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考证 金融类
9757 28
2008-06-12
<p><font size="3">(</font><font size="2">chessskynet原创)关于精算师是否饱和的探讨欢迎有经验的人发表看法我觉得精算已经动态饱和</font></p><p><font size="2">为什么这么说</font></p><p><font size="2">因为一家保险公司大概有28个与精算有关的岗位</font></p><p><font size="2">而已经有的保险公司基本不需增加精算师</font></p><p><font size="2">那么需求量取决新保险的数量</font></p><p><font size="2">一年10家是正常的(考虑保险业飞速发展)</font></p><p><font size="2">那么一年需要多少精算师</font></p><p><font size="2">南开每年批量生产180人是确定的</font></p><p><font size="2">其他学校呢</font></p><p><font size="2">考证,那180人都最少通过soa4门接受专业化训练</font></p><p><font size="2">是那些只知道考试的人可比的吗</font></p><p><font size="2">大家三思</font></p><p><font size="2">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font size="2">http://www.pinggu.org</font></a><font size="2">) 详细出处参考:</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326064-1-1.html&star=1#191571"><font size="2">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326064-1-1.html&star=1#191571</font></a></p><p><font size="3">  呵呵这帮两天闲来无事  与阁下探讨一番  如有用词不妥之处 还望阁下见谅 </font></p><p><font size="3">  首先 我觉得最后的讨论结果如果是精算师已经饱和或者考精算师没有任何用处或者不值得考应该是阁下最希望看到的,那么我不知道阁下发此讨论贴的目的和意义? 难道阁下是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去考了以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光?如果是这样,那么不论阁下观点如何,阁下为他人考虑之周让我钦佩。</font></p><p><font size="3">  其次 我觉得阁下太狭隘的看待精算本身的意义,如果阁下对精算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那么阁下应该知道,精算所能带来的,决不单单是险种的设计,它完全可以覆盖金融领域的很多方面。目前精算行业的局限,只能证明市场的不成熟,但是,市场终归会走向成熟的。</font></p><p><font size="3">  再次 我觉得阁下太狭隘的看待了准备精算师考试的同仁,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精算,工作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除了工作之外,我们在准备精算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很多的品质,比如坚韧的培养,比如意志的锻炼,比如才华的提升,比如过程中所得到的成就,这些,或许才是真正的意义。</font></p><p><font size="3">  再次  先不管阁下数据的准确性 我来谈谈阁下立论的基础和逻辑  阁下认为精算师饱和的理由几点 其一为精算岗位的饱和,先姑且不论是否饱和,阁下所说的饱和,可能指的是精算部,那么我个人认为,阁下犯了个逻辑性的错误,即精算师只能在精算部,不能在别的部门,其实阁下可以在保监会,某些省级保监局,保险公司的市场部,人力资源部,高层以及投资银行都可以看到精算师的身影,他们大多数人才华横溢,有了精算的基础,只能让他们如虎添翼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成熟,经过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会在各个方面体现更大的价值。其二为新险种,这个阁下可以随便找个保险推销人员问问每年会有多少新险种的推出。</font></p><p><font size="3">      至于阁下所说的动态饱和,就更加不严谨了,阁下所谓的动态只是目前在中国的保险公司,而忽略了不断进入的外国保险公司以及以后可能会出现的新的保险公司,由此,阁下所谓的动态其实是一种不变的动态,即静态。而我们讨论静态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font></p><p><font size="3">   另外我非常欣慰阁下能如此厚爱南开的学生,但是我想告诉阁下,不通过艰苦的考试,阁下所说的专业化训练是没有任何内涵的,可能只是一些软件机械化的应用</font></p><p><font size="3">最后 我希望一些贬低精算师价值的朋友,少说些风凉话。你们不负责任的一些话,很容易令刚想步入精算行业的很多朋友沮丧放弃,从而丧失了本来能够学到的很多。</font></p><p><font size="3"></font></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12 23:12:00
