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4-10-20 21:08:41
he_zr 发表于 2014-10-20 18:06
你居然没有逻辑分析能力,还一直在这里叨叨什么扯与不扯。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交换价值”生出, ...
你居然没有逻辑分析能力,还一直在这里叨叨什么扯与不扯。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交换价值”生出,这个“交换价值”又是通过商品交换生出,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从商品交换生出是什么?按你的逻辑,公务员工资是ZF生出的,不是纳税人生出的,什么奇谈怪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交换价值’生出”是你he_zr自己造的,别“既然”到别人头上。这就是你态度不端正!
马克思的话我给放了好几遍了,别装看不见。你要是眼睛不好使,我在给放在下面,你自己数数是第几遍。
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是在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生产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realzebra110:按马克思的说法,它们之所以相等,是因为“实体”,按马克思的说法,是“价值形态或价值表现,从商品价值的本质产生,不是价值与价值量,从交换价值这个表现方法生出”。

而按照he_zr“马克思化的说法”,则是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商品交换产生”
realzebra110:看这里,
“按马克思的说法,它们之所以相等,是因为“实体”,按马克思的说法,是“价值形态或价值表现,从商品价值的本质产生,不是价值与价值量,从交换价值这个表现方法生出”。

而按照he_zr“马克思化的说法”,则是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商品交换产生“”

现在你又来跟我扯”“没有交换,何来的‘交换价值’”,没有交换,当然没有交换价值了,交换是什么?价值关系。

你前面说什么?“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商品交换产生”!
而你还在说什么“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交换价值’生出,这个‘交换价值’又是通过商品交换生出,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从商品交换生出是什么?按你的逻辑,公务员工资是ZF生出的,不是纳税人生出的,什么奇谈怪论?”
你不但态度不端正,脸皮也奇厚无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21:25:00
对头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21:39:13
he_zr 发表于 2014-10-20 20:05
什么不是说,你回答知道社会生产条件就等于知道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哪家逻辑就行了。
什么不是说,你回答知道社会生产条件就等于知道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哪家逻辑就行了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是怎么来的?是已经存在的社会生产条件决定的”,在一个用收割机收割小麦的社会里看,一个人用镰刀收割小麦,他劳动强度再大,也达不到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在一个社会的机器生产条件下,一个人在流水生产线上,他的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必须符合机器生产的要求!

        最后,再告诉你一句,死了你那条什么“实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什么“看得见的价值量”的心!
       “现在,我们且考察劳动生产物的这个剩余。那不外是同一的非物质的对象,不外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非物质的对象”,你去看吧,去找“实际”吧!
什么理解力呀,还敢出来辩驳。奴隶主之国,同时也是奴隶主之家,包括生产消费在内的一切活动均为奴隶主的家务事,你也拿来讨论什么社会不社会,简直笑杀人
我就摆出来,看是谁笑煞人!
什么“才有”,商品交换只是社会接触的内容之一
看清楚,是“生产者因为互相交换劳动生产物才有社会接触”,换言之,就是“私人劳动”的社会接触,明白了吗?

什么乱七八糟的比喻,你所谓的“运动”是什么东西,以至于什么看不看见,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我所谓的“运动”,就是运动,既不是动物的运动,也不是云彩的运动,不是暴风的运动,也不是身体的运动。麻烦你找一下“实际的‘运动’”,而不是上面列举的运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21:39:35
人民动力 发表于 2014-10-20 18:43
马克思设想一个社会共管理机构?我想,这肯定是胡说。因为,众所周知,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的新社会,是重 ...
你难道没有阅读过《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了,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还带著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後,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例如,社会劳动日是由所有的个人劳动小时构成的;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所提供的部份,就是他在社会劳动日里的一份。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

其中“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这里的“社会方面”就是社会公共管理机构。你想知道,马克思心目中的“社会方面”即社会公共管理机构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你就看看巴黎公社吧(注:《法兰西内战》马克思著)。总之,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绝不是你所想象的无ZF状态的社会,而是一个在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公共管理机构之下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不论社会成员职业身份如何,他们都是社会公共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公共管理机构是整个社会的代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否则就不可能施惠于社会全体成员,也不可能集中社会力量去及时处理抗震救灾这样的重大事项。

