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玩自拍,就连奥巴马总统和教皇方济各也未能免俗。过去两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尤其是带有前置摄像头的iPhone 手机越来越普及,自拍开始疯狂地流行起来,从一种潮流变成一种现象。就像书写语言一样,自拍已经成为现代人进行交流的工具。
奥巴马总统、脱口秀主持人艾伦•狄珍妮和教皇方济各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他们去年都玩起了自拍。其同道中人还包括演员麦莉•赛勒斯(她在Twitter上发了121张自拍照)、坠机事件幸存者费迪南德•普恩特斯、宇航员史蒂夫•斯沃森。另外我敢肯定,你八成也是个自拍迷。
自拍本身并不是新鲜事物,它与摄影技术同时诞生。早在1839年,由化学家半路转行成摄影家的罗伯特•科尼利厄斯就拍摄了一张自拍照。不过在过去两年里,自拍开始疯狂地流行起来,从一种潮流变成一种现象,到现在,就连你的邻居大妈也会在打毛衣时“咔嚓”一张。《牛津英语辞典》将“自拍”(selfie)评为“2013年度单词”。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民调,一半以上的“千禧一代”(即18至33岁的人)曾经自拍并且把照片分享到网络上。ABC电视台今年9月末将上映一部新的情景喜剧,名字就叫《自拍》。(这是真的。)独立乐队The Chainsmokers制作了一部叫做《自拍》的MV,在网络上极其火爆(看上去非常可怕)。那么,在这个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的社会,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于自拍呢?
文化的传染——“自拍”如何从自恋小青年的自娱自乐,发展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 在《财富》(Fortune)研究传染的系列文章中,我和我的同事决定探索事物传播的秘密——从吓人的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coV)到企业并购谣言,从市场恐慌到畅销书现象,再到研究Twitter如何成为美国大学校园的一门显学。在探究“传染”这个奇妙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想知道,我们能否从一种社会流行现象的历史中学到什么?答案也许是肯定的。 和许多社会变革一样,自拍的兴起也始于科技的变革。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照相都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要想看到定格在相片上的瞬间,必须经历漫长的等待。业余摄影师们必须得购买好多卷胶卷,拍完后要把胶卷送到暗房里冲洗。在90年代末期,数码相机使得拍照变得更加经济,不论拍照、回看还是删除图像都非常方便。随后,宽带网络取代拨号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使人们拥有了更快速的网络体验。第一个主流社交网络开始走红。MySpace使“爆照”流行起来。到2004年,“自拍”标签开始在Flickr上出现。 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推出iPhone。有史以来,我们第一次可以把照相机放在我们的口袋里。照片的拍摄和分享变得容易无比,你既可以通过短消息和电子邮件指定发给某个人,也可以把它上传到社交网络。到了2010年,就在Skype和苹果的Facetime开始支持视频聊天服务的同时,苹果发布了带前置摄像头的iPhone 4,苹果的用户们开始拍摄自己的照片。 要想明白为什么,大家不妨想想这些工具是如何改变照相本身的。它们创造了海量相片。根据玛丽•米克的《2014互联网趋势报告》,5年前,我们每天在网络上分享的照片大约在5000万张左右,其中大部分照片被上传到Facebook上。如今,我们每天分享的照片多达18亿张。就像我最近在为《财富》撰写的《图像的未来》(the Future of the Image)系列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照片已经具有了“用完即弃”的特点。就像书写语言一样,它们被拼凑起来,成了交流的工具。 自拍在当代已经成了表达信息的一种完美载体——毕竟面部表情是语言交流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比如去年12月,一架载有费迪南德•普恩特斯等8人的小飞机在夏威夷沿岸坠毁。普恩特斯掉进海中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翻出他的GoPro相机,自拍了一张他在海中半浮半沉的照片,飞机已经完全扎入海中,只有机尾还露在外面。这位“淡定帝”的照片相当于一种宣言:“我在这儿,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自拍的流行还带来了另外一些福利。去年一批新型图像应用为照片分享提供了更短期的载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阅后即焚”的Snapchat,用户互发图片后,在对方看到的10秒钟后就会自动消失。Snapchat的用户大部分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目前他们上传的照片超过7亿张。 当然,这个词自身或许只是一时的狂热。再过几年往回看,如今很流行的斜上45度角、嘟嘴剪刀手之类的自拍造型,可能跟我们看高腰裤、垫肩这种东西一样觉得过时了——当然也包括那些我们用来拍照和分享照片的工具。摄像头会被安装到眼镜、手表、汽车甚至是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东西里。Snapchat和Instagram可能会被Whatsapp和微信(Wechat)取代。但是捕捉自己的影像作为沟通方式的做法还会延续下去。评论人苏珊•桑塔格在她1977年的作品《论摄影》(On Photography)中写道:“人们有照相的冲动没什么错,因为可以把经历变成一种视觉。今天所有东西的存在,都是为了被装进照片里。”既是所有东西,也包括所有人。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