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2205 1
2005-07-11
<P >东北亚发展型政府面临的挑战 <p></p></P>
<P ><p> </p></P>
<P >东北亚在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以奇迹著称于世,政府在东南亚经济的腾飞、振兴过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自从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东北亚发展型政府面对着来自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挑战,可以说一直是在风雨飘摇中寻找着自己的正确位置。<p></p></P>
<P >在这里简要摘录几方面的原因,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给与讨论,从我们的近邻中,也可以窥探出一些值得我们在发展中借鉴、思考的东西。<p></p></P>
<P ><p> </p></P>
<P ><FONT color=#ff0066>一、</FONT> 东北亚的外部环境在八、九十年代有两个重要变化。<p></p></P>
<P >一是是全球化的兴起。自八十年代初开始,美国打起新自由主义的大旗,由于美国对韩国、台湾等地区经济、政治上的重要作用,韩国和台湾都在八十年代开始,一定程度上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进入经济自由化进程。很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经济学博士在韩国和台湾政府内充当要职,也推动了新自由主义观念的扩散。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苏美争霸局面的结束,韩国和台湾的战略地位也开始衰落,这就使美国更可以放手对东北亚施压。 <p></p></P>
<P >另一个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韩国和台湾所处的政治、军事环境从紧张走向缓和。朝鲜半岛,已经显露出要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的趋势。在台湾方面,中国内地的对台政策也趋向缓和。因此,韩国和台湾所处的政治、军事环境在大方向上是趋于缓和的。我们知道,发展型政府的形成与政治、军事对立环境有直接关系。七十年代后缓和的趋势削弱了发展型政府内部团结对外的动机,使其在政治、军事对立时形成的共同发展意愿开始瓦解,并为政府官员与商业集团的寻租和创租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p></p></P>
<P ><FONT color=#ff0066>二、</FONT> 除了外部环境的双重变化都对发展型政府提出很大挑战外,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内部的变化也对发展型政府不利。<p></p></P>
<P >一是社会力量的崛起。东北亚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规模和政治力量。韩国和台湾八十年代的年罢工次数远高于1970年,而在八十年代以内也是逐渐升高。八十年代,韩国和台湾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据总人口的一半。无论是韩国还是台湾,八、九十年代的主要政治反对党都是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韩国和台湾在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民主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中产阶级的壮大,这为民主化运动提供了公民社会的基础。在东北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型政府一直主导政府与商业集团的合作,而这个合作基本上是把其他社会力量排除在外的。随着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发展型政府以前所维持的那种与社会合作关系开始被民主化打破,于是发展型政府本身的权利也受到极大挑战。 <p></p></P>
<P ><FONT color=#f70968>三、</FONT> 挑战东北亚发展型政府的内部因素是日益复杂的经济本身。</P>
<P >在发展初期,经济结构相对简单,政府可以集中资源解决问题。但是,随着快速的发展,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政府以前相对简单的干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如何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是对发展型政府的重大挑战。有学者指出,当经济变大、变成熟,政府的工作反而应该更简单。因为大部分政府的职责可以被成熟起来的市场机制所代替,政府只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战略性产业上。这个观点是否有道理要看东北亚的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以发展型政府为主导的东北亚发展把市场作为工具,虽然没有消灭市场,但也未有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机制。所以,当东北亚经济在规模上变得很大的时候,不一定就意味着市场机制就很健全。我们以后要谈到韩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企业都没有市场运作的经验。退一步说,就算是市场机制随着经济规模变大而健全,这也涉及到一个政府职能转换的问题,以前的职能逐渐被市场取代当然是对政府的一个挑战。<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11 14:09:00
<P>这是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提供几个关键词:葛先申克隆,后发展国家,发展型政府、后后发展、嵌入性自主性、双重运动、卡尔·波兰尼……</P><P>楼主对帖子进行了编辑,事实上其中对Krugmen的分析足见学术功底,赞一个。</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