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3722 3
2008-05-29

克隆人的胜利--中国互联网的10年进化史

 

作者:黄继新 出处:《长江》 发布时间:2008-5-28 17:22:12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中国互联网的10年进化史

 

至于未来,中国互联网会进入什么样一个远景,几乎所有参与这个游戏的人都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答案。未来的互联网会变出什么样的企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没有人能做出预言,正如10年前没有人能预言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一样。

 

1998年6月,十年前的这个时候,27岁的马化腾是深圳润迅公司的一名软件工程师。此时距离他辞职去创业还有半年,距离他新创立的公司开始盈利还有2年,距离他的公司高调在香港上市还有6年。

 

 

毫无疑问,这个学生长相的潮州青年,对将来发生的一切没有任何预期和概念。这个时候,他正忙着参与开发润迅——当时中国最大一家寻呼公司的网上寻呼软件。你在一个网页窗口中写下寻呼内容,点击发送,对方的呼机上就会显现出来。如果对方碰巧也是润迅的用户,碰巧也在线上,那么他就可以同样在网页上打出寻呼内容,然后发送到你的呼机上。当然,这个碰巧只有很小的概率——此时的中国,每1000个人中才有一个人上网,而且上网的费用远比打电话给寻呼台留言要贵。至于互联网,更是对很多人来说没有见过的东西,当时整个中国的国际出口带宽84.64Mbps,这相当于今天一栋普通居民楼里的宽带用户的带宽总和。

 

 

但这个技术出身的年轻人已经发现了互联网的奇妙。他开始成为一些小型BBS的活跃用户,并用上了当时国际最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ICQ,他现在正琢磨着写一个中文版的类似软件。受一个网友的经历启发,马化腾打算自己开一个公司来做这个中文ICQ。

 

 

这个叫丁磊的网友并没有给马化腾什么创业的建议,也许更激发后者的是,丁磊与马化腾两人同岁,生日甚至只相差了一周。但这个同样长着学生脸、即使多年以后笑起来仍然很腼腆的宁波人,此时已经比照着雅虎(Yahoo!)开发了Yeah!中文搜索引擎,又跟着Hotmail的路子做了163邮箱——并且,在1998年2月,他把邮箱系统卖了近100万元。尽管邮箱系统几乎是他的网易公司的全部资产,但其旗帜效应仍在——在半年后的CNNIC调查中,网易仍然被网民票选为“十佳中文网站”之首。

 

 

同在这年2月,另一个模仿者浮出海面。喜欢扎小辫、飚车和追女孩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张朝阳,也仿照雅虎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其英文名兼网址Sohoo.com显然是对Yahoo的“致敬”,中文名也与“雅虎”对仗工整地取为“搜狐”。尽管还是个新公司,但这年已经34岁的创办者张朝阳,却比同时期的其他人都更风光——他被列进了当年美国《时代周刊》10月号“全球50位数字英雄”。

 

 

因模仿者众多而在中国名声大振的雅虎“酋长”、联合创始人杨致远,此时也来到了中国。不过这只是一个简短的访问,他和当时的外经贸部进行了接触,负责接待他的,是外经贸部下属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商业机构的负责人马云。原是杭州一名大专英语教师的马云,年纪与搜狐的张朝阳相仿,但说话的口气甚至更大,他对当时和他一起在外经贸部创办中国黄页的同事们说,以后大家都可以在法国买庄园、开宝马。不过,这种理想不会在当时这个从事企业名册在网上检索库的公司上实现。

 

 

除了马云外,从美国回到中国的李彦宏也在试图寻找自己的方向。1998年,与杨致远同岁的李彦宏刚刚出版了一本叫做《硅谷商战》的书,书名取得很有野心,但作者不过是只在硅谷待了一年的软件工程师,它更像是一个海归希望扩大自己在国内知名度的跳板。这个Infoseek搜索引擎开发主任,此时还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除了通过自己在道?琼斯写程序的经历,装扮成了华尔街人士。

 

 

1998年底,马云想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他回到杭州,准备发布阿里巴巴网站时,由中美两个华人新闻社区合并而成的大型门户网站“新浪”也正式在北京上线了。

 

 

美国互联网企业家和投资者如果在1998年来到中国,他们会仿佛看见了1995年美国盛况的重现。1995年,定义了日后美国互联网的eBay、雅虎和亚马逊宣告诞生。

 

