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是终极生产力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它是与各个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由此理解生产力是人类生存生活所必须的一切环境和人类生存生活所必须发生的活动有机联合体,他不仅强调了人在改造自然中的能动性还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的存在与延续是一个个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必定伴随着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消耗,此消耗必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意味着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必须不断更新不断增加以满足个体存在与延续的需要。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预示着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似乎从那以后各个先进国家争先就进行技术革命,生产力开始在人类生活中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人们在不断发明改进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改变自然的动的过程中时,却忽视了他们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生产力,这表现为人们在进行化工生产,耕地开垦,武器利用等方面的意在提高人类福祉但却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活动。生态环境的破坏意味着生产力的下降原因在于: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氧气,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在于地球电场电流活动对水分子的电解活动,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水的重力作用,大气则是水循环的关键。阳光照射水域和陆地,使那里一部分水变成蒸气进入大气,植物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动物体内的一些水也通过体表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高空变成水珠或冰结晶,以降水形式又回到地面。然而由于人类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采滥挖、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等引起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矿藏资源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枯竭,旱涝灾害频繁,以致流行病蔓延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已然破坏了地球正常的水循环和其它物质能量循环,即破坏了生产力。可见生态从一开始就进行着再生产运动,即使科学技术再发达,若没有了其承载体,那么生产力将从何谈起?生态将是人类的终极生产力,人类应立刻停止以破坏生态来取得暂时经济效应的话活动,当人类将自己的老底都吃完了的时候,我们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