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5817 0
2014-08-31
四川川威、黑龙江西林钢铁,皆因负债过高陷入困境,部分落后产能企业的风险加速暴露,债务危机的数额不断升高

川威集团、西林钢铁先后爆出债务危机,落后产能的风险加速暴露。
  265亿元,这是四川省大型钢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川威集团)的信贷金额。这家年年入选省级重点项目的企业,在6月中旬的一天,通知所有相关银行其难以还贷、即将破产重整的情况。

  “银行都震惊了,川威要倒闭了?怎么可能!”其中一家银行成都分行人士说。

  几乎同时,黑龙江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西林钢铁)也传出倒闭一说。

  据财新记者了解,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西林钢铁总资产为171.3亿元,总负债136.8亿元,负债率近80%。截至6月末,西林钢铁的贷款授信余额约80亿元。“企业负债过高是导致西林钢铁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一位监管层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2012年西林钢铁总负债将近240亿元,负债率一度高达99.78%。

  此前,山西最大的民营钢厂海鑫钢铁集团停产违约,风险敞口上百亿元,至今未能有效处置债务。

  7月7日,川威集团及其子公司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向法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

  闻讯后,银行纷纷试图抽贷,省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从中斡旋,让债权行达成继续支持川威集团的共识,双方谈判一月有余。8月中旬,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川威集团债权人通过了一致行动方案,川威集团撤回了破产重整请求,正式进入债务重组阶段。

  另据财新记者了解,黑龙江省政府设立了西林钢铁银行贷款保证基金,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7月,监管高层在二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会议上指出,当前企业违约增多,风险蔓延亦在加剧。目前,存在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从产能过剩行业向上下游行业蔓延、从风险集中呈现地区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

  他指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进一步深入推进,部分落后产能企业的风险可能加速暴露。部分行业持续承压,企业负债水平整体上升,资金链趋紧,经济上行时期被掩盖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呈现。

川威:从典型到重组

  “川威集团破产重整得平静又突然。”前述某债权银行成都分行人士说,所有银行都是同一时间得知川威集团将破产的消息,在此之前并无银行抽贷。“虽然之前一直有问题,本金拖着不还,还经常欠息,但大家觉得川威这么大体量,不会最终还不起。”他说。

  川威集团前身为1929年成立的威远钢铁厂,为四川冶金业的鼻祖;1997年底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现任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劲当时为副厂长,年仅34岁。

  2008年,川威集团提出实现由“钢铁”向“钒钛”转型,并且酝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这个项目被列入四川省50个重大产业项目。借着“4万亿”的东风,川威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还持股华西股份(000936.SZ)。据公开资料介绍,目前川威集团拥有员工2万名,以及中国铁钛(00893.HK)、新加坡盛世两家境外上市公司。

  2013年年初,在四川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川威集团同攀钢、新希望、长虹、五粮液一起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培育发展的五个千亿企业”之一。根据“千亿川威”的发展计划,川威集团还准备启动陶瓷园、西部新型钢结构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

  “涉及的产业太多了,钢铁、煤炭、物流、钒钛项目,银行都抢着放贷,只是看看财务报表。”前述成都分行人士表示。

  财新记者获得的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末,企业总资产360亿元,总负债272亿元,负债率75.5%,实现销售收入253亿元,净利润2.58亿元。在逐步扩张的过程中,川威集团的资金缺口一直很大,如前述钒钛项目就投入了100多亿元。

  “2013年以来,川威集团主营业务钢铁价格大幅下跌,销量下滑,经营出现困难;加之其涉及业务领域较广,存在过度融资现象,财务压力较大,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压力。”一位监管层人士对财新记者总结。

  一位债权信托机构高层指出,川威集团的融资结构问题突出,主要是短借长投,各种转贷。

  财新记者获悉,初步统计,川威集团银行融资约265亿元,涉及国开行、工行、中行、民生银行等20家银行。信托融资近11.5亿元,涉及中铁信托、国民信托及中泰信托三家信托。同时,川威集团存在大量对外担保,合计金额约为130亿元,多数是为关联企业担保。

  得知川威集团已经向法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后,银行想抽贷应对,尽量减少损失,导致川威集团又出现了20亿元的资金缺口。“就像只有一个胡同,各家银行都往外冲,现在都卡在胡同口了,”前述债权行风险部人士说,“各家银行都慌了。”

  相比银行的巨额危机,信托这次风险较低。据产品书,三家信托公司产品均用于输血川威集团子公司川威巨力置业有限公司。据中铁信托相关项目管理报告,两期产品年化8%-9%的利息均如期偿还。“川威集团的信托贷款,抵押物足值,相比于银行一些信用贷款,其实信托的压力并不大。”一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国民信托亦表示无资产涉诉。

  7月初,内江市政府以工作组形式进驻川威集团,下设生产、维稳等四个小组,市长杨松柏亲自担任小组长。同时,政府组建第三方平台组织生产,资金则进行专项运转,由内江检察院监察。

  据财新记者了解,在风险处置方面,银行和企业最初存在分歧。“省政府也出面协调,这是树立的千亿企业典型,政府不想让它破产,但银行没跟政府一条心。”一位债权银行人士坦率表示。

  川威集团要求:各家银行不收贷、维持目前贷款余额,并在两个月内新增贷款20亿元,用以支持恢复生产;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半年结息一次;解决年底前转贷资金,将贸易融资、票据等融资产品全部转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流动资金贷款。

  而以中行、民生银行为首的主要债权行同意不收贷,并执行基准利率,但要求按季结息。同时,债权行提出,坚决反对企业“破产重整”,但可以进行债务重组。“省政府让各家银行出具承诺书,也没有一家银行给出来,主要债权行都不站出来。”前述债权银行人士说。

  这场银行、企业与政府的拉锯持续了一个多月,终于在8月中旬有了转机。一位债权信托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相关债权人通过了一致行动方案,所有债权机构均签署同意书。目前川威集团也撤回了破产重整请求,进入债务重组阶段。

  财新记者获悉,一致行动方案决定:银行方面停止抽贷,贷款授信额度恢复到2014年年初的计划;贷款执行基准利率,按季结息;短期融资产品延至一年及以上流动资金贷款。川威集团开始“瘦身”,由此资产处置可回收40亿至50亿元。同时,政府通过平台公司做一个4亿至5亿元规模的资金池,用于补充川威集团短期生产流动资金。“这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一位债权银行人士认为,对银行而言,进行债务重组是明智的,“减轻企业负担,让它活下来是最好的状态。”

  自申请破产重整以来,川威集团暂停了两大高炉,占整个川威钢铁产能的80%。债权机构人士表示,8月20日下午6点左右,其中一只高炉正式恢复生产;8月底,另外一只也将恢复生产。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投)能否成为有力的重组方?4月,川威集团官网挂出消息,称“中民投‘相中’川威进行钢铁产业整合”。可见,川威集团对此并不排斥。但债权银行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并无这一进展。

  多位债权行人士认为,跨省重组比较难,中民投能否整合,要看当地政府的态度,以及中民投的财务实力。 img-c072a772a42e141ef27632da0dead2d0.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