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1544 15
2014-09-27
导语:金融危机以来,大家都特别想知道外企行业现在的生存状态到底怎么样? 本贴楼主拥有14年的外企工作经验,相信他的切身经验会让你知道一个不一样的外企世界.


千禧年毕业后, 本人换过3-4份工作,一步一步走来,还算是平稳,眨眼间已近中年,就目前的经济状态,企业生存环境,分享一下经验教训,聊聊自己的一些看法。

本人第一份工作是在南京的一家民营企业,第一个月才1K,被忽悠了一年,无法忍受,就跑到上海来找工作了。

和所有屌丝青年一样,来了一次上海,就彻底离不开了,彻底被魔都征服,被夜晚的霓虹迷惑,被身边擦肩而过的美女电晕。

2001年,经历了一个月,终于找到一份还凑合的私营企业,月薪4K,感谢当初高考蒙对了一个好专业,通信技术。这就正式开始了上海的人生。

上海第一家公司。

这家公司是做光通信的企业,老板是张江高科从武汉光谷挖过来的技术大牛,号称是985通信协会的专家,在德国也很有知名度。
  
可惜大牛就是大牛,不屑于企业管理,从烽火通信带来一个自己的手下,完全不懂管理。当然,做的产品也完全跟社会脱轨。忙忙碌碌搞了两年,也没有成熟。这期间来来去去几个博士,都走了。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在上海,随随便便扔出一根棍,也能砸死几个博士。

上海第二家公司

第二家公司依然是个民营企业,但是是一家上市企业,虽然主营是做地板的。这个行业里的同学可能知道是哪家了,我就不说了。当时跳槽很冲动,觉得前面一家企业完全是没有企业管理概念,很混乱,上班没有热情。

接着说上海第二家企业,民营企业,虽然上市了,但是做的产品是产业链末端的,终端设备,利润只有15%,所以是各种忙碌,本人混了不到一年,觉得也没啥意思,走拍拍屁股,换了一家公司。
  
事实证明,离开这家公司也非常英明神武。

再补充说一下,上海第二家企业,是我最快乐的一年,虽然忙,但是忙得很欢乐,很怀念。
  
至今仍有很好的同事和朋友在联系。

第三家企业是一家日资企业。

日资企业大家懂的,死板的很。不过没进去之前,实在不知道什么状况,就奔着7K的薪水来的。当时已经是05年了。
  
在这家企业依然做的是硬件研发,楼主也摇身变成了张江男。不过,那个时候楼主已经不是那种戴眼镜的张江男了,在张江男里算是文艺一类的。
  
期间还经常去日本出差,由于做的产品是中端类的,技术上质量上都还不错,所以那个时候是真正学习到产品的概念。
  
很多人认为研发就是把电路板设计调试出来,殊不知离产品化还很远,需要自己设计配测卡,pilot测试,直至量产。还有产品手册,宣传技术资料,都需要整理。

在这家日资企业待了四年,从普通的硬件工程师一直做到H/W team leader。薪水从7k变成12K。
  
日资企业内部文化比较严谨,但是也不是很死板,大家也经常开开玩笑,做得很欢乐。
  
开发出来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是销往日本市场,可惜国内市场打不开,被各种渠道商霸占了,质量好又如何。
  
而且,日本人不肯放下高贵的身段,就是不降价,市场部也不给力,以为在日本很大牌,在国内就能有人找上门,结果,悲催的这家企业终于在最近关门回家了。
  
哎。

上海的第三家企业,也是本人的最后一家公司了,也就是目前的这家公司。

美资公司,500强企业,做的也是研发类相关的工作,从08年底到现在,楼主逐渐从一个PM做到部门经理,看的东西,稍微多了一点。

美资企业的压力相对于日资企业,压力大很多,相对来说,日资企业简直就像国企,而美资企业每三个月就要学习新的process, 新的理念。
  
但是好处就是,不怎么加班。上班的时候,是很紧张,但是一下班就走人,很准点啊有莫有。

一开始的时候,很有压力。美国人说话也很不客气,批评一下,太不给face了。

经过苦逼的半年,本人终于适应了,管理能力也得到了认可。

跳到这家开始,楼主一开始的薪水是16K,不算高,不过后来随着promotion,目前也混到30几K了。

最近公司的发展遇到瓶颈了,最主要的问题是上海地皮太贵,万恶的房地产高速发展,开始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了。
  
