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相关政策对ZF行为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以后,ZF对于农业的补贴行为需要遵守WTO“绿箱政策”,并且不能违背“黄箱政策”。不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产生直接显著扭曲性作用的补贴被称为“绿箱政策”。会对农产品市场造成直接明显的扭曲性影响被称为“黄箱政策”。
商品、公益性物品的分类与ZF责任
ZF干预经济要明确商品的分类与ZF责任。市场上能够完全交易的商品(这里包括产品和服务),其消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市场能够通过供给需求决定价格,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
公益性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可供社会成员共享的产品和服务。区分纯公益性物品和准公益性物品更有利于明确划分ZF与市场的界限。纯公益性物品是指消费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准公益性物品是指消费具有有限非竞争性和局部排他性的物品,这类物品超过一定临界点,会出现拥挤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失。准公共物品又包括公益物品和公共事业物品两类。
ZF和财政的越位和缺位
这是财政体制转轨时期的必然结果。由于ZF和财政越位和缺位并存,财政支出重点不明确,结构失衡。
1. ZF职能缺位或者缺位。主要是指本来应当由ZF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却没有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真空。越位是指ZF干了不该干的事,管了不该管的事,包揽了可以通过市场完成的商品生产供应,以及可以由ZF、企业,非ZF公共组织共同参与的混合性公共物品的生产。
2. 由于ZF职能越位或者缺位,导致财政支出“越位”和“缺位”,大致有四种表现:一是由ZF职能“越位”、“缺位”引起的财政支出“越位”、“缺位”。二是管理技术因素引起的财政支出“越位”或“缺位”。三是违法违规引起的财政支出“越位”或“缺位”。四是行政区划级次引起的财政支出“越位”或“缺位”。
3.财政职能越位、缺位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不该管的管起来,该管的事却管不了或不管,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无从下手,市场功能远未得到发挥,最终严重影响建立公共财政的进程。
公共财政的特点和职能
财政对于经济的干预以提供公共物品为主要目标。1. 特点主要有:公共性,为公民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公益性,通过财政支持服务公众利益,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性,就是说财政收支要依法办事; 公平性,指的是财政制度的非歧视性,必须为公众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 2. 主要有四方面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促进发展职能以及监督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