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摘自:网络
 
“扬州瘦马”,与马无关。从明朝开始,在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而这些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因此被称为“扬州瘦马”。
扬州出美女,世人皆知,而“扬州瘦马”在明清时期更是名噪天下。所谓“瘦马”,其实就是被买卖的二奶预备队;而当时每逢烟花三月,扬州就变成了一座二奶的集中营了。
天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风流才子纷踏前来,挑选美妻矫妾。
由于这么多人对“扬州瘦马”趋之若鹜,所以明清时期的扬州,买卖“瘦马”已成了一项暴利的投资,从而滋生了一大批人专门从事此项职业,并形成了从小挑选、培养成人、推销出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瘦马”的风行,与扬州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明清时期,扬州出现了一批富得流油的盐商。
扬州城内,繁华骚动,歌舞升平。富人们总是喜欢一些怪异***的消费和审美,在他们对“丰乳肥臀”审美疲劳之后,“瘦马”就运应而生。
在那些大腹便便的盐商身边,围聚着一堆恶心的苍蝇,只要他们稍稍透露了纳妾之意,那些人口贩子就会一窝蜂扑将上去。
在扬州,从事介绍“瘦马”职业的人达到百人。繁华的扬州城,成了二奶集中营,成批成批的“瘦马”在经过一番苛刻的调教后,被卖到全国各地。
“瘦马”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在七八岁之时,被人口贩子买去。之后,等待她们的就是漫长的集中营式的魔鬼训练期。 “瘦马”的瘦,既有天生体弱的原因,也是被刻意“饿”出来的。依据先天条件,“瘦马”被分为三六九等。
清代丁耀亢在《续金瓶梅》一书中对“瘦马”也有描述。
一等资质的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
二等资质的女孩,也能识些字、弹点曲,但主要则是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
三等资质的女孩则不让识字,只是习些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当然,所有的这些煞费苦心的培训都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买主,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