学术质疑不是像你这样的做法,倘若问题没搞清楚,就别先一上来,就抛出“胡说”、“造谣”之类的说辞。

我问你,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还有商品和货币吗?如果没有商品即货币,哪来的价值呢?既然没有价值,哪还来的价值实体——抽象劳动呢?但是,商品及其生产是劳动产品及其生产的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没有了,抽象劳动转为具体劳动,难道商品的实质——产品也随之没有了吗?或则说,难道商品没有了,抽象劳动转为具体劳动后,其实质——产品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也随之没有了吗?与其指责别人是“胡说”、“造谣”之类的话,还不如自己抽时间多看看马克思原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22:37:37
whmsky2013 发表于 2014-10-20 13:49
样本法,是实践的方法。加权法是理论方法。样本法是根据实践条件对理论方法的一种简化,使其具有操作性。 ...
样本法,是实践的方法。加权法是理论方法。样本法是根据实践条件对理论方法的一种简化,使其具有操作性。
实际上样本法是基于如下的现实情况:对于同一种产品,现代化生产占据主流,在技术条件上,主流的技术为大多数生产厂家采用,技术垄断和那种采取较低技术水平的生产基本上可以忽略,因而样本法就是随便找个正常的生产单位统计一下就可以了。这样,样本法和加权法几乎就是一致的了。
样本法不需要去量化“熟练程度”和“生产条件”。因为样本法是实践的操作技术,不是理论方法,逻辑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加权计算。
“样本法是实践的方法,加权法是理论方法”,这或许可以成立,前提是加权时不能等同看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全体企业,这些企业的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总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揣摩“马克思条件”的原始文本,“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应当承认,马克思所说的“平均”的对象非指个别劳动时间,而是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由此说,严格马克思意义上的样本,就不是“随便找个正常的生产单位”(有时可能误差不大),而是这样一个生产单位:它的生产条件是社会正常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社会平均的。这样一来,在“马克思条件”下,样本法反倒是理论的,加权法反倒是是实践的。总之,“马克思样本”大概率不存在,“马克思条件”看似严密实则“空想”。
既然现实社会中几乎不可能恰好存在一个“马克思样本”,那是否可以说,“逻辑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加权计算”?我看悬。且不说加权测算所得是否就是“马克思条件”下样本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这存在着大疑问,即使忽略掉这个大疑问,加权测算本身也并不简单:权数除了每个企业的产量,还包括每个企业的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一则马克思规定了这样的条件,二则现实中这些参数存在着差异。对“马克思条件”还可以做出其他解读,“马克思条件”可谓内涵丰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23:02:27
lovealljinan 发表于 2014-10-20 22:37
“样本法是实践的方法,加权法是理论方法”,这或许可以成立,前提是加权时不能等同看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 ...
应当承认,马克思所说的“平均”的对象并非个别劳动时间,而是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
马克思的表述很容易迷惑人,似乎是先要确定“正常生产条件”,“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才能得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实并非如此,他是从本质的角度论述的,不能看成一种量的确定方法。“生产条件”、“劳动的熟练程度劳动强度”,这些都是无法进行平均计算的量,是不能预先确定的。
决定劳动产出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客观条件,即生产条件,二是主观条件,即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这两种条件的合力,会反映在最终产品上,即表现为制造同样的劳动产品,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同。条件较优的花的劳动时间较短,条件较差的化的劳动时间较长。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各自的生产条件差异的指示器,因此,加权平均计算实际上就是确定马克思的”正常劳动条件“、”平均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精确量。所以加权计算必须平等看待各生产单位。
若加权之前平等看待,就会陷入矛盾循环,这个”“永远也求不出来。这当然不是马克思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23:51:37
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历史过程决定,是两码事。
一个J型分布,一样可以算出平均数,但它有什么意义呢?同理,一个U型分布,平均数又有何意义呢?要知道,历史过程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分布,研究这些具体的分布状况才有意义。而马氏只是说了一句社必时间由历史过程决定,而不去研究具体的历史过程造成的不同分布情况,那个劳动时间的平均数就什么也说明不了。这还是假定可以计算。
假定生产者的产量相同,劳动时间为一小时的一个人,为两小时的两个人,为三小时的三个人,等等,这样的分布,算出来的平均数,毫无代表性,更别说U型分布了。
这是从统计学角度的批判。当你们津津乐道平均数的时候,标准差系数对着你们笑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0:36:10
whmsky2013 发表于 2014-10-20 18:52
需要考虑生产资料的地方再说也不迟,我前面的讨论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吗?请指出来。至于说生产资料的统计, ...
既然你连资本论都没读过,也不会知道生产资料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是怎么回事,更不会知道为什么生产资料所包含的劳动力耗费时间是个无限追溯的问题,真不知道你还能讨论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人最怕没有自知之明,还需要提醒你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0:43:06
whmsky2013 发表于 2014-10-20 19:10
马克思的观点已经由xiaxt网友指出来了:“只要同样结构的机器能够更便宜地再生产出来,或者出现更好的机器 ...
是“歪曲”还是佐证啊,简直笑翻人了。机器存在着“物化在其中的劳动时间”。看来你的智商不仅有问题,连眼神也不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0:48:15
whmsky2013 发表于 2014-10-20 18:57
================================================
你的引文,能证明你上面的观点是马克 ...
刚才还说你智商有问题,现在有显一处。既然存在过去的劳动力耗费时间,难道不存在过去的过去劳动力耗费时间?过去的过去,这不是无限追溯是什么?这种“私货”还需要马克思来提醒你才存在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1:18:52
对这类标题不清的棍子帖,希望各位不跟帖,让它沉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1:43:53
realzebra110 发表于 2014-10-20 21:08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交换价值’生出”是你he_zr自己造的,别“既然”到别人头上。这就是你态度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交换价值’生出”是你he_zr自己造的,别“既然”到别人头上。这就是你态度不端正!马克思的话我给放了好几遍了,别装看不见。你要是眼睛不好使,我在给放在下面,你自己数数是第几遍。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是在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生产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正如那句老话,听话听声,锣鼓听音。马克思没直说,就等于不存在这方面的逻辑关系?你是唯马是听,还是科学分析至上?如果不通过商品交换,何以得知“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又何以能“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来“生产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其次,“交换价值”本身也是经过交换才形成的东西,具有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或“实体”两方面。在实质内容或“实体”方面,它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也就不存在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从这个有无逻辑关系看,这不是“交换价值”产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什么?

