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242 3
2014-10-06
徐立凡:丢掉“最大顺差国”未必是件坏事

2014-10-05 08:48:04
来源:新京报 作者:徐立凡


  丢掉“第一大贸易顺差国”的位置未必不是幸事,关键在于获得贸易顺差的方式是否合理,而不是看贸易顺差的增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德国已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家。此前德国媒体就已统计,2013年德国贸易顺差达到2600亿美元,而中国的贸易顺差是1950亿美元。
  过去的35年,有20多年的时间中国占据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的位置。把中国推到这一位置,是多种因素合成的结果。比如,加入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为中国产品打开了全球市场的空间;中国拥有全球最基数庞大且工资水平较低的产业工人队伍,人口红利得到了最大发挥等等。
  很大程度上,贸易顺差既反映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融,也反映着中国的制造能力。但是,贸易顺差也是一柄双刃剑。与中国连年成为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并行,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和反补贴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的增多,还导致人民币汇率遭遇长期升值压力。尽管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已升值30%以上,但是仍被一些贸易伙伴认为估值不合理。
  贸易顺差过大不仅会带来对外交往的麻烦,对内部的经济治理也会造成麻烦。贸易顺差越大,流入的外汇越多,外汇结售汇制度决定了央行需发放人民币购买外汇,由此增加了人民币的被动投放,加大了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还导致社会闲散资金集中炒作某一类产品,致使价格泡沫此消彼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通过低端产品的出口而获得,因此并非中国制造技术与全球计价货币的交换,而是中国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与全球计价货币的交换。长远看,这种交换并不对等而且不安全。长期沾沾自喜于贸易顺差,还会妨碍经济结构向内生型方向转变。
  综合利弊来看,丢掉“第一大贸易顺差国”的位置未必不是幸事,这是一顶无需卫冕的王冠。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适量的贸易顺差。适量的贸易顺差仍是中国积累财富的主要实现手段。而且,在消费内需还没有得到有效提振、固定投资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下,出口仍是经济增长和保持就业率最可靠的支柱。
  从根本上说,关键在于获得贸易顺差的方式是否合理,而不是看贸易顺差的增减。贸易顺差带来的负效应,是竭泽而渔式的出口形态导致的结果。就此而言,必须通过增加服务贸易的方式保持出口的稳定,而不是过分依赖粗放商品贸易。当下,“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以及人民币项目资产在全球的推广,正提供了改变贸易顺差获得方式新的契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6 09:00: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6 10:32:38
中国只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6 12:16:59
ding
kank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