<p>首先,不是每个报考了精算师考试的人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最后能到达终点的是在无数人的助跑下完成的,试想,如果很少人甚至没有人报考这个考试了,那么这一考试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相信考试的组织者不会傻到让这一天真的到来,他们会用各种形式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宣传(真实的或者夸大的)。</p><p>其次,如果很幸运,能顺利通过了考试,那么,请看一下各个保险公司招聘精算师的广告,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对于一个刚刚拿到精算师资格证的人来说,这个条件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个人认为,成为一个精算师的门槛并不低,精算考试并不是通行证,而是入场券。但是,调查一下,现在考这个人的目的,学历,知识结构都是什么?适合这个考试吗?恐怕大多数人并不适合,只是跟风罢了。</p><p>再次,精算学并不是仅仅用在保险行业,可以在其他的行业大有作为,比如证券,银行,咨询部门等等,而且国外确实是这样,但是,对国内而言,有吗?可以肯定地说,这还是个处女地,不是没有人看到,而是条件不成熟。我们常常听宣传说,中国的市场正在渐渐走向成熟,那么什么时候条件才能成熟呢?没有人能知道。对大多数人来说,需要的不是将来能够怎么样,而是能尽早地靠自己的专业生存下去,若否,难道慢慢等着市场成熟的那一天?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的选择就是不成熟的。</p><p>最后要说的是,精算考试确实能让人学很多东西,也锻炼人的一些优良品质。当然,不只是精算考试才能,其他的考试或者培训或者工作也能。选择这个考试前,要三思而行,切莫跟风,不要以为考试了就能通过,不要以为通过了就能做个精算师,不要以为做了精算师就能拿高薪。不妨问问自己,有这个时间去学习吗?有这个经济条件吗?有这个恒心和耐心吗?这个行业适合不适合自己?</p><p>套用一句股市中常用的话:</p><p>考试有风险,选择请谨慎</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2 23:18:00
个人观点&nbsp; 仅供参考 纯粹思路探讨 为了给后来者一些建议 希望对大家有用&nbsp;文中一些言语可能有些过分了 希望chessskynet见谅 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nbsp; &nbs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3 00:03:00
<p>Cluz所言颇有理性精神,如他所言,大家在考试之前,一定要仔细的思考自己的最终目的、天赋、学习时间、耐力、恒心、知识结构,经济条件?思考自己是否真正适合这个考试?这只能由自己解决,很难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切勿盲目跟风。</p><p>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p><p>首先&nbsp;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不变的法则。无论什么行业,成功的终究是极少数人,但是,如果你不去选择,就永远失去了机会。你可以选择放弃,如果你选择了,就要无悔于你的选择,无论成败,人,有的时候活的是过程。</p><p>其次&nbsp;对于精算部门来说,诚如Cluz所言,证书只是一个门槛,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但是如果立志从事精算行业,那么,门槛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始终还是要具备的,还是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去获得的,否则根本没有立足之地。</p><p>再次&nbsp;正因为我们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才能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我们才不能等待,才需要不断的通过学习去充实自己,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如果连生存问题都得不到保证的话,那么我们所谈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残酷的现实常常让人只能选择现实,这无可厚非。</p><p>最后 我始终认为,精算考试的难度是其他考试无法比拟的,他能给大家带来的收获,也是其他考试无法比拟的,因为得到它比得到其他的要难得多。</p><p></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3 00:21:00
<p>我所说的28人实际上就是包括精算人员所能起作用的方面</p><p>而不仅仅是产品设计</p><p>实际上产品设计只有10多人</p><p>我所说的动态饱和是最近3年我国增加28家保险公司</p><p>其他我就不说了</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3 00:25: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essskynet</i>在2008-6-13 0:21:00的发言:</b><br/><p>我所说的28人实际上就是包括精算人员所能起作用的方面</p><p>而不仅仅是产品设计</p><p>实际上产品设计只有10多人</p><p>我所说的动态饱和是最近3年我国增加28家保险公司</p><p>其他我就不说了</p></div><p>您掌握的数据我不清楚是否准确,不过我觉得选择一个行业,不是看它有没有饱和,如果局限于此,那么用同样的逻辑分析一下,会发现任何行业就不能进入了,不仅仅是精算方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3 0:26: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