再其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通过交换首先得知“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再从这个“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产生出来。逻辑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通过交换产生是什么?

是别人“态度不端”,还是你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你只会背诵词条,唯马首是瞻,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脸来提什么脸皮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1:49:18
罗鹏 发表于 2014-10-20 23:51
假定生产者的产量相同,劳动时间为一小时的一个人,为两小时的两个人,为三小时的三个人,等等,这样的分布,算出来的平均数,毫无代表性,更别说U型分布了。
这是从统计学角度的批判。当你们津津乐道平均数的时候,标准差系数对着你们笑呢。
个别劳动,小张,1小时劳动=10面包,

个别劳动,大张,2小时劳动=10面包

个别劳动,老张,3小时劳动=10面包


设以上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则此社会一定期内有:

社会劳动=1+2+3=6小时=10+10+10=30面包

则有,1单位社会平均劳动=1单位社会必要劳动=1小时社会劳动=5面包


另,

这里,不是统计学的什么代表性问题,标准差问题,

而是,个别劳动,合成为,社会劳动,之问题。

而这里的社会劳动,你在任意的个别劳动当中,找不到直接的一一对应的模特。

-------但,社会劳动就是社会劳动,它如同个别劳动一样,确实存在,确实成立。

----------打比方说,你完全可以把以上的三人,看成一个的生产组织,此组织有3单位的成员(这里即3名),共生产了30单位的面包,共计的劳动时间为6单位时间(这里即6个工作小时)。

----------进而,你又可以看成是,有一个标准单位的劳动者,“他”劳动了6小时,生产了30面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2:11:13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1 01:49
个别劳动,小张,1小时劳动=10面包,

