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2290 1
2014-08-29

2014-08-29 08:16 | 作者:

来源:林默

吴长江


吴长江自恃雷士离不开创始人,却已经三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如今形单影只的他醒悟了吗?

文_本刊记者 林默 编辑_吴金勇 摄影_邓攀

这是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十年内第三次遭遇大股东驱逐,也是他最人单势孤的一次。

“十年发生三次风波,人们都会觉得我是一个很有问题的人。以后在金融市场融资、与人谈合作,或是在公众的评价中,还有几个人愿意相信我?”吴长江脸上满是疲态,“我的本意肯定是不想搞任何事端,但真的是被逼无奈。”.......

吴氏“杀手锏”

吴青少年时代的经历与许多同年代企业家类似,家境贫寒、天资聪颖、金榜题名,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陕西汉中航空公司工作。1992年吴长江辞职南下,临行时原单位的老厂长对他说“小吴,你太理想化又太重义气,这样的性格是你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以后你若成功是性格使然,若栽跟头也是因为你的性格”。今日回观,一语成谶。

1998年,已挖到了第一桶金的吴长江,开始在惠州涉足照明产业,他喊来高中同学杜刚、胡永宏帮忙。

广东的仲夏闷热,三个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在吴长江家楼下喝着啤酒吃炒河粉,聊到酣畅处,三人决定将合作形式从帮忙转成共同创业。吴长江举杯说“我出45万,占45%股权,你们俩出55万,各占股27.5%”。

当时创业的想法源于吴长江,他的经济实力也远优于杜、胡二人。如果他要多出6万元占股51%,或是直接以70万买下70%的股权亦无可厚非。但在吴长江的价值体系中,控股权并不重要,兄弟情面、江湖义气才能成就他的存在感。

吴长江与雷士此后十余年都绕不出的魔咒,始于这个路边摊上的约定。

此后是一段写满了激情、梦想与友谊的岁月,斯时国内的照明业还在低质量竞争的漩涡里打转,2000年雷士第一家品牌专卖店开业,三个年轻人将品牌专卖制度导入国内照明业。

生意风生水起至2002年,三位创始人进行了一次股权调整。由雷士向吴长江支付1000万元,三人股权均等为33.3%。对于股权调整的原因,吴的解释是彼时公司分红,他比杜、胡拿得多,这让把兄弟情义放在第一位的他很不舒服,所以主动稀释自己的股权。但江湖上也有另一版传言,说嗜赌的吴长江从雷士账面拿了太多赌资,不得以稀释股权。

也许是感情自此有了裂痕;也许是三分天下后,业内依然只将雷士与吴长江画等号,让杜、胡很不爽;也许是吴长江制定的策略在杜、胡看来过于激进;更主流的说法是吴长江要在全国成立30多个运营中心,扶植优势运营商,杜、胡因担忧诸侯并起格局而坚决反对。

总之,时至2005年,三位联合创始人的矛盾爆发了。先是杜、胡根据公司章程给吴长江开了个会,要求他拿8000万走人。一周后,吴长江又在经销商的支持下逆转局面,翻盘成自己留守,雷士向杜、胡各支付8000万。

今日回望十年前的那场变局,其中的纠结与人性的龌龊依然难以辨清。唯一能看清的是,在扶植优秀运营商的渠道变更策略上,吴长江较杜、胡棋高数着。彼时业内的经销商与厂商尚沉浸在“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勾心斗角,主动灌溉日后可能牵制自己的经销商,考量的不仅是决策者的眼光、格局,更是胸襟与魄力。

“如果你制定一个商业战略,所有人都能看懂,那还叫战略?如果我的决策所有人都懂,就没有今日之雷士和吴长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环境里,有的人没看懂这个机会。你与他们商量,可能会遭到不断的阻拦,可机会稍纵即逝。”谈到那些不懂自己的合作伙伴,吴长江升了两个声调。

强大的经销商体系,不仅成了雷士日后独步武林的秘笈,更成了吴长江隐形的杀手锏。吴长江扶植优秀运营商的策略,是指雷士在一个地区选出一个核心经销商负责运营中心,后者负责掌握和管理该区域的经销网络,一直到终端。从厂家到终端构成价值链,这个链条在信息系统上完全打通,是在人员、资源上实现共享的“厂商价值一体化”模式。十几年运营下来,经销商在生意高度依赖雷士,情感上几乎只认一起白手起家的吴长江,雷士照明的核心竞争力就以这样一种微妙的捆绑方式,游走在此后的上市公司之外,掌控在吴长江的股掌之间。

