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2920 1
2008-06-10
218456.pdf
大小:(227.16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27 01:00:00

有个问题不明白请教?

如果国民经济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采用倾斜生产的方式,也就是在工业内部实现自我的循环,那么无疑投入工业生产在短时间看来是无法实现利润的,在投入产出反映上那么大于1就不奇怪了。因此投入产出小于1都只能是农业和轻工业部门。倾斜生产的方式生产的方式在二战后的西欧特别是日本短时期都采用过,只要是采用倾斜生产的方式的方式投入产出(产出以终端消费品的利润计算)不可能小于1。至于中国这样的非工业化国家长时期间的采用倾斜生产的方式的方式来实现工业体系的自我复就一点不奇怪。

这只能说明国家重积累压制个人消费的战略,如果以此来衡量物质生产效率,特别是全要素生产效率,那么就会出现效率的驳论。所谓工业企业的生产不能以实现利润的多少来比较投入产生,而因是劳动、生产要素、土地的价格总量之和与工业产总产量的值之比。当然采用倾斜生产的方式是不可能实现过多的利润的,因此对国民工收入的多少不会有多大改观,但一旦工业的我复制完成国民的收入确会成几何倍的增长。

文章的最后结论之一是计划经济无法收信完整的市场信息因而效率低下。那驳论出来了,如果要是准确反映市场信息,那么上百年的时间建成完整的国民工业体系都不可能实现。因为工业是在进行倾斜生产模仿现实世界的工业体系,如果针对消费需求工业的总量的增长二三十年的时间内翻不了几翻

我的结论是非工业化国家配置源短时间满足民众的需求重要,还是压制民众消费、重积累实现工业化建成完整的国民工业体系重要?

因此在投入产出上不能用投入生产要素与产出实现的利润之比来衡量工业部门的效率,而应用投入的生产要素总量与工业品产出的总价值量之比来衡量,只要国家的倾斜生产战略不改变工业部门是不可能有多大利润的,文章指责计划经济效率低下只不过是在断章取义。

建议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来代替一般的此文的效率评判标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7 1:26: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