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专家来说,埃博拉疫情席卷西非,其中最可悲的一面是那么多的不幸本都可以预防。
尽管新的预测描绘出了最为糟糕的一幅场景——死亡人数将突破100万,但拥有精湛技术的制药公司正加紧克服财务、科学以及实用性方面的重重奇难,争相探寻疫苗或治疗方法。但即便有人真的发明了一种有效的救命药物并可以快速实现量产,也会因为受制于一个简单且基础的古老技术而功亏一篑。这就是冷藏技术。
“假如一种埃博拉疫苗真的被开发出来,”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染病专家哈维·鲁宾(Harvey Rubin)说,为了保持其有效性,“疫苗需要冷藏的保存条件”。他说,想要把疫苗分销到世界各地,需要有无缝对接的冷藏物流链。然而,全球很多地方不具备这样的基础设施。
医学和计算机科学教授鲁宾今年65岁,他把站在专业之外放眼全局当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他就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项跨学科计划中担当重任,成为了战略威胁分析与响应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Threat Analysis and Response)的主任——该研究所致力于错综复杂的公共健康和国家安全问题。
鲁宾表示,冷藏问题将成为他周六在纽约做TEDx演讲时的话题。
对于疫苗和治疗来说,温度控制都将关系重大,因为正在研究的许多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都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化合物,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易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
挑战在于,当药物从生产商那里运送到需要它们的患者手中时,一路上要有冷藏设备以及能满足设备运行的电力供应。
罗宾目前仍在进行中的冷藏项目名叫Energize the Chain,其最初的动力并非源自埃博拉疫情,而是每年有200万儿童死于可预防的疾病——由于缺乏冷藏运输条件而无法获得市面上已有的疫苗。
今年5月,《费城调查者报》(Philadelphia Inquirer)的一篇报道详细记述了该项目的源起。这一项目要追溯到2010年,当时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演员大卫·摩斯(David Morse)看到了一档电视节目,节目里他的朋友肖恩·潘(Sean Penn)拼命拯救一名患上白喉的男孩,而白喉的预防疫苗早已有之。摩斯给鲁宾打电话询问情况,鲁宾对他解释说,由于缺乏冷藏条件,疫苗难以运抵海地。
鲁宾意识到,也许可以利用移动信号发射塔的备用电源,因为就连全球一些最贫困和最偏远的地区都有信号塔分布。鲁宾说,该项目选择在津巴布韦打响第一枪,他们在当地建了111个制冷站,但很快将会扩大到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国家。
鲁宾表示,就埃博拉疫情来说,缺乏冷藏条件是基础设施这一更大问题的表现之一。他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致力于追踪和应对传染病疫情爆发的国际组织。
“我们在非典(SARS)和禽流感的爆发中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每当有此类事件出现,世界就会重新意识到共同致力于应对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性。”
此次埃博拉病毒的肆虐始于去年年底,已从几内亚扩散到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尼日里亚,并且据估计已使2,800人丧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一份新报告预测,今年秋冬的死亡病例数量会急剧上升,到明年1月底时可能会达到50万。《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对病例漏报进行纠正后,死亡人数可能多达140万。鲁宾表示,各地埃博拉患者的致死率有所不同,但在此次疫情中被感染患者的致死率似乎在70%左右。鲁宾说,该病毒通过体液接触传播,因此对勇敢救治日益增多的患者的医务人员构成了持续的威胁。
鲁宾说,世界卫生组织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错,但在追踪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爆发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他们没有资源或缺乏经验。”
本月初在鲁宾的《纽约时报》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认为需要一个专门组织来应对疫情——就像城市里有消防部门随时待命一样,而不是每当有火灾发生时临时组织扑救。
“大卫·布鲁克斯的看法是对的。”鲁宾说道。他和其他专家表示即使没有疫苗或有效的治疗,这场埃博拉疫情仍可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而得到遏制,具体说来就是进行更好的监测,隔离被感染患者来防止病毒传播,以及更好地向公众普及哪些做法是危险的——如按照传统葬礼习俗处理患者遗体。此外,疫情的重灾区迫切需要更多医院床位。
如果及早行动,所有这些办法实施起来将会更容易也更有效。
“让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痛定思痛。下次不会将像这次一样措手不及。”鲁宾表示。而遗憾的是,下一场大规模传染病疫情的到来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201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