个别劳动,大张,2小时劳动=10面包
你不懂标准差是说明什么的,来这里献丑为那般?
一个手工纺织生产者,一个机器纺织企业,这两个的平均数是有了,但这个平均数就是个P,既不能代表前者的生产率,也不能代表后者的生产率,懂不懂啊你?
照你那思维,贫富分化你就不要唧唧歪歪,因为平均收入,就是一个标杆,不论你多穷,也不论你多富,都围绕着这个标杆“波动”,平均下来,每个人收入都一样了。你说你那点可怜的统计学知识,也就只能搞点诡辩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2:16:31
realzebra110 发表于 2014-10-20 21:39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是怎么来的?是已经存在的社会生产条件决定的”,在一个用收割机收 ...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是怎么来的?是已经存在的社会生产条件决定的”,在一个用收割机收割小麦的社会里看,一个人用镰刀收割小麦,他劳动强度再大,也达不到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在一个社会的机器生产条件下,一个人在流水生产线上,他的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必须符合机器生产的要求!最后,再告诉你一句,死了你那条什么“实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什么“看得见的价值量”的心!“现在,我们且考察劳动生产物的这个剩余。那不外是同一的非物质的对象,不外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非物质的对象”,你去看吧,去找“实际”吧!
什么“社会生产条件决定”,这不如同说跟没说的放屁一样吗?难怪这个“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和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云云,皆为炮制者首先放个“已经存在的社会生产条件”的屁,什么是“已经存在的社会生产条件”,只有上帝知道,然后又产生什么云云,屁生屁的放下去。

价值和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如果看不见其中的量,1件上衣为何等于20码麻布?光知道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两物就相等了?看到价值的量的方面,逻辑上不是看到价值的质的方面是什么?还什么死不死心,简直愚不可及!
看清楚,是“生产者因为互相交换劳动生产物才有社会接触”,换言之,就是“私人劳动”的社会接触,明白了吗?
莫名其妙的什么看清楚,那是你原来问题的不清楚。
我所谓的“运动”,就是运动,既不是动物的运动,也不是云彩的运动,不是暴风的运动,也不是身体的运动。麻烦你找一下“实际的‘运动’”,而不是上面列举的运动。
没有你那个闲工夫去找什么“运动”,你有话就直说,有屁就尽管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2:17:47
罗鹏 发表于 2014-10-21 02:11
你不懂标准差是说明什么的,来这里献丑为那般?
一个手工纺织生产者,一个机器纺织企业,这两个的平均数 ...
1,谁说我不懂标准差?


2,都告诉你了,这是个别劳动合成社会劳动之问题,跟标准差有什么关系啊?

都给你举例说明了,完全可以看成是,有一个标准的但虚拟的工人,他一个人包办天下的劳动,你看不懂,还是没看懂?


小罗啊,再给你说个事,说啊,一列车的猪肉,有大个的,小个的,但是呢,管它大小,反正装满了车皮,

问,一车皮有多少吨猪肉啊?还排骨呢。不行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2:17:49
“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这是你这种人的写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2:19:17
罗鹏 发表于 2014-10-21 02:11
平均下来,每个人收入都一样了。你说你那点可怜的统计学知识,也就只能搞点诡辩罢了。
小罗啊,你说你吧,



小张个别劳动1小时,10面包,

大张个别劳动2小时,10面包,

老张个别劳动3小时,10面包。

以上,个别劳动。

当合成为社会劳动,则另有:

6小时社会劳动=社会面包30,平均一下,1小时社会劳动=5面包

进而,用社会劳动,来分别计量各自的个别劳动,

则另有:


小张,个别劳动1小时=10面包=2小时社会劳动

大张,个别劳动2小时=10面包=2小时社会劳动

老张,个别劳动3小时=10面包=2小时社会劳动




小罗啊,你说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2:21:05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1 02:17
1,谁说我不懂标准差?
你的话,表明你不懂标准差是干什么用的。社必时间,就有个代表性问题,不是任何情况下,它都能高度代表所有的个别劳动。你也就一玩弄数字游戏的小丑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2:23:38
he_zr 发表于 2014-10-21 00:43
刚才还说你智商有问题,现在有显一处。既然存在过去的劳动力耗费时间,难道不存在过去的过去劳动力耗费时间?过去的过去,这不是无限追溯是什么?这种“私货”还需要马克思来提醒你才存在的吗?
我是在和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同学在讨论问题吗?
”...它的价值也不再实际物化在其中的劳动时间来决定,而由它本身的再生产或更好的机器的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了。“
马克思的这几句话看不懂吗?
机器,也即是生产资料的价值,无需退回到它被生产出来的时间去计量它的价值量,它的价值等于当前生产条件下再生产一台同样机器的价值。所以,生产资料的价值总是以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耗费的总劳动时间来统计和计算的。
马克思的这段话支持”无限追溯“这种愚蠢而可笑的统计方法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2:24:26
罗鹏 发表于 2014-10-21 02:17
“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这是你这种人的写照。
哈哈。你能认字,你能自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2:32:06
罗鹏 发表于 2014-10-21 02:21
你的话,表明你不懂标准差是干什么用的。社必时间,就有个代表性问题,不是任何情况下,它都能高度代表所有的个别劳动。你也就一玩弄数字游戏的小丑罢了。
我的话表明,你只要愿意读,你就能自知。


