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限原则。极限原则是指在训练中必须以超过运动员一般能承受的强度对运动员施加压力,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对射箭运动员的压力控制,重要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以适应大赛的要求。为此,教练员在训练中应通过不断的提高训练要求、加大训练的负荷强度和利用运动队内外环境因素的各种干扰,使运动员接受来自训练的、社会的、群体内部的和个人方面的压力。把抗压力训练归入训练计划的安排之中,把抗压训练按阶段进行划分,每一阶段的抗压训练,都要在强度和总量上超过以前运动员所承受的水平。通过一次次超负荷的抗压训练,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通过这样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随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其抗压能力也随之提高。研究证明,采用极限原则进行射箭运动员的抗压训练,通常在大赛前安排较为适合。这主要是因为,要面临的大赛其本身就会给运动员形成一种持续性的压力,加上社会的关注、媒体的宣传、群体规范约束力的加强、各级领导不断的亲临现场和运动员训练状态的不稳定性波动都会给运动员的心理形成巨大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如果教练员再有计划地利用大赛前的实战性训练、阶段性测验、对抗性比赛的安排,通过超强负荷的训练和高标准的要求,就可以使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这正是极限原则运用的最佳环境。
(二)时机原则。时机原则是指运动员的压力调节,必须根据运动员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及训练环境的变化,在恰当的的时间点上进行,以此发挥压力调节的最大效应。许多伤害事故,都是在运动员松懈、不紧张、没有压力的情境下发生的。因此,
论文格式在运动员思想出现松懈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给运动员施加一定的压力,对于集中运动员注意力,保持身体的适度紧张度,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反过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和体力透支,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使其产生恐惧感和惧怕心理,变得厌恶训练,此时,教练员应该做的是防止事态的恶化,及时采取减压措施。当然,在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情绪的波动会很大。且具有相当大的随机性,教练员对运动员不确定性压力的控制很难做到预先计划,只能根据运动员一段时间、一堂课或某一时刻的状态表现酌情进行。教练员对运动员压力控制的随机性,决定了教练员在控制运动员的压力时,必须根据情境变化,把握时机,有效地采取加压或减压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有效地控制运动员的压力。
(三)不间断原则。不间断原则是指在运动员的抗压训练中,给运动员施加的压力必须以一定的强度,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持续作用于运动员,以提高运动员长时间承受压力的能力。通常,人长时间承受压力的能力要较一时承受大强度压力的能力弱。即使是高水平运动员也是如此。一般来讲,短时大强度的压力,高水平运动员都可以承受,但持续的压力,即使强度不大,也会使运动员身心疲惫、情绪消沉、训练的惰性增加、积极性减弱,而变得难以应付。据此,教练员在运动员的抗压训练中,要有效利用
论文答辩压力的持续作用,培养运动员承受压力的耐久性。(摘自【
中国期刊库】的一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