即使今日雷士乱局如斯,经销商们饱受公司生产停滞、无法供货的殃及,有的人依然愿意追随吴长江。上述省级经销商告诉本刊,若老吴这次能渡过难关,他们依然愿意跟吴长江绑定在一起。因为吴有想法,也愿意与人共赢。但这是大部分人的心声嘛。

脆弱的自恃

从杜、胡手中拿回了雷士100%股权的吴长江如履薄冰,按照三方约定,吴向两位创始人首付1亿元,并要在2006年6月30日前付清另外6000万,否则对方将有权利拍卖雷士的品牌及公司资产。当年的义气和自负欠下的账,如今的对价变成了1.6亿元。这时,找钱成了吴长江头顶唯一的关键词。

资金掮客们开始在吴长江生命中陆续登台。

急于融资的吴长江疏通银行的关卡,求助过柳传志,甚至借过5分利的高利贷。而雷士历史上两位精明的投资人——赛富基金(当时名为软银赛富)的阎焱,亚盛投资公司总裁毛区健丽,也都进入了吴长江的视野。彼时吴长江已在债台高筑中苦不堪言,金主们也不满足于拆借过桥资金赚取的利息,他们更希望获得雷士股权的溢价。

其实吴长江内心中意的战略投资人始终是柳传志。在他为1亿元的首付款奔忙时,柳传志曾将联想控股的股东黄少康介绍给他,黄也大方地拆借了200万美元给吴应急,唯一的条件即是若联想入股雷士,这200万美元即转为股权投资,投资价格较联想打个八五折。如果彼时入局的是吴长江一直敬重的柳传志,恐怕今日之雷士将是另一番格局。

可掀翻了查理三世战马的那颗钉子,此时出现了。

毛区健丽的一重身份是吴长江的财务顾问,阎焱与吴长江的合作意向即是由毛牵线,可柳传志没有途经这位财务顾问,就与吴长江取得了联系。对于毛区健丽来说,若是联想成为战略投资者,千万元的财务顾问费用无从谈起。

于是两方心照不宣的当事人告诉尚在印度出差的吴长江,阎焱是他最靠谱的选择。

“他们一起蒙我。”吴长江回忆说。此时的吴对于是否“被蒙”并不敏感。“我确实是自恃,离开了我,谁都控制不了雷士。现在想想,我当时过于自信了,甚至刚愎自用。”吴长江说。

此后资本盛宴为世人熟知。2006年6月27日,毛区健丽从“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妻子陈金霞、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个人投资者姜丽萍处募集到400万美元,加之自有资金494万美元,以及应从吴长江处收取的融资顾问费用100万美元,共计994万美元购买3亿股雷士照明,占比30%。成交第二天,毛区健丽将手中10%的雷士照明股份转让给了涌金系陈金霞等三人,她以494万美元撬动了雷士20%的股权。2010年雷士照明上市前,毛区健丽先后四次套现 1200万美元,而她手中仍然持有大量雷士股票,市值大约8000万美元。

2006年阎焱与吴长江商量融资价格时,按照雷士2005年的5000余万的利润,开出了8.8倍市盈率、超4亿元的估值。吴长江对这个价格很满意,半年前他与两位联合创始人分手时,公司的估值还只有2.4亿,他与阎焱草签了一份投资意向协议。

一个月后,当阎焱把正式的协议摆在他面前时,吴长江傻眼了。阎焱2200万美元的投资额,却要占雷士35.71%的股权。按照吴长江的计算,既然融资前公司估值超4亿元,那么2200万美元的投资占股不会超过30%。阎焱告诉吴长江,超4亿元的估值是按照post-money,即投资后估值计算的,这是国际惯例。

听完阎焱的解释,吴长江很生气地吼过去“按照这个强盗逻辑,如果你投资雷士4亿元,我的股权就为0了嘛”?

