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双降,反映出“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对资金需求并不旺盛,表外融资需求下降的局面,但这不预示货币政策将有明显放松。
总的来看,金融数据呈现出银行风险偏好偏低、实体经济需求偏弱的特征,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李刘阳认为,按目前的节奏,四季度经济数据会较三季度好转。因为三季度主要是受去年同期较高的基数影响,而四季度不存在这个问题。
据央行周五公布的信贷数据,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25亿元,同比少增103亿元。基本符合预期的7000亿元,7月人民币贷款为3852亿元。这显示了货币供给增速继续放缓。
央行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9574亿元,比上月多683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6267亿元。低于预期的11350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仅为2731亿元。
此外,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9.75万亿,同比增长12.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7个和1.9个百分点。7月M2同比增长13.5%。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曹阳表示,M2增速低于预期,可能因为央行对国开行再贷款是三个月左右的短期资金,用以压低银行间市场利率、提供基础货币、降低流动性风险,由于资金到期导致M2回落。
曹阳认为,目前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导致表内信贷意愿不足;信托、委托等表外融资压缩;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新兴融资渠道风险较高均可以倒逼央行进一步政策放松,通胀回落也创造了条件。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三晚间表示,中国有能力防范经济出现大的起伏,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李克强此前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时与企业家代表对话时还提及,今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只有12.8%,在控制范围之内。
分析师认为,年底前预计还是以定向的宽松为主,全面刺激的可能性很小,这已经几乎是市场共识了。当然其中不排除启动逆回购来调节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