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总结
在经济学通论中,我们介绍了学习(资源配置—科斯定理),竞争(博弈论),创新(创新理论),合作和交易(分工合作与专业化)这五种增加有效产出的手段,这五种手段符合广义动量定理Fαt=MV。并且我们使用系统思考分析了自身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需求定律分析,五种手段,货币框图分析,凯恩斯主义分析,有效需求与就业量的分析,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的分析,拉弗曲线与税收的分析,吉芬物品,水与钻石悖论,碗型曲线,市场与广义动量定理分析,ZF的经济职能等。
经济学的根本目是进化,即促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体目标是实现人民物质财富最大化。实现物质财富最大化有5种手段,分别为学习,竞争,创新,合作与交易,它们都符合广义动量定理。创新的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创新,经济会停止发展,人类会停止进步。使用系统思考来分析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
在1)需求定律分析中,本文提出价值决定价格基准,竞争决定价格波动幅度;消费者盈余决定购买量,价格决定最低消费者层次。只有当消费者利益不变时,才会有价格和购买量的反方向变化。
在2)反身理论和均衡价格论分析中,指出经济学包括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的负反馈模型和索罗斯反身理论的正反馈模型两种。
在3)科斯定理的分析中,指出科斯定理的本质是资源配置,交易费用是一种广义的摩擦力,产权的制度应该是向竞争最激烈的方向配置产权。分析指出了市场的存在是为了促使消费者盈余最大化,而不是降低交易费用;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创造消费者盈余进而创造利润,而不是节约交易费用。
在4)博弈论的分析中指出在牛吃小麦非零和博弈系统中,当交易费用固定时,是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这和非零和博弈的结论“非零和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是互相冲突的”冲突。
在5)分工与专业化的分析中指出斯密分工理论提高效率的原因就是广义动量定理的四要素:力量,方向,时间和作用点。指出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成果最大化而不是专业化,专业化只是实现成果最大化的手段之一,不要把手段当成了目标本身。
在6)创新的分析中指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最根本的动力。
在7)货币框图分析中指出货币供应量增多,商品的价格上升;商品价格的调整速度要快于货币速度的调整。
在8)自由经济和凯恩斯主义的分析中指出金钱数量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凯恩斯错把结果当做条件来使用,企图以投资来发展经济;凯恩斯的乘数效应也是错误的。
在9)萨伊定律,有效需求与就业量的分析中给出了就业量与需求量的分析框图,指出就业量和需求量是互相影响的。
在10)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分析中指出经济危机是由反向的正反馈作用引起,经济周期是无法避免的,但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的。
在11)拉弗曲线与税收的分析中,给出了拉弗曲线的数学方程式,分析了减税政策对于滞胀的影响,并且指出税收对于市场来说属于交易费用,阻碍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ZF在税收上的政策不应该是追求税收最大化或者税收适当化,而是应该追求税收最小化,小到仅够维持ZF和市场的正常运行即可。
在12)经济分析中,分析了吉芬物品,水与钻石悖论,碗型曲线,市场与广义动量定理,ZF的经济职能。指出ZF在经济上主要有两项职能:一是将经济上的阻力降到零,交易费用最小化。二是提供必要的监管。
广义动量定理Fαt=MV和系统思考是分析经济学的两大工具,用广义动量定理来分析如何取得成果,用系统思考来分析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