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39 6
2014-09-09
作者从小到大是书虫一个。但年近三十,悲哀的发现,读过的书无数,用的时候却脑子空空。书全白读了!痛定思痛,认为是读书方法出了问题,于是参考各牛人、各前人经验,自己摸索总结出一套读书方法。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电脑里的书看完了,半年后,还记得大部分内容,感觉这个办法还可以,于是分享给大家。

首先声明,这里所说的读书,是指涨知识,增才干的读书,娱乐消遣类的读书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比如说网络小说)。

第二个声明,作者是强烈的实用主义者,秉持‘学以致用’,凡是抱持‘为读书而读书’的朋友请你默默关掉这个网页,我不想占用你宝贵的时间,也不想和你争论,谢谢了!

----------------------------------------------------------------------------

其实这个方法也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有 选 择 的 读 。具体来说,分为三招,依次为:书分类、抓脉络、笔读看。

----------------------------------------------------------------------------
第一招书分类。
----------------------------------------------------------------------------

为什么要分类?

你硬盘里的书有多少?2G还是10G。满满一硬盘的书,每本书都要仔细看一遍,这辈子还要不要吃美食,逛大街,还有xxoo了?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享受啊!那为什么要看书啊?那是为了更好的享受啊!为了看书,连最基本的享受都没了,傻逼一个。庄子说过:“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追无涯,殆哉矣!”,网络上的书是无边的,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全部放在看书上,人是会挂掉的。这是第一

第二,也没有必要看所有的书。看书图啥?我粗略分为几类:第一、消遣娱乐,比如说小说;第二、增长见识,比如说,世界地理、历史之类的;第三、学以致用,比如说看一本股票操作指南的,或者计算机编程的书;第四、支撑学以致用背后的理论,比如说,经济学就是股票操作背后的理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就是计算机编程背后的理论。这个划分因人而异。比如说你是研究文学的,看小说就不是消遣,就可能是学以致用。你自己就是搞哲学的,看哲学方面的书也可能是学以致用。根据你的工作学习情况,这个分类还可以继续往下分,比如说心理学、营销、哲学、政治、技术、文化、艺术等。进行这个区分有什么用?你可以把和你工作学习无关的书暂时放在一边,先看和你工作学习有关的书。比如说我是一个搞营销的,那么营销类别的书,我要首先看。营销背后是针对人的心理,所以心理方面的书也要看。小说就可以先不用看了。历史也可以不看了。计算机方面的书也可以不看了。

第三,不是随便一本书你都能看得懂。你能想想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去听经济学教授给研究生讲的课吗?你觉得能听懂吗?肯定听不懂。为什么理解能力和讲授内容不匹配。读书也一样。你就是理解能力。书就是讲授内容。你得选择讲授内容稍微比你的理解能力高一点的书。高的太多,你看不懂。比你的理解能力还低,这样的书没有必要看,直接删掉,省得占硬盘空间。学东西,肯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看书也一样。太深的书,放在后头看,先看稍微浅显一点的书。也就是说根据你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要对书的深浅程度进行排序。

总结来说,就是,有些书你需要看,有些书你不需要看。需要看的书分别属于哪些分类。有些书需要先看,有些书需要放在后面看。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那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属于那些分类,哪些需要先看,哪些需要后看,是由你来决定的!!!

怎么快速分类?

