士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把项目报账的万把块钱让他们两个帮忙做实验的同学分了,平均下来,一个月有2000左右的导师补助(当然,有些外校考进去的同学帮不上什么忙,也就少了很多);不过商学院那边也一般,一般也就是帮忙做课题给几百块,好的一两千,当然我指的是硕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27 07:01: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7 07:11:58
哎,研究生也是苦力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7 07:56:42
呵呵,就是真的血汗工厂,也是工人的自愿选择,又没谁逼着绑着去做工。
学生跟导师不也是如此么?

人性都是贪婪的,无论是资本家,导师,还是工人,学生;这一点没区别,不会有谁比谁高尚。
只有靠制度才能保障人,尤其是弱者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7 08:46:48
无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7 10:34:50
严重支持,现在的导师对学生的压榨程度达到吃肉还不吐骨头的地步,既要干活还要送礼讨欢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