什么标准差啊,统计学啊,高度代表啊。。。。。说什么呢,学这有用吗?

学统计学有用吗?学数学有用吗?学逻辑学有用吗?学经济学有用吗?


学文学,学古文学,英文文学,美国英语文学,有用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7:46:56
he_zr 发表于 2014-10-21 01:43
正如那句老话,听话听声,锣鼓听音。马克思没直说,就等于不存在这方面的逻辑关系?你是唯马是听,还是 ...
马克思没直说,就等于不存在这方面的逻辑关系
你这是在和马克思拼人格吗?马克思没说的东西,你能替他说,马克思说过的,倒让你略掉。
如果不通过商品交换,何以得知“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
你从商品交换得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商品交换生出?你还“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来,那是一个人心里想的是从他的“声音”生出来,那就是锣鼓是从“锣鼓声”里生出来?
,“交换价值”本身也是经过交换才形成的东西,具有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或“实体”两方面。在实质内容或“实体”方面,它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也就不存在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
电线还是电的载体来,没有电线就没有电了?磁铁是靠吸铁表现自己的磁力,不吸铁就没磁力了?
是别人“态度不端”,还是你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你只会背诵词条,唯马首是瞻,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脸来提什么脸皮问题。
我相信别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7:58:28
he_zr 发表于 2014-10-21 02:16
什么“社会生产条件决定”,这不如同说跟没说的放屁一样吗?难怪这个“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和所谓 ...
价值和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如果看不见其中的量,1件上衣为何等于20码麻布,价值和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如果看不见其中的量,1件上衣为何等于20码麻布
“价值和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什么乱七八糟的云云。
“价值和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如果看不见其中的量,1件上衣为何等于20码麻布”,ax+by=c,你看见其中的量了吗?

realzebra110:看清楚,是“生产者因为互相交换劳动生产物才有社会接触”,换言之,就是“私人劳动”的社会接触,明白了吗?
he-zr:莫名其妙的什么看清楚,那是你原来问题的不清楚
生产者的社会接触,不是你三大姑八大姨。是生产者作为“私人劳动”的人格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8:50:34
whmsky2013 发表于 2014-10-20 23:02
应当承认,马克思所说的“平均”的对象并非个别劳动时间,而是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 ...
马克思的表述很容易迷惑人,似乎是先要确定“正常生产条件”,“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才能得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实并非如此,他是从本质的角度论述的,不能看成一种量的确定方法。“生产条件”、“劳动的熟练程度劳动强度”,这些都是无法进行平均计算的量,是不能预先确定的。
决定劳动产出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客观条件,即生产条件,二是主观条件,即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这两种条件的合力,会反映在最终产品上,即表现为制造同样的劳动产品,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同。条件较优的花的劳动时间较短,条件较差的化的劳动时间较长。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各自的生产条件差异的指示器,因此,加权平均计算实际上就是确定马克思的”正常劳动条件“、”平均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精确量。所以加权计算必须平等看待各生产单位。
若加权之前不平等看待,就会陷入矛盾循环,这个”权“永远也求不出来。这当然不是马克思的问题。
1、根据马克思的表述,的确先要确定“正常生产条件”,“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才能得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测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定义,否则测量出来的结果就跟马克思脱离了关系。
2、“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这些都无法进行平均计算,那就等于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可测算。
3、正因为“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各自的生产条件差异的指示器”,才有必要对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进行加权平均。如果“加权计算必须平等看待各生产单位”,就会出现“奖懒罚勤”、“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荒唐局面。马克思把定义搞得比较严密(至少字面上是这样),正是考虑或者说顾虑到了这一点。
4、既然加权之前不平等看待就会陷入矛盾循环,这个“权”永远也求不出来,那么尽管至少在体力劳动的情况下,马克思的定义还算严密,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可测算缘于他的定义,那就不能绝对地说“这当然不是马克思的问题”。
总之,撇除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来测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仅限于求算简单的加权平均劳动时间,这固然极大地简化了测算工作,但是这实质性违背了马克思的本意,而且必将导致价值评价体系的混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9:12:17
whmsky2013 发表于 2014-10-21 02:23
我是在和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同学在讨论问题吗?
”...它的价值也不再由实际物化在其中的劳动时间来决定,而 ...
又一个“食马不化”的人在胡言乱语。首先,这个“现有的生产条件”是什么耗费情况,拍一次脑袋,“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耗费的总劳动时间”何以证明与真实的劳动力耗费量相等,再一次拍脑袋蒙混。其次,看看是否存在无限追溯的情况。生产甲机器是乙机器当前耗费,生产乙机器是丙机器上期耗费,生产丙机器又是丁机器上上期耗费,这样上上期的追溯下去不是无限追溯是什么?