怎么做到这一点?而且关键是尽快做到这一点,比如说一本书只需要花个十分钟。怎么做到?这里介绍几条捷径。

第一、要看书的封面,看标题,副标题。一般来说,这本书是关于什么方面的,作者会在标题里面体现出来。比如说,《社会心理学》,谈的肯定是心理学方面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这本书肯定是谈时间管理方面的。

第二、看目录。一定要看目录。有的书仅仅从书名看不出来,比如说《跨越鸿沟》,从书名上看,有可能是讲世界政治格局的(南北鸿沟),也有可能是讲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差距,还有可能是讲某个历史的。怎么办?打开目录,过一遍目录。目录是这样的:

* 第一章 高科技营销的幻象
* 第二章 高科技营销的启示
* 第三章 准备行动。

看到这,我就知道,这本书是关于营销方面的书。

第三、看序、前言。如果说目录还是没有办法搞清楚这本书属于哪一类(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你还有最后一招,看序或者前言。作者一般会在序或前言里介绍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书里面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用完这一招,有些书你需要看,有些书你不需要看。需要看的书分别属于哪些分类。有些书需要先看,有些书需要放在后面看,这些情况就清楚了。这样你就知道怎么分配时间和精力了。

----------------------------------------------------------------------------
第二招。抓脉络。
----------------------------------------------------------------------------

在需要看的书里面,有些书和我的工作学习弱相关,或者部分相关。或者有些书,现在看不出来和我的工作学习有关,但以后也许用得着。这些书,用不着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因为时间有限。那怎么看?抓脉络!抓住书中的大致架构,记录下来,以后需要仔细学的时候在学不迟。

比如说,我是干营销工作的,心理学和我的工作是有一定关系,但学了心理学不是就能在工作中用得到,心理学和我的工作是弱相关。但是我想吸收以下心理学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工作。于是找了《心理学和生活》这本书。看了目录之后,我就知道这些章节我不用看了。第三章(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第四章(感觉)、第十章(智力)、第十三章(情绪、压力和健康)、第十五章(心理障碍)、第十六章(心理治疗),这些章节,我只要记录大概的内容脉络就可以了,以后如果需要用,再来学习。但是一定要记录。只要记录了,就可以认为这些章节已经读过了。比如说第四章,我就这样记录:感觉是把物理刺激转化为心理反应。这些系统有视觉系统(眼睛)、听觉(耳朵)、嗅觉、味觉、触觉等。简单一句话,就可以认为把这个章节学习了。以后遇到需要深入研究视觉系统是怎么把物理刺激转化为心理反映?到时候再学习也不迟。

至于工具,我一般用freemind(http://freemind.en.softonic.com/),免费,开源。这里要注意几点:

1、脉络要全。
2、要有一定的详细程度,要通过笔记就知道每个知识点是说什么?不能就是简单的记录概念性的名词,需要解释清楚概念。
3、脉络的深度由自己把握。

----------------------------------------------------------------------------
第三招。笔读看。
----------------------------------------------------------------------------

所谓笔读看,是指需要认真仔细学习的书,以笔记为中心来学习。分为如下四个步骤:整体读、笔读、笔看、用

* 整体读

整体读就好比在走一个迷宫前,先拿迷宫的地图。就是在一头扎进书里面之前,先记住这本书在整体全貌。拿到一本书,首先要看目录。搞清楚这本书在说什么?是怎么说的?(逻辑结构是什么)主要部分是哪些?次要部分是哪些?主要概念是什么?哪些部分我已经懂,或者稍微动或者根本不懂?

这个做法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心理学和生活》这本书里面提到:“心理学家知道,首先声明一个重要结论更容易让人获得新的常事信息。有一个结论在,你就有了理解后来信息的框架。”

在读书的过程中,你得不定期的跳到这张地图上,这就好比你在游览一个复杂景点,或者在一个大型购物中心里,有一张地图能让你随时知道你在哪儿,而不会被迷惑。同时也是因为细节、局部是为整体、全局服务的。当你被书上的细节、局部压得喘不过气来时,能把你捞出来让你喘口气。

画这个地图,我还是用freemind,其实和第二步差不多。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碰到的不懂的主要概念,最好在这里就要搞懂。