 

尽管有些滞后,但中国显然正在复制美国互联网业的辉煌。

 

 

1995年,网景(Netscape)上市被视为互联网泡沫的开始。这家成立不到一年半、收入微薄、利润更是遥遥无期的网络浏览器公司,股票发行当日就涨了一倍半。华尔街由此开始疯狂追捧新经济概念。对新兴技术一无所知的投资家和职业经理人开始进入服了致幻药般的狂喜期,甚至连IPO是什么也不知道的普通民众,纷纷打电话到网景,询问怎么购买后者的股票。

 

 

风险投资家们看到,一家“什么都不是的”初创企业可以迅速包装上市,然后就能从股市上更疯狂的投资者那里获得短期内的巨大回报,于是大量投资涌入互联网。

 

 

虽然比美国晚了一点,但北京、上海的创业者们看到了大量硅谷年轻人的梦想变成现实:先使劲筹资,把摊子铺大,然后上市,融来更多的钱,继续铺大摊子。至于盈利,可以以后再说。因为人们相信,迅速做大规模,建立高准入门槛,让后来者无法竞争,这是未来互联网上的制胜要诀。

 

 

梦想在复制,人们以为新时代就像《加勒比海盗3》里的那艘在世界尽头航行的船,大家一使力,一个全新的天地便会翻转出来。但同时,欲望也在加速,“为未来买单”变成了“挣快钱后退休”。

 

 

1998年的雅虎,总收入达2.03亿美元,利润总额2500万美元,次年其股票市值甚至接近380亿美元,超过波音公司。1998年,亚马逊上市一年,股票飙升了2300%,次年则成为全球第三大图书销售商,拥有450万长期顾客,当年财年收入达到3.56亿美元。

 

 

到了2000年,号称比雅虎技术更好、或者潜力比亚马逊更大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宣告诞生。但真正拥有了类似于雅虎和亚马逊规模和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仍没有出现。即使是在财富积攒速度上,中国互联网公司此时仍滞后于美国同行。因此,当2000年3月13日起纳斯达克开始狂泄后,仍然有3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如愿以偿地上了市。更多的企业则宣称私募到了数百万、上千万美元的资金,他们渴望着能像新浪、网易和搜狐那样,即使“流血”也要上市,尽管当年纳市在9个月里已经跌去了一半。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著名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不过,今天已经不需要我们在这里花篇幅再去总结8年前互联网泡沫的教训。确实,大量的投资化为乌有,50000亿美元的市值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蒸发,花旗和美林因为误导投资者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处罚数百万美元,斥巨资兴建宽带、铺设光缆的电信巨头一个个倒闭。

 

 

但客观地说,上一轮互联网泡沫更长远的积极影响是,大量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比如宽带和光缆——成为了现实,这为今天大量涌现的网络应用铺设了道路。在《长尾理论》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看来,正是大量富余、廉价的宽带资源,促成了“充裕经济学”的出现,而这正是“长尾”的基础。

 

 

泡沫破灭,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大量靠玩概念生存的互联网公司宣告倒闭,幸存者必须学会找到办法——而不是预言——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并且发展壮大。这让互联网公司变得更务实,更在乎技术给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带来的提升,而不是远景本身。

 

 

也正是出于对盈利的压力,谷歌才找到了将广告和搜索结合的商业模式,而这被证明是互联网形成以来最强大、最有深远影响力的模式,它甚至促使“长尾理论”鼓吹者安德森准备出版他的下一本作品:《免费经济学》——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不需要付费(比如内容),因为有了第三方(比如广告主)。

 

 

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美国股市的低迷让他们不能再用拷贝美国同行来忽悠投资者了。同时,他们需要埋头想办法在中国市场上赚钱,一方面是为了养活自己,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风险投资家。

 

 

于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和道路。

 

 

现在,已经无法再像10年前那样去简单总结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了。

 

 

看看10年前那些创业者吧。在今天的他们身上,你还能看到ICQ、Hotmail、雅虎的影子吗?

