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2449 2
2014-10-21
    刚读完《随机致富的傻瓜》,对其中用概率的方式思考生活的论点印象深刻。

    但其中,有一个事例,我感觉作者的表述有问题:
    检验某种疾病有5%的概率产生误报,全部人口有千分之一的概率患这种疾病,如果有个患者检测呈阳性,他患病的概率有多少?

    我的第一感觉和书中的“笨医生”一样:患病概率95%。
    而作者却说,患病概率只有2%。

    仔细一想,顿时了然作者的考虑:
    呈阳性的可能有:得病&检测成功  、 未病&检测误报
    那在检测为阳性时,得病的条件概率为:95%*0.1% /(95%*0.1%+ 5%*99.9%) = 2%

   看到这个结论,让我一下子对医疗体系的能力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可后来,仔细一想,却感觉这个例子问题多多。
    检测5%误报,作者的假设是对全体人口检测的误差,包括得病&检测成功  、 未病&检测误报两种。
    但实际上,对于1/1000的得病率,如果用一杯白水检验(即所有的检验结果都是未得病),其误报概率也仅为0.1%(把得病的人报成了未得病的。)
     这样的白水检验都要比作者给出的检验方式好。这样的检验方法,是不可能上市的。


    个人感觉,这个例子是在用极端的数字上的差异,玩弄概率公式,将不确定概念放大,误导读者。


    所以,如果真的在医院做哪个检测呈阳性了,千万别以为只有2%的概率是真的生病了,还是尽快去治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2 20:18:05
那本书作者给的数字并不一定离谱。

(1)楼主您的“白水检验”的例子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您的意思是不检验反而比检验还要好。当然不是这样:

如果不检验,每个人认为自己得病的概率是1/1000,没有病的概率是999/1000,无论他是否真的有病;

如果进行了检验,那么检验结果呈阳性的人真正有病的概率是2/100,这里面包含95%的真正有病的人。也就是说,由于进行了检验,95%的真正有病的人对自己得病判断的准确性提高了20倍。同理,这也将使95%的没有病的人对自己没有得病的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当然,副作用就是,使5%的有病的人对自己得病的判断的准确性降低,5%没有病的人对自己没得病的判断的准确性降低;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有人得益有人受损。但现实中每个决定无不要进行权衡,我认为这种使95%的人得益的检验还是可以接受的。

(2)再说一下2%:

2%这个数字确实很小,但是现实中的诊断不可能只进行一次、一项检验。假设同样的检验进行两次(两次的结果相互独立),那么可以算得两次检验结果都呈阳性的人真正得病的概率为26%,这是很大的提高。而如果再有多项检验,每项检验也要进行多次的话,最终的准确率将非常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4 08:12:25
支持呀[victor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