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726 5
2014-09-20
请教战略管理研究的前辈,目前该领域的大牛是哪些?求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20 18:49:47
我在文献里看到的都是经典著作的作者,谁知道现在的大牛?怎么找呢?求不吝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2:55:41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Igor Ansoff),在战略管理中的特殊地位最主要表现在对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的开创性研究,由于他的开创性研究终于使他成为这门学科的一代宗师。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代宗师,他首次提出公司战略概念、战略管理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概念、以及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3:13:48
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话用来形容当今战略管理流派众多、门户林立的现状一点也不为过。有书为证,亨利明茨伯格在《战略历程》一书中将各种战略管理的学术观点、方法理念划分为10个流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
学派。这还不够,明茨伯格把这种“乱哄哄”的现象比作“盲人摸象”,并不无辛辣、讽刺地写道:“女士们、先生们,快来看。战略管理这头大象!”
明茨伯格批判的诚然中肯,但这不足以全盘否定战略管理的作用。不管是早期的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他提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还是稍后的肯尼思R安德鲁斯(他把战略构造区分为两大部分:制订与实施。他还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他还率先倡导在战略制订过程中采用SWOT分析法),或者是后来的迈克尔波特(他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竞争战略阶段。波特的杰出贡献在于,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性融合,并把战略制定过程和战略实施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其中,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最为经典,它包括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行业内竞争强度、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和顾客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又或者是现在的加里哈默尔、汤姆彼得斯、詹姆斯钱皮等人(他们不甘寂寞走出象牙塔,不断地著书立说、不停地四处演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是商务人士而非学院派心目中公认的“管理大师”。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意图”、“追求卓越”、“流程再造”等革命性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他们的理论确实促进了商业思想的完善和公司管理的实践。阿尔文托夫勒指出:“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险恶天气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有可能迷失方向。”应该说,从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史来看,不论一路上学派如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名词、新概念、新工具、新方法是多么“玲琅满目、层出不穷”,但根本上都脱离不了战略管理最基本的几个问题,什么是战略管理?怎样保证其理论的科学性?如何使其付诸实践产出效果?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被管理学界尊称为“战略管理鼻祖”的H伊戈尔 安索夫 。
就像组织决策领域的“大师中的大师”詹姆斯马奇一样, 安索夫 同样属于“墙里开花墙内香”。在战略管理领域, 安索夫 是当之无愧、世人公认的开山祖师――他率先提出公司战略概念、战略管理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概念以及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在著述方面,1965年, 安索夫 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公司战略》问世,该书首次专题性、明确性地提出了战略管理的主张,“战略管理目的是发展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和程序,使经理人能用来经营……商业公司可以凭借这些实用的方法来做出战略决策”,“因此,公司将企业的资源配置到具有最大潜在投资回报的产品市场中去,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的战略问题。”随后, 安索夫 又相继出版了《战略管理概念》、《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植入战略管理》等系列作品。其中,1979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和1984年出版的《植入战略管理》两书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还为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方法和措施,使自己的主张得以有效贯彻和落实。对此,管理学界一致将《公司战略》、《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共奉为战略管理的开山之作和必读书目。
然而,有着工程数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科背景的 安索夫 热衷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研究问题,这不仅使得战略管理被他阐述得像哥德巴赫猜想、纳什均衡博弈论复杂难懂,也无形中抬高了准入的门槛,将广大多数读者拒之千里之外。试想,当一般人都不晓得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究竟是什么东西,更不要说如何运用实践了。对此,就连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也曾揶揄地说:“没有人真正知道战略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过分强调分析的体系化和规范性,让 安索夫 陷入了自我僵化、固步自封的境地,包括他自己也承认战略规划是“一种尚不成熟的发明”。
事实上, 安索夫 理论上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让他“高处不胜寒”,知之者甚少。以中国国内为例,前不久才引进出版他的《战略管理》一书,至今也是唯一的一本。另外,还有陈荣平那本以引介、评述为主的《战略管理鼻祖:伊戈尔 安索夫 》。如果以相关图书保有量的标准来看,可以这么说,我们或许远远不够了解 安索夫 战略管理的微言大义,甚至,还存在严重低估的可能。
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安索夫 的理论体系过于强调结构完整和确定性,而且正如明茨伯格指出的,以固定不变的范式来进行战略管理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以过去的经验和数据为基础的模型,在当今市场要求多变的情况下不能适用。但是 安索夫 在《公司战略》、《战略管理》中所展现出的战略管理思想一直受到学界、工商界的重视,且经久不衰,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安索夫 的贡献及伟大之处在于,他首次突破性地提出一套战略管理理论、方法、程序、范式,除了引入管理学术殿堂外, 安索夫 还把它们有效地“植入”到企业家、管理者的头脑中,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企业的未来需要分析、预测并制订计划,而不仅仅是依据过去的报表做出预算。
其实,在 安索夫 写出《公司战略》之前,管理学界鲜有研究企业战略的,至于明茨伯格所罗列的十大战略流派,则几乎都是在 安索夫 之后,基于他的战略管理思想演绎、变化所得。有一种说法,在 安索夫 开创性研究和积极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85%的企业建立了战略计划部门。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从事战略管理咨询的收入高达3亿多美元。这个时期,企业不仅仅重视计划制定,而且注重计划制定、实施和控制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一切标志着战略管理成为独立的企业管理学科登上历史舞台,而所有这一切都与 安索夫 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倘若将 安索夫 《公司战略》视为现代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的话,那么,《战略管理》无疑是接下来这段漫漫长征路上的里程碑。
不过话说回来, 安索夫 的理论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此,他也曾坦诚道,运用其理论范式时应注意以下五点:第一,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战略程序;第二,控制企业成败的驱动变量蕴藏在企业所在的环境动荡程度之中;第三,要使企业达到它成功的最佳成就,它的经营战略必须具有一定的进取性,需要根据环境的动荡程度来调整战略;第四,企业成功的另一条件是企业的管理能力能否适应环境变动及时调整;第五,企业内部有5个变数在共同发挥作用,它们会影响到企业战略实施的成败,是实施企业战略过程中的重点管理对象。这5个变数分别是:认识、心理、社会、政治和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1 08:17:39
学习,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3 00:41:05
郎咸平,刘冀生 、 赖伟民 、 徐二明 一起被公认为中国 企业战略管理 教学、研究、咨询的四大领军人物,称为“中国企业战略四大天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