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一个众筹的讲座,有些想法,与各位分享。
主讲人讲述了风靡中国的众筹咖啡的运作原理,即通过微信、熟人圈、限定人数、不允诺回报、会费递增、返消费卡、去等级化、会员互助等方式实现。
但是,他的讲述在一些地方含糊不清,即这种方式到底是盈利性的商业行为还是非盈利性的松散的沙龙俱乐部?
在具体的实体运作方面并没有展示出比现代企业制度更为优越的地方,缺乏严格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上则租一个超大的四合院作为集会场所,以股东消费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本质上并没有给股东创造价值,因为没有系统外的现金流入,也即是股东内部的零和游戏。因此,从这点上应该定义为非盈利性的。
但是,它的会费却是明确递增的,凸显了严谨的逐利性。
以数学的方式来描述一下传销和众筹,真相将大白于天下。
l 两者的外部收益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传销人员不重视传销的商品效用;众筹的外部收益几乎为零。
l 由此,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会员费的内部分配问题。
假设传销的会费为a,向下发展一个会员则获得提成50%,那么将产生如下数列:
投入:a a a a a a ………………………………………….,共n个a。
第1个人收入:a+1/2a+1/4a+………………………….1/2∧(n-1)a=[1+1-1/2∧(n-1)]a;
第2个人收入:1/2a+1/2a+1/4a+………………………….1/2∧(n-2)a=[1+1/2-1/2∧(n-2)]a;
………………………………………………………………
第n-1个人收入:1/2a+1/2∧(n-2)a;
即第i个人的收入为:[1+1/2∧(i-1)-1/2∧(n-i)]a。
因为个人收益为收入-投入,所以净收益为:
第1个人净收益:[1+1-1/2∧(n-1)]a-a=[1-1/2∧(n-1)]a→a;
第i个人净收益:[1+1/2∧(i-1)-1/2∧(n-i)]a-a=[1/2∧(i-1)- 1/2∧(n-i)]a。
第n个人净收益: [1/2∧(n-1)-1/2∧(n-n)]a=[1/2∧(n-1)- 1]a→-a;
也即最后一个人的净收益与第一个人的净收益完全相反,他的投入转化为第一个人的收入。
传销的会费投入与收入示意图:

图中横轴数字表示人的序列,纵轴表示钱的数量,该图为表示趋势的示意图,并非实际数字。
假设众筹的第一个人的会费为a,第二个人的会费为2a,第n个人的会费为na;
那么会费总和:n(n+1)/2a。
则股东平均权益:(n+1)/2a。
故,第一个人净收益:(n+1)/2a-a=(n/2-1/2)a→n/2a;
最后一个人净收益:(n+1)/2a-na=(1/2-n/2)a→-n/2a;
与传销一样,众筹的最后一个人的净收益与第一个人的净收益完全相反。
众筹的会费投入与收入示意图:

图中横轴数字表示人的序列,纵轴表示钱的数量,该图为表示趋势的示意图,并非实际数字。
而传销的首末收益差距为a-(-a)=2a;
众筹的首末收益差距为n/2a-(-n/2a)=na;
显然,na>>2a
也即,众筹的首领收益比率远高于传销的收益比率,或者说,其敛财的效率更高,这或许能解释众筹风靡中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