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147 0
2014-10-16

2013年大热的网络微电影《万万没想到》凭借风趣的台词,荒诞不经的剧情,一经推出便在年轻人中掀起一阵强劲的“王大锤”风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万万没想到》只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网络视频,但是这种草根文化的迅速发展就是对精英文化的一种挑战,雅与俗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说它是一种艺术可能言之过早。它能够在年轻人中取得爆炸式的传播效应必然本身就有其独特之处。

作为网络文化与电影文化杂糅一体网络微电影,《万万没想到》用独特的后现代表现语言完全颠覆了我们眼中的传统电影,片中那些反常的角色、杂糅的时空和片段化的叙事等后现代语言先一次次粉碎了人们记忆中的经典故事,再用戏谑的形式拼贴重构起来,把狂欢式的网络时代大众文化带到电影艺术中,具有典型的波普艺术气质。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窦潇王丽君对电影所表现出的波普艺术气质进行了分析,文章发表在汉斯艺术研究快报》2014年8月期刊上。

  《万万没想到》系列电影中都只有一个主角“王大锤”!他本身没有任何背景介绍,没有固定身份,或求职白领,或群众演员,或刘阿斗,法海……这些角色上贴上了一个“王大锤”的标签。无法得出王大锤究竟是谁的结论,他有无数职业,穿梭在无数时空,他总是用一成不变的表情对身边荒诞不经的事情予以批评,但是自己本身其实也是做着同样荒诞的事情。这些角色大多具有反逻辑的性格和反应,体现出类似“疯子”所产生的娱情效果。这种毫无背景来历,像正常人却又行为荒诞不经的角色其反常态影像的出现本质上是将人们逻辑式的思维惯性打破,呈现出不和常理的行为模式和事件态势,营造出和现实生活常态间离化的情绪感知,将遇到怪物时正常的恐惧心理变成习以为常的淡然,将男女间的自然吸引变成“美女还不如电脑有吸引力”,这些本末倒置的“傻子”化角色的各种行为催生出各种搞笑效果。

影片系列主要是表现片段式的调侃,旨在解构经典影像作品或人们熟知的某个故事桥段。它的剧情几乎是开放和散乱的,故事结构甚至无法找到一条主线,叙事的节奏因为片段的插入显得无章可循。它从构成方法上来讲无论叙事还是时空关系都可在大量使用这种拼贴并置的手法,把片段作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片段拼贴展开影像,叙事则在剧情的铺陈和架构中则尽可能淡化,甚至沦为填补片段的拼贴缝隙的附属品。在极大地弱化的情节框架中粘合和呈现彼此相异的影像片段,展示出破碎的视觉符号意象,如在《收服白素贞》一集中,法海(王大锤)其实抓不抓的到白素贞并不重要,只是想通过片段式的故事来把法海抓白素贞时的多种现代工具展示出来。

同时,电影将杂糅的时空关系发挥到极致,通过使用各种简单、通俗、重复的语言打破了电影体面精致的语言传统;或借助时空拼贴,打破传统人类生活经验中的时空局限,将过去、现在、未来、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无缝拼接,也将幻想、日常、白日梦等杂糅一起,产生视觉上、思维上的另类趣味。或是将各种非寻常的生活状态,如疯癫、荒诞、搞笑、等元素相融合,呈现出多元化、非理性的文化艺术形态。比如,太阳神阿波罗版“王大锤”调戏月神达芙妮时居然被后羿射日时射伤的剧情。

  另外,《万万没想到》把场景的概念直接简化成涂鸦的形式,连搭建场景都取消了,就用涂鸦画了几笔建筑,草草地拼接在一起,然后写上火焰山就可以当火焰山来用,并刻意自顾自调侃说:这场景特效也太简陋了。在数字特效横行的时代,更是极尽荒诞和自嘲精神,完全舍弃了电影特效,主角王大锤的技能“冰火九重天”就是左手右手各打“火焰特效”、“冰霜特效”几个字代替,两个人拳打脚踢的重要动作场面,就用火柴人和文字代替。这些反传统的影像造型设计呈现出的是对传统电影美术的调侃,打破了传统电影造型设计与草根阶层美术设计的界线。

(文章源自千人智库—EWW141016CY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