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640 27
2008-06-15

blackstoner兄发表了《性经济学》分析的很好,以下是愚兄的一些看法,还望多多指教。

性经济学原帖地址: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07990-1-1.html

浅谈“性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局限

在一定范围内很道理,利用经济学理论比较有依据。但是作者理论依据在于,人是寻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高级动物。这个效用被作者定性为欲望、满足、快感体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一般而言低级需要得到最先满足。但是近年来研究已经发现:满足需要时不一定先从最低层次开始,有时可以从中层,或高层开始;有时个体为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而牺牲低层次的需要。 这样看来,性需要就不一定像作者认为的能够带来不可低估的满足的需要了。

    如果非得用经济分析去理解性的话,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性的需要究竟在人的需要中占用多大部分。同样还应该考虑家庭的组织是不是经济的组织(性的成本、生活成本的节约)。

作者的理论框架很严密,但是考虑到他的局限性:1、作者分析的年龄阶段是在20-60岁,60岁之后呢?之前的四十年的“开放”下,什么都用经济来度量,60岁之后对于经济的依赖性有多大?当你瘫痪在床上的时候,是什么能让一个人不计较一切的给你端屎端尿?人生前半年用性单位来界定的某个和某一批异性能不能做到?——(可以考虑孩子嘛?算了吧,他们还在用它们的性单位呢?可以考虑雇人,要知道再多的钱能不能保证“心心相印‘的伺候?)2、作者的分析忽略了精神对人具有超脱过一切的满足。想一想大地震吧,哪么多人捐款,有些人无偿地为什么非得捐那么多钱?3、作者数据来源的局限,作者的数据来自于演艺圈、什么爆发户、什么单身白领(收过西方思想侵蚀的)?为什么不调查调查大学教授、院士、科学家、社会的精英,从他们哪里来些数据?演艺圈本身就是用”卖“唱、说、演来满足别人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买个性单位很正常。

。。。。。。

我不反对用经济学的理论解决解释人类,因为人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但切不可把经济及其理论作为大棒指导一切,因为人不是电脑,任何一个输入,都有一个理性的输出。

人是复杂的,所以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指导,要不然,就会害调人类自身。这个标准就是道德。

其实,道德也是人类的一种风险规避行为下的保险机制。他保证了当人类某个群体、某个种系进化的非常迅速的时候,不至于发生劣汰式的残酷。

最后补充一下,作者之所以认可应该性产业化,是因为现实的道德不起作用了,贫富的差距巨大,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建立起来。如果文中提到的那个姑娘能够找到工作,她还去卖性单位么?我们要解决的是帮助那个小姑娘找工作,而不是承认她现在工作的合法化。

作者的言论在现实情况下有些意义,在不考虑其他(伦理道德),情况下,也不失一个头疼后吃止疼药的好办法。但是头疼还是找出根源——当前之所以有人愿意从事性产业的根源是很大程度上在于有人获得了公平的发展机会(父母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重大事件如高考的不幸、发展过程中的挫折等等)和失败后得到保障的制度(没有奉献分担机制)的缺失。

如果风险能够分摊,如果能够实现公平的话,性从业者会不会这么多?当然也会有铁杆的fans,再如果教育要跟得上的话,fans是不是可以减少?既然可以通过途径减少,为什么要承认合法?

性产业合法化只会造就更大的不公平。

作者第二个问题是结婚后,性生活满足的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事实上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所谓的没有新鲜感。这是作者论据的核心。还是回到开始,性的边际效用递减,有没有其他新的效用(满足)的出现呢?比如说双方的信任、双方互相成为知己、双方孩子出生后共同解决问题、共同体验幸福等等这些带来的新增加的效用呢?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时间是稀缺的,过多的把时间投入在性上或者双方的效用的无差异曲线给性赋予了过多的权重,势必导致了作者说性上的边际效用递减。其实,人的效用曲线可以改变的。

最后,作者运用了很多经济分析,很多都是有道理的。而且效用最大话来分析人的行为,我也绝对赞成,作者效用最大化分析仅仅是建立在人的效用曲线一定的情况下。而忽略个人效用曲线是受社会文化、制度、道德而制约的。和尚没有性,照样有自身的满足。说明了其效用曲线已经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巨大改变。

我赞成,解决人类问题必须依靠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解决现有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问题,比如说性的合法、尊重和满足人的性需要的办法;但是另一个方面精英层面要构建制度、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来不断的改变人的效用曲线。

一个是治标,一个则是治本。两者兼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20:57: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15 19:21:00
笔者是想既然不能杜绝某些现象,是不是想找个办法把他控制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20:59:00

最主要的是:人不同一般事物,两个人的结合只要是可以不断创造新鲜感,那么边际效用递减就不成立!很简单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21:02:00

是能杜绝的,看看我们毛泽东时代有没有性产业?

当然我们既然在那个发展阶段就杜绝了,为什么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却找理由说杜绝不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21:05:00

赞同,3楼

其实人的效用曲线(偏好)很多的时候都是社会内化的结果。

社会在宣扬什么、坚持什么就能内化成人的偏好。

当前宣扬的也不一定对,比如说性自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6 00:20:00
经济学分析框架不是万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