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出海7年 多数净值仍下跌 全球市场上周暴跌,美股周跌幅更是创出近两年之最,投资于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也惨遭屠戮。信息时报记者昨日根据数据统计显示,QDII产品成为9月以来唯一未能实现整体盈利的基金品种。截至昨日,QDII产品已经出海7年,但首批产品中多数净值仍在水平线下。业内人士表示,QDII产品投资已日渐成熟,可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但相关产品需要仔细甄别。
海外市场拖累QDII
9月全球股市几乎全线下跌,美国纳斯达克下跌1.90%,道指和标普500 分别下跌了1.55%和0.32%,港股恒指大跌7.31%。在此背景下,9月QDII产品成为唯一未能取得整体盈利的基金类型,QDII股混型基金整体下跌4.07%,QDII债券型基金下跌了1.09%,投资贵金属的商品型基金则下跌5.10%。
进入10月以来,QDII产品依然跌多涨少,跟踪纳斯达克的指基等重配美国市场的个基小幅领涨,而侧重配置港股的QDII指基跌幅居前。数据显示,上周资源类QDII产品净值大幅下跌,华宝油气 、诺安油气 、上投全球天然资源3只产品分别下跌12.12%、7.28%以及5.49%。111只产品中,超过6成出现下跌。而易方达亚洲精选、富国中国中小盘等7只产品涨幅在2%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到昨日,QDII产品诞生已超7年,但整体业绩饱受诟病,管理规模也出现连续下降。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111只产品中,多达39只产品成立以来业绩为负。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 、汇添富黄金、嘉实黄金 、易方达黄金主题等6只产品,成立以来跌幅超过30%。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之前诞生的首批9只QDII产品中,5只截至目前复权单位净值仍然为负,最多者净值几近腰斩。而第二批出海的QDII产品则较为幸运,交银环球 、国泰纳斯达克100、富国中国中小盘、海富通海外精选等产品收益率都在50%以上,但一些黄金主题、油气煤田主题产品净值则大幅下跌。
数据显示,QDII产品诞生之时颇受投资者青睐,2007年10月底达到1200亿元的最高管理规模。但7年来,此类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而管理规模却在不断下降。截至今年7月,QDII产品管理规模跌至536亿元,规模最小者甚至仅有244万元。
QDII仍具配置价值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近期股市资金大量流出,但四季度美国仍可能成为全球资金配置的优先地区;而随着沪港通的临近,港股也将重现升势。投资者在四季度,可重点关注对上述地区进行重仓配置的QDII产品。
华泰证券分析师杨光表示,海外市场整体风险正在逐步增加,建议投资者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但结构上部分产品依然值得配置。他认为,全球风险资产中美股产品风险收益比依然最佳;同时在沪港通等政策预期下,H股结构性机会依然较好,选股能力较强的港股QDII品种值得关注;而主投新兴市场以及大宗商品的QDII品种应予以回避。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宇则认为,四季度,从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两方面来看,均支持美股行情的持续表现,因此美国仍可能成为全球资金配置的优先地区。在新兴市场中,重点看好即将开始的港股通,对于港股市场的“催化剂”作用。投资者可适当提前布局港股QDII,分享短期港股的估值溢价提升。
分析认为,QDII产品投资已日渐成熟,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但相关产品需要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