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996 0
2008-05-21

浅析中国的粮食战略

 

问 题 探 讨

 

穆伟华

 

当一个人饥肠辘辘时,他(她)的第一需要不是工作,而是吃饭。因为吃饭是天大的事,是保障人类生存下去的首要的、必须的条件,故古人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同样如此,一个国家若是“饥肠辘辘”、国民吃不饱肚子时,那社会就不稳定!人心就不稳定!一切就不稳定!一切就无从谈起!

以故的毛泽东主席和建国后几代领袖们曾多次提醒告诫国民:“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说明了粮食对人民生活的重要程度。

我国是一个自产自给的农业大国,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感恩与庆幸。感恩祖先们赋予了我们辽阔肥沃的土地资源!庆幸我们即使退一万步不搞现代化之类的事业,也能够种粮食一代一代地生存下去!目前,世界上有近40个国家存在粮食危机,危及生存。作为一名中国人能不感到庆幸与自豪吗!但是,我国又是一个雄心勃勃、迅速崛起的发展中的工业大国。这一点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工业化进程、国民工业产值、现代化科技等方面中就可以看出。

然而,在我国当前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与现实:我国现有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否满足将来10年或20年或更远时间的生存之需要?国家现有的储备粮食能否抵抗未来出现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土地环保问题能否解决工业污染土地、粮食、水源问题?粮食物价问题能否控制在粮食安全线以内?我国的粮食安全能在多大的程度上不受国际上粮食危机的骚乱和影响?类似种种问题都要我们思考。为此,笔者以为中国的粮食战略应实施如下几个战略步骤:

一、实施粮食生产与储备并行的步骤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耕地占世界的7%。可见中国13亿人口的大国,要靠18.27亿亩(2006年的统计数据)耕地来养活,形势并不乐观。其中要说明的是,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4亩,排在世界第126位以后;中国的耕地面积警戒线是18亿亩,为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据专家统计,13亿中国人口对粮食的总需求量大约在每年5亿吨左右,现有的耕地刚刚能保障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我国粮食连续4年获得丰收,目前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达到10030亿斤);目前粮食库存消费比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粮食安全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生产刚刚达到保障现有人口的吃饭问题,但粮食储备还存有很大的问题,没有大量的余粮如何储备粮食?没有3至5年的国家储备粮,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

前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给广大的农民带来了的的确确地实惠,但是近期的化肥、农药、种子、柴油、汽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肉蛋禽、副食品、工业消费品等生活资料的大幅度涨价,大大折扣了农民们得到的实际实惠。为此,国家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财政补贴,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实施粮食生产与储备并行的战略步骤。其主要措施有:加大粮食生产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标准;实施土地开垦、复垦优惠政策;实施水利设施修建优惠政策;严格土地占用、使用管理;扩大国家粮食储备规模(至少要储备3至5年的储备粮);实施和平年代军队粮食生产与储备优惠规定;实施粮食深加工产品储备政策;实施城镇闲置土地粮食生产与储备优惠政策;实施节约粮食降低消耗规定;实施杂粮生产与储备优惠政策;实施粮食耕种科技创新发明优惠规定等等。                                              

 

二、实施禁止粮食出口和限制粮食进口战略步骤

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要实行禁止粮食出口和限制粮食进口的战略步骤。

 禁止粮食出口的理由:我国现在拥有13亿人口,将来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年需求粮食至少在5亿吨以上,目前仍是一个粮食基本自产自给(在风调雨顺的年景情况下)的国家,况且粮食储备有时达不到安全线(粮食库存消费比由于库存费用的加大或者粮食余粮的不足,其比值不好人为控制),未来的粮食能否满足未来人口的需要,还是一个未知数?

据农业部的数据统计:我国自2004年起连续4年的粮食出口比进口多。2007年粮食(不包括大豆)的总出口量是991万吨、总进口量是160万吨。

然而,进入2008年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全球粮价疯长、粮食库存走低。例如,孟加拉国的大米价格上涨了60%;泰国大米价格上涨了52%;西非塞拉利昂的米价上涨了300%等;全球粮价平均上涨了高达80%,而中长期仍将维持高价。

为了避免国际粮价对国内的冲击和更好地保持国内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使粮价上涨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抑制,我国政府对粮食出口政策进行了力度较大的调整:自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自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自2008年1月1日起,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令人担忧的是,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粮食出口进行了限制,但是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商品,假如国际富裕国家或缺粮国家借债也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粮食时,尽管使我国对外贸易暂时赢得外汇成绩,却造成了我国粮食消费出现缺口,势必影响粮食市场不稳定,将引起物价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形势,实在得不偿失。以笔者看来,国家还要继续加大粮食出口的管理力度,从现在起禁止粮食出口!属于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出口、特殊贸易商品交换出口、杂粮出口、主要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等特殊情况下除外。

限制粮食进口的理由:粮食大量的、不加节制的进口,容易造成我国经济上的过分依赖、造成农村农民减少种粮面积与产量、降低粮食储备、打破国内粮食市场的供需平衡、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和谐统筹发展,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一旦我国的粮食进口国,对我国采取经济制裁提高粮价或者禁止出口粮食等,就势必大大影响、制约、牵制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引起国内经济的动荡不安,也是得不偿失。所以说,限制粮食进口的政策,将是我国长期的一项经济战略政策。特殊贸易商品交换进口、边境与沿海地区利用对外贸的优势、少量的进口粮食且不影响我国经济大局的特殊情况除外。

 

三、实施建立应对粮食危机紧急预案的战略步骤

古人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的粮食战略也是如此。我们要本着立足粮食生产与储备的实际、立足稳定国内粮食市场的实际,在粮食生产、储备、消费等方面做好文章的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应对粮食危机情况下的紧急预案。例如,发生国际粮食危机如何应对?发生地震、海啸、风雪雨霜天灾等自然灾害如何应对?发生未来战争如何应对?都要由国家和政府制定出粮食应急对策,以防患于未来,确保中华民族生存的千秋大业永续万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