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4060 0
2014-09-05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产业的发展取决于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量,而锂离子电池的销量则由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情况决定。从前文所阐述的锂电需求情况来看,电子产品用锂电池的需求量稳中有增,主要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拉动;动力电池方面,近期主要靠电动交通工具的发展,远期来看储能产业也是一片蓝海。    然而,电动交通工具和储能产业用动力锂电池的下游应用推广还存在一个屏障——成本。目前适合于电动车的电池成本约为500欧元/kWh,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价格要降到一半左右才有利于电动汽车的广泛推广。在储能方面,储能成本跟电网发电成本相差近10倍,要想使储能发展成为发电支柱产业之一,其成本必须限制在300美元/kWh以内,而目前中国锂电池电网级成本约在800美元/kWh左右。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其成本仅次于正极材料,占比约为20%。隔膜材料或可成为动力电池成本降低的关键一环。
    图1: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成本占比

    图2:全球隔膜产量趋势

    全球范围内来看,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张,下游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趋势,从而带动整个隔膜产业的高速增长。2008年到2011年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产量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09年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下游需求的增长带动全球隔膜产量增幅高达20.15%,达到3.28亿平方米。2010年,由于基数较大的原因,隔膜产量的增幅保持平稳,产量达到3.93亿平方米。2011、2012年,受到下游需求带动的影响,隔膜产量达到4.87和6.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9%和34.29%。
    据研究统计,2013年全球锂电隔膜出货量为7.7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78%。产品主要有传统的聚烯烃类隔膜和新型无纺布隔膜两大类,其出货量分别为7.68亿平方米和800万平方米。业内人士分析,新型材料隔膜虽然在性能上表现相对好一些,但是由于价格偏高而造成市场需求增长非常缓慢。
    图3:2013年全球隔膜企业出货量

    2013年全球隔膜龙头依然是日本的旭化成,日本东燃以及美国Celgard,前三名总市场份额高达49%,使得隔膜国际市场依旧是寡头垄断形态。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这两家企业的主要增长得益于涂覆了陶瓷材料的PE隔膜产品,其以更薄的隔膜和更高的耐热性能取代了部分美国Celgard生产的PP/PE/PP三层复合隔膜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业务。第四名的韩国SK创新公司除了本国固有的三星SDI客户外,其在中国的市场业务也拓展良好。
    中国的隔膜龙头企业新乡格瑞恩、深圳星源材质、佛山金辉高科分别以7000万平方米、3200万平方米以及2600万平方米位列第五、七、八位。格瑞恩的主打产品是PP隔膜,不过已经有试产的PE生产线;星源材质和金辉高科的产品分别以PP隔膜和PE隔膜为主。
    我国隔膜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0年到2013年隔膜产量都保持着40%-50%的增速。2013年,国内隔膜产量为2.96亿平方米,较2012年增长54.31%,其中出货总量为1.8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7.86%。
    图4:2009年-2013年我国隔膜产量及国内隔膜需求量

    相较于国内对隔膜的需求量(包括本土生产和进口的)来看,国内市场还存在缺口。2013年,我国国内隔膜需求量为5.38亿平方米,约是国内产量的1.8倍,然而这并不意味这国内隔膜企业很少。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隔膜企业已达到37家,当年新进入隔膜领域企业为6家,而到2013年底,稍有规模且能进行量产的企业已达46家,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在锂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中,隔膜是唯一没有完全实现国产化的,行业初期毛利率高达40%左右。众多企业看到投资机会,本着先有“量”再有“质”的一贯方式,上马隔膜项目,致使现在中国企业隔膜规划产能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不可臵信的数字——36亿平方米,是我国国内需求量的6倍多。但事实上,规划的产能与实际产能出入非常大,除了国内隔膜产品的成品率很低的原因外,真正能够达到销售的企业只有十几家。
    目前国内的隔膜企业和国际龙头的主要差距在于企业实力、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的研发、生产设备、以及长期积累的品牌信任度。
    首先,国外隔膜厂商基本有生产电池的背景或者是从电池企业转型而来,因此他们了解下游电池企业的生产需要,也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从原材料开始进行研发,例如旭化成、Celgard、东燃等都有独立的高分子实验室,可以实现专料供应。而国内的隔膜企业主要是做塑料拉伸膜的塑料加工企业、风投组成的企业或是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基本上是小企业,没有足够资本。国内企业若想保证研发力量,需要实现10亿元的收入,有股权保证的上市公司更受到资本投入的欢迎。
    其次,我国企业的设计产能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存在差异。国产隔膜主要集中应用在电动工具、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中低端领域,而这一部分市场已经饱和。高端动力电池隔膜还在发展阶段,供需缺口很大,基本依赖进口。所以目前国内的隔膜投资主要是瞄准高端隔膜,希望在市场格局成熟固化之前分得一杯羹。
    最后,隔膜产业作为中间工业品也同样需要基于技术和品质的品牌价值。国内企业应该学习国外成熟的锂电池产业链模式,开拓下游市场,营销自己的产品品牌,切入知名电池企业、甚至电动汽车企业的供应链。例如,2013年初美国PPT公司为拓展亚洲市场,在上海成立新公司,专门生产具有高孔隙度、低电阻特点的电池隔膜产品,并为亚洲电池制造商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综上来看,锂电池下游需求旺盛,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代,这将带动锂电池各种材料的强劲需求。隔膜国际市场虽然集中度有所下降,但还呈日韩寡头垄断态势。国内低端隔膜市场饱和,未来发展还看高端动力电池隔膜。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由于成本的压力,都在试着导入国产隔膜产品。据高工锂电最近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锂电池隔膜的销量是1.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1%,这主要得益于出口量的打开。未来,国内隔膜市场将会进入一个资源整合阶段,简单加工模仿、不被主流锂电池企业认可的隔膜企业将生存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