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
新世纪,新挑战,新机遇,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全球一体化大潮之中,我国怎样才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新世纪,新局面,我国对外开放同样面临新的情况,在后WTO转轨期,我国对外开放正处在关键时期,出现了一些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新问题,用老套的办法已经不能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全新的思维,运用全新的角度来发现分析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的思想保证。要从顺应世界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视角,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扩大开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改革政府调控方式和手段,变“统治”为治理、变微观为宏观,提高服务质量,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想更好更融洽的融入世界大市场,就必须在经济调控手段上与国际接轨,只能用间接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引导经济的发展,绝不能用强制的行政手段。政府需要做的只是怎样更好的为对外开放、国际交流提供多层次的平台,通过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间接微调宏观经济,使其更有利于国际化的融合与发展。至于微观上的怎么做,就应该放心的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全球化的经济必然是市场主导型的经济,只有坚定的推进市场化改革,加速市场化进程,才能更快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才能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国际资源,来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保障。
三、加强国际战略研究,提高对外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国际交流。要全面的融入国际经济,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风姿,首先必须充分的了解国际惯例和规则,必须清楚各个国家的政策文化风俗,做到知己知彼。同时也要让世界全面的了解自己,只有熟悉了我们的情况,他们才会敞开胸怀。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国际战略研究,不断的推动各个方面的交流,这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往来,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互信喊我文化的交融。不仅要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共探,更要加强民间的交流形式,灵活多样,多层次才能彼此熟悉,才能为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铺垫道路。
四、提高外资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要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不能只注重数量上的成绩,更要关注质量上的保证。十六大以来,我国引进外资数量每年保持在500亿美元的高位,但是大部分投资于低附加值的出口加工,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将其引导到高科技,环境科技等行业来,要使其能真正发挥出外资的各种正的外部效应来。同时还必须注意出口产品的可以含量,不能以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代价来一味的追求出口的高增长。这样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要引导出口的方向,保证出口的质量,要走资源节约型道路。
五、对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采取特殊战略措施。区域不平衡发展是我国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同时也是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一大障碍。要推动中东西全面发展,就必须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对外开放方面,应该推行更为优惠的政策,培育其区域特色,建立区域品牌,积极推动其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其进出口的增长。要不断的改造中西部地区环境,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以带动其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树立民族品牌,推动本国技术标准和产品国际化。只有高技术的产品才能获得高额利润,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开发,形成本国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规格集群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牢牢把握住主导权;只有强有力的品牌才能真正的走出去,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深化民族品牌国际化战略,引导企业树立全球市场品牌战略观念,并将品牌全球化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结合科技技术创新的成果把品牌做强做大,以此来获取更多的国际利润。
七、加强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运作效率和发展程度。对外开放发展至今,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健全一体化的金融体系、完善高效运作的金融机构、高素质的金融专门人才、体系化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都是现代发达金融市场所必需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会促进对外开放更高层次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必将一如既往的保持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提高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