* 笔读,边做笔记边读,简称笔读

什么是笔读?就是带着笔读书,就是要做读书笔记。很多人(我曾经也是)认为做读书笔记累,慢。但是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累和慢其实是表象,实际上这样做是不累,不慢;因为不这样做会更累,更慢。这段话听绕的。不做笔记,看书的时候不累,可是当你要用书的时候,你找不到想要用的知识点,你得翻完一整本书,你更累!!!不做笔记,看书的时候是快,可是过一段时间你全部忘光之后,你还要重新看一遍数才能记住书上的知识点,你的速度会更慢!!!做读书笔记是累一点,慢一点,我不否认。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做读书笔记是先苦后甜。书下载完了放在你的电脑里,还不是你的书,装在脑子里,才是你的书。我觉得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笔读,笔看,以及用。这三招缺一不可,组合起来威力无穷

在继续深入谈笔读之前,得说一下有选择的阅读。你一定要知道,在一本书里面,不同章节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比如说有些章节字数少,有些章节字数特别多),同一章节里面的不同段落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比如说有些段落是逻辑证明链条上的,有些段落是举例说明的),同一段落里面的不同句子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比如说段首句可能是结论性的,其它句子是这个结论句的证明或者展开),同一句子里面的不同字词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比如说有些字词是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是由作者和你,特别是你来决定的。在作者那边,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有些部分作者认为重要,所以大书特书,有些作者认为不重要,所以一带而过。在你这边,你根据你的工作学习需要,认为有些部分对你有用,有些部分对你没用。比如说在《心理学和生活》这本书里,作者是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写的,所以‘心理障碍’、‘心理治疗’,这两个章节作者认为重要,写了不少文字予以说明。但是对于营销工作者而言,可能就不需要,可能就认为这两个章节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你的看法。你认为重要那就是重要,你认为不重要,那就是不重要。

重要程度不同,你分配给它的时间和精力也应该不同。对于不重要的,一带而过,甚至看一下段首句就直接跳过这一段,或者跳过这一节、这一章。对于重要的,要仔细看,对于特别重要的,要反思,甚至要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观点、看法。

对于这些重要的,要做笔记。

笔记有如下几种做法:

* 下划线(包括划一道线、两道线、画圈等)
* 做星号或者其它记号,强调十分重要的段落
* 书的空白处做批注

工具。如果看纸质书,如果是自己的书,直接在书上写写画画。空白的地方写上批注,地方不够,夹张纸继续写。如果是借来的书,或者舍不得,那就用笔记本和笔,建议用活页的笔记本,以后方便整理。

如果看电子书,绝大部分格式是pdf的,你可以用evernote或者其它笔记本软件,截图然后粘贴到ervernote,写上自己的笔记。也还可以用知之阅读这款专门为读书笔记设计的阅读器(http://zhizhiyuedu.github.io

* 笔看,只看笔记

笔看就是翻阅读书笔记。很多人认为书看完了就没事了,其实这远远没完。做读书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而是为了翻阅,而且是经常性的翻阅。艾宾浩斯这个牛人在100多年前就总结出来了我们学习的东西,20分钟后只记得58%,1小时候只记得44%,1天后只记得33%,2天后只记得27%,6天后只记得25%。也就是说,如果不及时复习,你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会马上大部分忘掉。所以要周期性的翻阅笔记。这就是笔看。

* 用

笔看了很多遍,知识点全部记住了,是不是书已经读完了?从一个角度上讲,是读完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还没有读完。经验告诉我们,动手实践后,对知识的领悟会更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了心理学里面的‘学习流派’,你如果能据此设计出一套培养你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激励惩罚体系,你这辈子都会记得这个流派的精髓,而且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应用这些精髓。

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一方面会加深你的已有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会产生学习更多知识的动力,你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9 19:51:53
学习就是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9 21:33:12
生活就是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9 22:35:32
感谢推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0 10:16:40
roundtwo 发表于 2014-9-9 16:34
说明:这里所说的书,是指学习性质的书。消遣娱乐的书不在讨论之列。

强烈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非常 ...
这段时间就在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确实很不错的书,值得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0 13:32:52
没有那个工具,只有工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