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晚,万科总裁郁亮在北京进一步诠释了万科的城市配套商定位,具体来讲即为“两个三”战略,并且公司将以“健康”而非“业绩”为导向。
第一个“三”表示未来要做三块业务,第一块是传统住宅,未来十年内住宅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只不过从挣黄金改为挣银子,跟制造业比仍更容易赚钱。
第二块是消费体验地产,包括生活中心、社区服务、社区养老、旅游度假等等,这是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第三块是产业地产,包括写字楼、会展中心和物流地产等等,这是为城市的发展而服务,每个城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都需要有大量新的物业类型进行匹配。
第二个“三”表示在住宅业务的领域,以后要做“好房子”、“好服务”和“好社区”,好房子和好服务是发展商提供的,好社区是则是靠居民自己管理,由发展商的推动促成。
但是具体各项内容是做什么、怎么做,郁亮坦称仍要进一步摸索。“现在遇到唯一的困难是无知,相信只要我们以合伙人的心态对待它,无知也会带来机会。”
他希望市场不要以数字去固化万科这三项业务的比例和地位,而要以生态系统的思维来理解这个战略。他坦称,房地产行业已有8万亿销售额,未来指望再找一个大树来依靠是很难的,更可能出现的图景一棵大树,一片森林和一片草地。
比如第五食堂这个业务只能是草地,要做到大额的利润贡献很难,但这是客户需要的服务。
“我们希望万科能为更多人搭建更大的舞台,种树的管树、种草坪的管草坪,万科并没有产业地产占多大比重,住宅地产一定要占大头等硬性规定。” 郁亮说,生态系统中最好的增长是自然增长,温室增长的东西经不起风雨的考验。
而这次最新提出的“健康”企业概念,也是万科为了在“白银时代”更好的适应变革、施行城市配套商的战略而特意打造,郁亮表示“健康”不等同于“业绩”优秀。
他举例说,2007年全球各大银行都取得破历史的业绩,但当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很多银行随即破产,说明拥有好业绩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家健康的公司。
而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健康,就如同衡量一个人。青春期的时候,可以用个子高矮去衡量;青春期过了之后,就需要采用力量、情感、处事等等多维度标准。
他的意思是,告别“黄金时代”的中国地产市场,放大杠杆、跑马圈地将不再是发展商的最优选择,他甚至表示,不太关注当前报表上那些固定的财务指标,因为这只能代表两年前的公司情况,他更关注的是未来。
未来如何在住宅市场的空间日益缩窄,而商业地产又遭遇线上业务的巨大冲击之时,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开发商们的新路?
“我最近不仅去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其实也去了很多非互联网公司,包括海尔、华为等最优秀的企业,去和他们交流学习。”郁亮告诉记者,他的结论是,一个健康的、有正能量的企业,必然是有学习能力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同时,这个企业的员工要快乐的工作,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
互联网就是潮流所在,必须要去接受它。
“万科不会去做互联网,但是要主动去拥抱互联网变化,进一步实现扁平化架构、去金字塔和去精英化,用互联网的工具、组织和方法做好自己的业务。”
而万科最近致力于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伙人,而是将领导人变成召集人、用股权纽带凝聚公司员工,目的是为公司创造一个自下而上的创新氛围,为未来业务的开拓做出机制上的准备。
实际上,来自万科一线的公司的各类创新已经展开,北京公司与百度、广州公司与腾讯、杭州公司与淘宝、上海公司与平安好房都有合作。近期,万科苏州项目还联手搜房试水房产众筹,西安公司提出“全民经纪人”概念引发争议等等,郁亮表示对此类创新喜闻乐见,并承诺以后会把更多力量放到一线公司。
据他透露,现在的新项目都有10%的股份给项目公司员工,管理层强制入股,员工可以自愿入股。
在这次媒体见面会上,郁亮透露,从明年开始,万科在全国四个地方区域的本部将不再是总部的派出的管理机构,而直接变成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的事业部。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一个企业能成功,不是因为基因,而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这句话颇受郁亮的推崇。
“如果万科不图创新,不去适应和打造一个健康和创新的组织,也许距离万科倒下用不了十年,三年足矣。”郁亮说,而如果万科在接下来三年实现创新和适应,那么未来十年万科都会过的很舒服。
互联网告诉大家,如何找到客户变得非常关键,不论是住宅还是商业,一切重点都是要抓住客户。如果谁将找客户这件事情交给别人,就等于自己把枷锁往脖子上套,“万科任何时候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客户在哪里,并且找到它。”
郁亮表示,《超越绩效》这本书给万科很多启发和参考,现在把“健康”作为公司指标的案例并不多,万科非常有兴趣贡献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