 

 

也许,说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时,人们避不开网游公司。事实上,网络游戏支撑了7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价,其中还包括丁磊的网易和张朝阳的搜狐,当然也包括比他们还要年轻、后来才崛起的陈天桥和他的盛大网络。尽管依靠代理完全由韩国人开发的网络游戏起家,但陈天桥依靠独特的点卡销售体系而几乎独占了网游市场。他甚至返回去收购了韩国的游戏开发商,后来更是首先走上了游戏免费、装备赚钱的模式——尽管这有些不得已,但现在盛大已经开始恢复元气。

 

 

中国的Hotmail?在国外免费的谷歌和雅虎邮箱盛行的今天,中国仍然有大量用户愿意每月掏5元钱使用容量并不大的新浪VIP邮箱。原因很简单:中国移动自动从用户的话费账单里多划走5元钱,移动通信更先进和发达的世界其他地方,也许没有如此高效、简便、可信度高的支付手段。

 

 

按照马云自己的说法,阿里巴巴甚至不能算一家互联网公司,它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但在阿里巴巴派到浙江省内各地去的销售员,在游说中国制造者们付钱加入阿里巴巴时所用的解释,也许更准确地定位了阿里巴巴:它和义乌商品城一样,只不过更大。

 

 

马云的淘宝网也许像是eBay的中文版,但后者在短短两年内就将自己一家独大的中国C2C市场全部输给了淘宝。人们普遍认为,淘宝是通过免费成功的,但鲜有人注意到,马云创造的支付宝起到了多大作用。它相当于国际贸易上的信用证,极大地解决了交易双方的信用问题——信用以及信用评估体系的缺失,正是中国商界最主要的头痛病。

 

 

李彦宏的百度原本也被视为谷歌的仿冒者。但现在MP3搜索、基于搜索的BBS、用户自行问答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才是这家中国本土搜索巨头公司与谷歌拉大差距的原因。

 

 

而那个ICQ中文版的撰写者的空间更是比大多数人都广阔。马化腾的即时通讯软件QQ拥有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数。在此基础上,腾讯继而自己创造了——而不是靠收购获得——中国最大三家之一的综合门户网站、第二大C2C网站、最大的网上休闲游戏网站。其社区服务QQ空间的活跃用户数甚至超过了Facebook。

 

 

现在,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增长,正在给中国互联网企业提供更大的空间。这个国家目前拥有2亿网民和5亿手机用户,其中60%的互联网用户是通过宽带接入。

 

 

当然,模仿永远是主流之一。当MySpace在美国蹿红时,51.com随之而起;Facebook成为话题焦点时,大笔资金也投向了校内网;YouTube已然成为美国重要的视频新闻来源时,20余家视频共享网站也在中国争夺眼球。

 

 

不过,过去十年来的发展已经显示出,中国互联网企业有着自己的办法去生长——尽管这种生长方式有时会显得很粗糙,但总归这会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至于未来,中国互联网会进入什么样一个远景,几乎所有参与这个游戏的人都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答案。无线、移动、宽带,这些都是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会变出什么样的企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没有人能做出预言,正如10年前没有人能预言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一样。

 

 

互联网内容丰富和多元化 触发第三次创业浪潮

 

 

1998年2月,爱特信推出搜狐,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横空出世,搜狐品牌由此诞生。“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搜狐由此打开了中国网民通往互联网世界的神奇大门。

 

 

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公司宣布购并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华渊资讯”,成立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新浪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门户和最具代表性的网络龙头企业。

 

 

1998年9月,受yahoo!、搜狐等网络门户大受欢迎的影响,网易将它的主页改成网络门户,并启用netease.com的域名(后来又再改为163.com)。三大门户网站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内容丰富和多元化 触发第三次创业浪潮

 

 

1999年1月,《数字化生存》一书作者、搜狐早期投资人尼葛洛庞帝来华访问,并在中国大饭店发表数字化中国演讲。此书是中国互联网对工作生活方式、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总结。

 

 

1999年7月,第一款真正的图形网游《网络创世纪(Ultima Online)》传入中国,并开始以民间私人服务器的形式出现,图形网络游戏成为中国网络游戏的开山之石。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

 

 

1999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网上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先实现全国联通“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

 

 

1999年9月9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香港和杭州分别作为阿里巴巴公司总部和中国区总部所在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4 16:04:00
楼主发帖应该排一下版啊,太难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7 16:57:00

好文章 看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9 17:46:29
你们这些提问和回答和评论[讨论] 中国互联网的10年进化史
的龟儿子,办新浪博客的龟儿子是哪里人,办新浪网的龟儿子是哪里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