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42 0
2014-10-20

在医疗领域未来发展中,最具有想象空间是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功能性的人体器官。它利用干细胞为材料,按3D成型技术进行制造。一旦细胞正确着位,便可以生长成器官,“打印”的新生组织会形成自给的血管和内部结构。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对当代医疗技术的革新、降低医疗费用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不仅使疾病得以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癌症、创伤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延长了寿命,增进了健康,同时可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这对于个人医疗费用的负担超过60%以上的中国来说,显得更加重要。

我国的生物医用材料自196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到上世纪末大量使用,呈迅猛发展的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生物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生物材料行业总产值较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5%,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四五十家。以生物材料行业约占医疗器械市场的40%的比例估算,2013年我国生物材料行业实现总产值708.30亿元,实际数据高于此值。

图表1:2008-2013年我国生物材料行业规模估算(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生物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假体的制造,细胞三维间接组装制造,细胞三维的直接制造。

体外假体是一种结构,它是从结构解剖学上的数据取下来,把这个数据通过我们的快速成形3D打印的数据处理系统变成文件,我们就可以操纵机器,它不植入体内,因而不需要生物的相容性,用以做辅助手术、手术的规划等。

组织工程就是要做成一个支架,或者叫它基质,这个中心很复杂,多孔性,带有梯度的结构,材料的梯度和结构的梯度不是均值的,最后这个细胞在身体里降解消失掉,细胞占据的位置就成了一个躯干的部分,虽然很早就开始有组织工程,但是跟3D打印结合之后,它得到一个很大的动力,因为能够做出很精密的有材料梯度、由结构梯度的支架,设计以后制造用3D打印来做,诱导培育细胞,之后降解。所以,生物材料的3D打印是组织工程、载体支架和基质结构制造的最佳制造方法。

细胞三维的直接制造是指把含有生命的比如说细胞,把它跟材料混合之后,用3D打印出来。

目前,中国人体器官的市场需求更大,1:100——这是我国目前器官移植中“供体”与“患者”的比例。我国每年进行肾移植3000余例,而需求者达30万。强大的市场需求将促进3D打印生物材料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