普通工程师,低于10k的薪水,已经很难找到女朋友了。
  
公司每年都要8%左右的加薪,不加薪,就留不住人了。
  
地皮价格,也从一开始的3.5元,涨到现在的7.5元了。
  
物流费用,也是节节攀升。
  
最苦闷的是,米国人是按美金结算给我们整个site的,人民币涨了这么多年,压力也涨了这么多年。  

接着谈经济吧,目前本人确实不看好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感觉经济下行才刚刚开始。
  
对于外企,当然要分类来看,那些靠烧钱经济活着的,而且低技术含量的,肯定是不好混的,而且很快就要关门。而附加值比较高的,如研发类,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北上广的优势,人才密集。很多外企也想节省成本,往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搬迁,结果就会碰到招人难的问题。还有,东南亚一带的国家,高技术人才也很紧缺,不要说研发,就是高端制造业,也找不到那么多合适人才。

对于刚毕业的工科类的同学,建议还是稳扎稳打,先踏踏实实学好技术,不要急于找销售类的工作。楼主就是辛辛苦苦做了有8年研发,才熬出来的,但是更外国那些做技术的大牛比,还差很远。

楼主所在的企业,确实和很多人说的一样,走掉的人坚决不补,这两天刚刚裁掉两个,是performance比较差的两个。虽然如此,很多人不免兔死狐悲。不过外企就是这样,用你的时候,拿的薪水比一般人高,那么相应的风险你也要承担。离开的两个兄弟,好歹也拿了n+3的补偿,奖金20万,算作小安慰。希望他们能很快找到下家。

不过楼主倒是不担心,米国经济没问题,我们就不担心,尽管总部每年都要裁员5%以上,做核心产品的技术人员,还是过得硬的。
  
在外企,只要不懒,不笨,不傻,生存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要想往上走,就要比别人多想一步。举个例子,楼主一开始做PM,在一个部门里有10来个同样function的PM,大家无非就是关注技术,怎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但是楼主想得通常会远一些,比如怎么才能让客户走心,怎么在有escalation的情况下,先把问题告诉我,甚至还主动出击,主动提出去拜访客户,了解应用现场,这样对技术分析就更有帮助了。因为我们有时发现,在赤道附近的国家的产品,失效率会高很多,因为紫外线太强烈,所以在ram里面的数据传输时,做了一层加密和编码。这样,可靠性就高很多了。

所以,目前上海死得最快的行业会包括如下:
  1,房产中介,没有技术含量。
  2,低端制造业,同质化竞争。
  3,低端服务业,美甲店,会所。
  4,没有特色的餐饮业,建议最好夏天做龙虾,冬天做羊肉
  5,高端餐饮,你懂的
(根据网友 Edgar520材料编辑整理,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27 17:19:06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7 17:33: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7 19:52:50
值的赞的一个人,无私奉献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7 21:40:32
楼主其实真的算人才了,千禧年毕业,8年成为500强的研发部门经理。但是对于一般现在的大环境机遇和普遍的普通的能力来看,没有10yrs+的相关经验,很难达到楼主的高度,所以只能做参考,和学习榜样,万不可觉得楼主可以,自己也行。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几大经济国家才是他们看重的市场,所以对于经济下行应该是对外企和一些楼主所说的没有竞争力和市场眼光的行业和企业,我觉得二三线城市还是中国企业起步和积累的关键市场,经济下行反而对国内转型的新创业企业和人群来说是个极大的机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7 21:42:32
学经济的真是亚历山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