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ACCA牛人告诉你怎样在2年内通过14门
废话没有,马上进入正题!!
答题时间这个我确实有特意安排的,有点心得
试卷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每1.8分钟要得到一分,每次考前15分钟阅读时,我第一件事就是选题,后面P级的,有三选二作答的的题。所以
原文内容:http://www.acca.pw/kaoshi/301.html
第一件事就是定下来自己要答哪两道。
第二件事就是在每道题后面加时间。假如第一题,第一个问6分。
10:15开考+6*1.5 题后面就写10:24。第一大题总25分 后面就写10:52
然后把全卷每道大题小题后面都标上时间。分数太小就不用算了,一般就是每大概10分的分数,标记一个时间。比如第一小问4分,第二小问5分。我基本就只在第二小问后标一个时间就好了。有一次,读题15分钟,我正在算时间。一个监考竟然过来跟我说读题时间不能按计算器。我后来去官网看了,是可以用计算器的。那个监考……哎,害我惊讶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但是,由于实际是1.8分钟 如果我完全按照时间去答,最后总共会剩下30分钟。所以我答的时候,并不是每道题都写完答案。比如一道题10分,如果不是计算题,而是讨论题,基本咱们至少要说5个points,也就是5个自然段的答案。
但我只答4个。因为一般每道题容易的分数有60%,困难的分数有40%。一般我答完4点之后,第5点可能需要想一会儿才有idea. 因此我根本不去想第5点,而是直接做下一道题。我F级的9门从未出现没完卷子,而空了一道大题的情况,因为我的目标就是答满80%,而这80%里,包含了大部分容易的分数,和一小部分难点。那么,我的得分率会很高 往往达到80-90%的得分率 也就是说,100分的卷子,我答了80%,得分率90%的话,就能拿到72分。
有的时候,一道题思路刚好完全都会,我会允许多花上一两分钟。因此事实结果,其实到最后全答完,我没有30分钟那么多,差不多只有10-15分钟。我会回头去补充那个第5点(如果想得出来的话)每道题后我都留小半页纸的。
这个时间在P级阶段就没有了,每张几乎都是刚刚好打完80%。因此算法是不一样的,我直接*1.8,而不是1.5,因为P级的案例很长,安排的时间短了,想最后留出30分钟根本不合理。
这个我是每次考试前都有认真计划过的,找出来的最佳方式。呵呵~
所以你也应该了解,为什么我复习的习惯是只学到“基本的”知识。
基本知识,对PASS实际已经绰绰有余了。
如何让ACCA阅卷老师给你更多的分数
清晰地标好题号。
在问题的每一个动词上画圈。
identify, describe, "give" the reasons, analyze,"write" a report……
确定考官一句话里到底有多少个要求。
根据分值判断要写多少个points。要10个的就写8个,要5个的就写4个。我一直都是只答80%左右基本有把握的题。因为一些高难分数不好得,时间有限,抓容易分要紧。
论述题,一分一个自然段,每段2-3行,每个自然段后面空一行,并且不要把两分写进同一个自然段。如果书写速度正常,这样的方法,刚好答完80%的卷子用完一本答题纸。
若思路清晰,给每段前加小标题。若不然,有的能加,有的不能,还不如全体不加,做好分段已经足够了。
注意report,letter的格式 ,题头,署名,尽可能地每部分加小标题。letter后也可以说说客套话,比如“如若有什么问题,请和我保持联络……”可以使用“你”“我”等人称,让答案更像一个letter.
