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391 4
2014-10-04
初学宏观经济需的小白对于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中对古典主义的阐述有一个疑问还请各位大大解答。古典主义既然主张货币中性也就是在产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产品市场上价格同比例的变化而不引起实际变量的改变。那位什么古典经济学在阐述货币政策的时候又主张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只有货币政策能够是产出增加的情况下同时利率会降低,新人不太理解这两种说法为什么同时能存在其中存在什么逻辑联系,求解答求点醒,谢过大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4 22:14: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6 15:30:06
古典主义既然主张货币中性也就是在产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产品市场上价格同比例的变化而不引起实际变量的改变。
正确,这一点,任何经济学流派都有共识。
那位什么古典经济学在阐述货币政策的时候又主张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只有货币政策能够是产出增加的情况下同时利率会降低
这句话连起码的断句都有困难啊!无论如何都是一句病句。
我按照自己瞎猜你想表述的其实是:
1)既然货币是中性的,为什么财政政策无效
2)为什么古典主义又认为极端情况下只有货币政策能够使得产出增加情况下的同时降低利率。
对于
1)解答:
财政政策无非是定向的货币政策。如果财政政策实际工具是特殊商品而不是货币——这种商品一般等价物,那么你会发现,其实财政政策只不过是调节了商品的数量,换句话说,还是靠调节商品量来调节供求关系,从而最终还是靠生产来调节市场关系。
2)解答:
财政政策当然无效,因为如答1)所述,没有货币支持的财政政策其实是不可能贯彻下去的,换句话说,再怎么个财政法,没钱,还是没辙,除非你靠计划强制调节现存的分配,于是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剥夺剥夺者。但问题就在于庸俗经济学的前提是不能动现在已经存在的分配存量或者说,认为分配存量只能靠税收进行事后调节,于是分配存量在短期内或者相当长时间内是刚性的。于是只有靠增发货币来解决问题了。也就是说,古典主义在这里遇到当初崇祯遇到的一样的问题:要富人出钱镇压李自成,但富人就是不出钱。于是古典主义转求助于增发货币。换句话说,就是强制增加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为什么ZF是调节货币而不是调节各类商品的数量呢?因为ZF不是任何一种生产部门。如果ZF就是各种生产部门,于是她就会调节汽车或者牙膏或者猪肉的生产数量,但ZF不是。于是他就只能调节货币这种商品一般到不同的部门去。
我们也可以把ZF增减货币数量的政策叫货币政策,而把这种增加或者减少的定向,叫财政政策。

以上是很简略的回答,没看懂,继续深入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6 17:48:41
Rousseau 发表于 2014-10-6 15:30
正确,这一点,任何经济学流派都有共识。

这句话连起码的断句都有困难啊!无论如何都是一句病句。
非常感谢你的回答 首先我解释一下自己的问题 1,既然古典主义认为货币中性(这一点在长期经济分析中显然成立) 那么为什么又认为只有货币政策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增加产出同时降低利率。 即为什么货币中性和货币政策能够推动产品市场产出增加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能同时存在,应该如何去解释。
2 ,高老的书上对于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的解释是这样的古典主义认为货币需求不取决于利率而只与产出有关系,因此古典主义的LM曲线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为0 那么这样一个假设又是如何推得 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的 其中的传递机制是什么
看了你的回答我学了不少 但是以上这两个问题 我觉得还需要继续讨教 请不吝赐教 谢谢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6 22:18:21
五木花实 发表于 2014-10-6 17:48
非常感谢你的回答 首先我解释一下自己的问题 1,既然古典主义认为货币中性(这一点在长期经济分析中显然成 ...
1,既然古典主义认为货币中性(这一点在长期经济分析中显然成立) 那么为什么又认为只有货币政策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增加产出同时降低利率。 即为什么货币中性和货币政策能够推动产品市场产出增加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能同时存在,应该如何去解释。
首先搞明白什么是货币,和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增加货币首先是动用了货币本质属性中“作为一般商品”这一条。于是使得每一个商品提供者都有一种错觉,即:等待着要交换他手中产品的购买者或者潜在有效需求增加了,或者说至少比前期要多。于是每一种商品的提供者都开始追加其生产,这样就造成了对产出的推动。
为什么降低了利率呢?因为表面上利率无非是借用货币的一个价格指数(这里我们不谈更深的层面,你恐怕一下子很难接受那么多)。于是,一般水平上,市场中货币的增加使得取得货币相对容易,于是货币之间作为一般商品的竞争压低了其价格指数。
2 ,高老的书上对于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的解释是这样的古典主义认为货币需求不取决于利率而只与产出有关系,因此古典主义的LM曲线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为0 那么这样一个假设又是如何推得 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的 其中的传递机制是什么
很简单,本质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需要货币,我们本质上是需要各种各样不同需求的满足。如果一个人的任何需求随时可以被满足,那么货币对他来说甚至是累赘。对货币的需求既然本质上不是对货币本身的需求,那么利率这种表面上的货币价格指数当然也就没有意义。至于说,只与产出有关系,那是自然的结论,因为只有生产才与需求的被满足有关系,没有生产,哪怕到处堆满货币又有什么用处呢?

货币政策有效只是在短期内,让每一个生产者或者商品提供者错觉到有无数不同的产品等着要和他手中的产品相互交换,从而这个生产者感觉自己的各种五花八门的需求可以无限被满足时是成立的。货币政策为什么在长期无效呢?你思考下去……

建议你在学习经济学一般原理之前先有一定的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的基础,最好有点哲学基础,否则,经济学对你来说真的是不可逾越的一门学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