此外,就算你使用这个拍脑袋的“总劳动时间”衡量商品价值,现有生产条件下生产一只茶叶蛋与生产一枚导弹的“总劳动时间”相同,假设同为1小时,你是不是说一只茶叶蛋就跟一枚导弹“价值相等”而交换了?

可见,这种论调的依据无一不是抛给一个只有上帝知道的未知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9:49:41
realzebra110 发表于 2014-10-21 07:46
你这是在和马克思拼人格吗?马克思没说的东西,你能替他说,马克思说过的,倒让你略掉。
你这是在和马克思拼人格吗?马克思没说的东西,你能替他说,马克思说过的,倒让你略掉。
你大脑能不能清醒点,本人是分析马克思的逻辑关系,不是分析马克思的嘴巴。你一再用马克思的嘴巴来证明马克思的逻辑关系,你的态度端的是哪门子正?
你从商品交换得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商品交换生出?你还“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来,那是一个人心里想的是从他的“声音”生出来,那就是锣鼓是从“锣鼓声”里生出来?
“交换价值”在实质内容或“实体”方面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载体,没有载体就没有被载事物,皮之不存毛之焉在,从有无逻辑关系看一点不假。至于听不懂“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回去请教你的老师去。
电线还是电的载体来,没有电线就没有电了?磁铁是靠吸铁表现自己的磁力,不吸铁就没磁力了?
看看你这种没有前提条件,没头没脑的论调,如果电必须通过电线输送,没有磁性的磁铁实质内容上还是“磁铁”吗?难怪你只会背诵马克思的语句,语句之下是什么逻辑关系一概不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9:59:25
realzebra110 发表于 2014-10-21 07:58
“价值和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什么乱七八糟的云云。
“价值和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如果看 ...
“价值和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什么乱七八糟的云云。“价值和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如果看不见其中的量,1件上衣为何等于20码麻布”,ax+by=c,你看见其中的量了吗?
连一个事物质和量的关系都弄不清,你还能反驳出什么名堂?把你“ax=by=c”这个公式质问马克思去,说你马克思从这个公式中怎么看出和得知1件上衣等于20码麻布的?他看出和得知的,就是我看出和得知的,他看不出和不知道的,我也一样。
生产者的社会接触,不是你三大姑八大姨。是生产者作为“私人劳动”的人格化。
你原来的问题含糊不清,现在又在这无的放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1:41:19
he_zr 发表于 2014-10-21 09:12
又一个“食马不化”的人在胡言乱语。首先,这个“现有的生产条件”是什么耗费情况,拍一次脑袋,“现有的 ...
只有你自己那个可笑的思维才认为需要追溯到过去,马克思蠢到和你一样吗?每个人的理解力有限,这个可以理解。但总不能闭者眼睛,把自己的笑话说成别人的笑话吧?”无限追溯“是你的出自你的大脑,还是出自马克思的文本呢?黑纸白字就摆在那,这个也能狡辩,版主真是高人啊,睁着眼睛不认字。哈哈,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1:45:03
lovealljinan 发表于 2014-10-21 08:50
1、根据马克思的表述,的确先要确定“正常生产条件”,“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才能得出社会 ...
谢谢回复,我没什么要说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