题目一半计算,一半论述时,不要在计算题上浪费太多时间。论述永远比计算容易拿分。
用完整的短句作答,不要用词组和过长的从句。
如果可能,表格运算和financial statments最好不要跨页,在一页内完成。
左面做表,右面纸写分析,尽可能避免一直前后翻页。
若有整卷答完有剩余时间,不会的题就算写写nonsense也好。不让任何一道题空白。
理论如果不会写的话,就写个例子。让人知道你会用这个理论,总好过完全不写。
尽可能把字写清楚,字写大一点,不过分地连笔,应尽量用又细又黑的笔,避免较稀的水性笔,否则可能“力透纸背”。
尽可能避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虽然这并不特别重要,一个好的印象可能得到professional marks。
ACCA的学习资料
反复被人问到教材怎么买的问题,加在贴子里好了。
ACCA教材主要有2个版本,而且各校往往有老师自己编写的notes。Kaplan(也就是原来的FTC) 和BPP版。两种教材都是按大纲编写的,但是内容和形式编排完全不同。
完整的教材都分3部分:
kaplan的
text(教材35镑), exam kit(练习册20镑), pocket note(巴掌大的一个小册,可以随身携带12镑)
BPP应该跟kaplan类似,不太了解,就不写了。
这三本中有前2本自学就够了。如果有随时看书的习惯,比如长时间在火车、地铁上,可以考虑买pocket notes。
网上可以买教材,具体怎么买我也没试过
没有必要买£107.00的那个,那个网站学校白送我也从来没上去做过题,书上和练习册上的题足够了。大部分教材都是学校直接发,如果是自学,我就去学校的bookshop问,学校给学生发完书后都有多余的,对外卖时还打折。我就是教材+exam kit 50镑搞定了F5。
我喜欢FTC 的书,编的简单,本身就是一本很干净、很有逻辑的笔记,我喜欢FTC的条理性,每本书学完,都能轻易在脑中勾勒出整本书的脉络。缺点也有,比如F4的case写的不明确,F5书里大量排版错误(可能我用的是第一版,现在应该更正了)而且表述过于简单不够深入。F2里单词竟然写错产生误导,P6我光对着ERRATA SHEET改错误,就花了我2个小时!(希望现在更正了)每本书都有或多或少的小瑕疵。
BPP的书,我见过一次,没读过,字太小太密,没给我留写notes的地方,因此个人不太喜欢。不过听说BPP内容编写得很详细,尽管每页密密麻麻的字,厚度竟还是比FTC的书要厚,必然需要花更多时间来阅读,或许适合完全自学的人吧。我没真正用过,所以实用性无法作比较。
仅读过一本LCA老师自编的notes,还是作为读完官方教材后的辅助。别的科不清楚。P6,内容不错,可惜有点缺乏条理,排版不好。不读完FTC的,就根本看不懂LCA的,因为它有涉及tax的活用,不似FTC那般中规中矩。LCA的notes,是我在考前一周内才看开始看,勉勉强强看完一遍。(有人问要不要两个一起看,我只能说,有条件,有时间的同学可以考虑,不过细细研究两本教材,真的要看好久好久,我只是略读LCA的,并做上面的习题)
这样比起来,还不得不提一下opentuition免费下载精简版笔记。字数少,知识都是捞干的,没有废话,几个小时能读完一遍。缺点是没有例题。这个notes就用来复习吧,光靠它可不行。如果哪个同学跟我一样完全没学习,走投无路了,就用一晚试试吧。
ACCA考试经过07年8月初到伦敦,拿着一张master的offer.
因当时室友说ACCA就业比Master容易,于是放弃了商科的Master, 直接考ACCA.
在新学校注册了ACCA课程,又通知原来的学校说master不读了。
去警察局改了学校,又寄封信到HO说明换专业的原因。
考试顺序是
12月 F1 F2 F3 F4
次年6月 F6 F7 F8
次年12月 F5 F9 P2 P3
第三年 6月 P1 P6 P7
所有科目一次通过。
F1 F5 是完全自学, P1上课觉得无收获,只去听了2次。其他科都参加了full time培训。在国内没有正式学过会计,基本算是零基础。出国前,为了准备Master的课程,提前看了几本会计方面的书。因为我原计划是读完Master,再考ACCA的。
推荐书
http://www.tup.tsinghua.edu.cn/book/Showbook.asp?csbh=276&CPBH=022537-01网上没有下载,只找到了介绍。虽然是美国人写的教材,有的用语跟ACCA不大一样,但我仍坚持强烈推荐给零起点的同学。
我当时还不知道会计也分国籍,随便买了一本,主要为了学英语。不过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一本“奇书”,教学方式新颖不枯燥,比我看过的其他任何一本会计入门书籍都好懂。读完这本书后,我的英语会计基础其实已经比较扎实了,而且完全彻底地理解了一些基本的double entry。
回答:
要整体计划几年内的考试进度
我在考前就有计划,虽然当时还底气不足,甚至是“奢望”。起初的目标定在 “两年半”考完所有14门。当时不知道ACCA究竟有多难,只听说“很难”,或许计划不会实现,但我私下里无数次地祈祷过,我要两年半考完!