由于彼时双方签订的只是意向协议,吴长江想中断与阎焱的合作,根据吴的转述,阎焱当时说“我们之前通过气,你说话得算话,不能反悔啊”。

尽管心里不爽,但吴长江还是答应了。“西方契约,讲的是白纸黑字,中国契约,讲的是口头说了就算数,就是‘君子协定’。当然今天看来,我当时有些好面子。”吴遗憾地说。

最终,吴长江还是选择了暂时咽下这个窝囊气。

每当提起这段往事,吴长江总是余怒未消。“阎焱用post-money的概念玩我、骗我”,他用重庆普通话不很真切地读出这个单词时,依然咬牙切齿。

首轮融资后,吴长江占股40%,阎焱占股35.71%。渡过了难关的吴长江想起了尚在等待投资雷士的黄少康。由于联想投资并未成行,吴长江手中也有了头寸。彼时有朋友劝吴,直接加付些利息归还黄的200万美元,被义字当头的吴长江断然拒绝,他不能背负过河拆桥的骂名。在与黄少康商议后,吴长江从自己的持股中拨出5800万股,作价200万美元卖给了对方,此次交易后,他与阎焱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接近。

2006年组成的公司董事会中,吴长江控制两席、阎焱控制三席,吴长江想做的事,只要阎焱say no,都无法成行。2008年,吴长江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为由引入高盛,熟悉吴、阎关系的人都读出了他的潜台词是以高盛制约阎焱。

这是吴长江很不愿提及的一段“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往事。2008年8月,高盛向雷士投入3655万美元,买进9.39%的股份。不愿稀释股权的阎焱果断跟进1000万美元投资,软银赛富总持股比例达到30.73%。手中无粮的吴长江却无力跟投,于是他的股份遭进一步摊薄,降到29.33%。阎焱自此坐镇雷士第一大股东。

新入场的高盛与吴长江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阎焱对吴长江摆手说“你自己和高盛对赌,我不参加”。这个在阎焱看来只是理性的商业选择,在吴长江看来是阎焱太不仗义。

坐稳了第一大股东的阎焱开始不断拨弄吴长江最敏感的两根神经——对雷士的控制权与面子。

当年吴长江在内心深处左右互博,用以说服自己吃下阎焱暗亏的一大理由即是,只要阎焱不参与雷士的管理,他吴长江就可以让大家都赚钱,有利可图的生意终归可以持续。

但阎焱的强势、霸气与自信皆不弱于吴长江,吴长江说掌握了控股权的他开始频频指导雷士的运营。

2010年5月,雷士照明在香港上市。2011年,在阎焱的牵线下,雷士照明引入施耐德为战略投资者,阎焱的潜在话语权进一步扩大。

更让吴长江愤怒的剧情开始上演,阎焱不时要话里话外地“点拨”他,自己才是公司的大股东,雷士董事长、CEO的位置都是自己让吴长江坐稳的。

为了增加自己说话的底气,吴长江开始在二级市场上买入雷士股票,限于他手上可用的资金不多,就索性把持有的公司股权质押融资,通过高杠杆的孖展操作,购入雷士照明股票。

通过二级市场操作重回第一大股东位置的吴长江,自述并没有要求自己控制的董事会席位高于阎焱,而是保持了双方的平衡。然而孖展操作给吴长江种下了潜在风险,因为券商与吴长江会在签订孖展协议时,设下一条安全线。当股价低于安全线时,券商有权在未经客户同意情况下,通过变卖抵押品(即强迫性斩仓)追缴保证金。

吴觉得这一切风险都很值得,因为他此时对阎焱说话“很有底气”。双方矛盾激化,于是酿下了2012年那场风波。

2012年的内讧桥段与2005年分家的剧情相似,后来吴再次动用了“杀手锏”,他在经销商的支持下,再度回归。

吴尽管成功扳回一局,但阎焱已经成了他的眼中钉。“谁能帮我搞掉阎焱,我就和谁合作。”在阎焱问题上,吴已失去了必要的理性。

此时经朋友介绍,骑着白马的王冬雷出现了。

引“狼”入室驱阎焱

........

雷士败局

其实相对于阎焱,王冬雷更能摸得准吴长江的脉。双方合作后要酝酿一个新品牌,王冬雷在“德豪雷士”还是“雷士德豪”中,选择了将雷士冠名在前方的“雷士德豪”,这让吴长江很有面子。

......

无论吴长江能否赢回这场股权争夺战,在某种意义上,雷士都已经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1 23:34:03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