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既然主张货币中性也就是在产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产品市场上价格同比例的变化而不引起实际变量的改变。
正确,这一点,任何经济学流派都有共识。
那位什么古典经济学在阐述货币政策的时候又主张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只有货币政策能够是产出增加的情况下同时利率会降低
这句话连起码的断句都有困难啊!无论如何都是一句病句。
我按照自己瞎猜你想表述的其实是:
1)既然货币是中性的,为什么财政政策无效
2)为什么古典主义又认为极端情况下只有货币政策能够使得产出增加情况下的同时降低利率。
对于
1)解答:
财政政策无非是定向的货币政策。如果财政政策实际工具是特殊商品而不是货币——这种商品一般等价物,那么你会发现,其实财政政策只不过是调节了商品的数量,换句话说,还是靠调节商品量来调节供求关系,从而最终还是靠生产来调节市场关系。
2)解答:
财政政策当然无效,因为如答1)所述,没有货币支持的财政政策其实是不可能贯彻下去的,换句话说,再怎么个财政法,没钱,还是没辙,除非你靠计划强制调节现存的分配,于是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剥夺剥夺者。但问题就在于庸俗经济学的前提是不能动现在已经存在的分配存量或者说,认为分配存量只能靠税收进行事后调节,于是分配存量在短期内或者相当长时间内是刚性的。于是只有靠增发货币来解决问题了。也就是说,古典主义在这里遇到当初崇祯遇到的一样的问题:要富人出钱镇压李自成,但富人就是不出钱。于是古典主义转求助于增发货币。换句话说,就是强制增加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为什么ZF是调节货币而不是调节各类商品的数量呢?因为ZF不是任何一种生产部门。如果ZF就是各种生产部门,于是她就会调节汽车或者牙膏或者猪肉的生产数量,但ZF不是。于是他就只能调节货币这种商品一般到不同的部门去。
我们也可以把ZF增减货币数量的政策叫货币政策,而把这种增加或者减少的定向,叫财政政策。
以上是很简略的回答,没看懂,继续深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