第一次就考4门是个意外,我其实是要考3门。当时注册后,我申请了免试,以为F1会被免掉,在学校报了F2/3/4。谁知道,注册文件下来,一科都没免。此时已开课几周,不报F1就不能考F4。我想: F1不是第一门吗,肯定不难,四门一起考吧,不然白来上课了。
结果,4门一起通过的结果让我直接修改了计划——2年,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当时好胜心理造成的,差点被半年后的F7打压下去。简直是两个级别的考试!我当时想的太简单了,前3门都是八九十分的成绩,让我彻底低估了ACCA的考试难度,傻乎乎但又极其坚定地制定了“两年”这个目标,重排了后来几门的进度。
一直以来,我把 “两年”这个目标藏在心里,从来没向人说过。因为刚到英国时跟人说“两年半”的时候被人“轻笑”了一下。就更不敢提“两年”的话茬。不过当时我知道“两年”并不空想,因为认识一位榜样,他花1年考8门,让我很受鼓舞。
正因为有 “两年计划”才有了后面的科目顺序安排。才有了我后来冒着挂科的风险,硬着头皮考P3 P7,侥幸通过的故事。
ACCA科目顺序安排以下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是从我走过的种种弯路和了解了14门知识点后得出的总结。若一开始就全面了解了大纲,提前做好安排,起码能节省1/3的时间。
ACCA新大纲的结构,
F1-P3-P5
F2-F5...P5
F3-F7-P2...P7
F8-P1-P7 P1知识点跟F8重复得较多,因此我把它排在这儿
F4
F6-P6
F9-P4
学科之间知识点往往有交叉,学一门的时候,往往要联系到其他几门辅助理解。上面简化后的线性相连的一般都是初级-高级的关系。所以在学高级前,一定要完成初级的学科。在安排时间时,尽量争取考初级、高级两门之间不要间隔太久,否则遗忘太多,大大增加后面考试复习量。
其中最主要的是提前计划好Option的选择
想在UK事务所上班, P6、P7最有利, 想要学完就回国,P6 UK tax 就没用了
以后想做audit partner 必考P7,否则拿签字权就麻烦得多。
P5似乎比较适合企业,是option 4门里最简单的一门.
P4可以考虑进入投资类行业。
若计划考P4,F9应放前9门最后。
如果有志考P6,应该把F6推后,考虑作为前9门的最后一门考。若有可能,把F6跟P6排在一年里考,这样就不必重新背税率。每年6月、12月考试税率是一样的,若是12月和第二年6月的考试,就是不同税率了。我Jun-08考F6, Jun09考P6,结果变的不仅仅是税率,还有CGT和relief, capital allowance等等,都有较大变化,差不多影响了1/3的章节,让人上火,再加上间隔较长,忘了一些计算细节,不得不借来教材重学F6。
P3和P5,听说同时考比较好,因为没考P5,了解不多
P7里会考到P2里学到的一些accounting standards,如果二者能连上考或者一起考也不错的。P7里对这些standards只需要简要描述就好了,不会要求得像p2那么严格。
option以外,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每个人都要注意的,F7-P2,尽量连着考。P2有50%是在重复F7学的东西。
比较有利的学科搭配,有利提高学习效率
F5+F9同时考,则F5所需时间就减少1/3。因为两本书ratio部分几乎是相同知识点,F9比F5介绍得更详细。这两门我一起学的,总共用了不到3周。
F9+F7同时考,可以帮助F7第三题拿高分。第三题不是考ratio,就是cashflow。
而F9整本书都在说cash(finance)的运用,和如何理解ratio,所有要点都可用于F7.。ratio,在F5/7/9中,反复出现了三次,相同的内容,F5学的最浅,F9学的最深。
F5/F9 P3一起考,可以帮到P3考试,让人答题思路更广。
F8和P1一起考,risk,internal audit内容是重叠的,侧重点不同。P1这门我几乎没有学,全靠之前各科的底子考过去,其中F8跟P1重叠最多。
F5和F2可以考虑一起考。F2学了简单的variance,F5在这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变化。F2学到一些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F5里介绍一些更高明的方法。如果同时考,学习的时候先看F2,再看F5,因F2很简单,三四天就看完一遍教材,50%都是common sense,之后再开始F5。
F4法律最好不要跟F8一起考。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二者应试技巧冲突太大。
无论怎么排顺序,都会有利有弊,鱼和熊掌实在不可兼得,并没有“最佳”的方案,仅有“相对不错”的搭配。不仅要看学科间的联系,还要关注整体考试进度。
比如:
一个计划的方案, 如果option想报P4 P6.
F1 F2 F3 F4, F5 F7 F8, F6 F9 P2 P3, P1 P4 P6
P2 P4 P6,都分别连上了F7,F9,F6.
几乎所有科之间,都兼顾了进度,尽量减小初级知识与高级知识的学习间隔。
但是 其中F5不能跟F9一起考,是个遗憾。
F7不能跟F9一起考,也是遗憾
第三次考试任务量极重,是个大挑战。
再加一句,最初设计考试计划时,别忘了找一份考试时间表。
别不小心设计成两科是同一天考试,……我犯过的错误 F7,P2不可能一起考,F5和P1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