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521 25
2008-06-17
    我国精心的学者早在八十年代就发现,马克思从来没有说过劳动“创造”价值,总是说劳动“形成”价值。有人说,这是语言习惯的问题。其实,这是逻辑问题。所谓创造是按照事先的设想有目的有计划地劳动。然而,连经济学家对价值的定义都有争议,普通的商品生产者怎么可能会按照事先的设想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价值呢?这是劳动为何不能创造价值的第一个原因;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量就是价值量,劳动量与价值量是同义语。众所周知,劳动量是耗费的,不是创造的,谁也不能创造劳动量。既然人们不能创造劳动量,又怎么能创造价值呢?这是劳动为何不能创造价值的第二个原因。显然,劳动“创造”价值不符合逻辑。看来,马克思是为了维护逻辑的严谨而有意识回避劳动“创造”价值的说法,根本不是语言习惯的问题。虽然马克思说过,“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679页),但这里没有工人在“生产”剩余价值的意思,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生产”或“创造”剩余价值。显然,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只是形象比喻而已。遗憾的是,马克思的继承者们把形象比喻当成现实规律,渐渐地,人有主观能动性竟然成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由。
    实际上,劳动只能创造效用或使用价值,不可能创造价值。
    斯密说:“在资本积累与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国富论》上卷,第42页 )。不难分析,这个唯一标准来源于“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的思想。根据斯密的意思分析,在初期野蛮的社会里,由于产品交换思想的允许,劳动量才成为商品的价值量,并不是劳动创造了价值。   
    虽然斯密及其前辈的思路大体正确,但是,劳动量仍然不是商品的价值,而是决定价值的主要因素。由于他们都没有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下一篇短文中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17 10:10:00
有见解,我得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7 10:20:00

在马克思的学说里,私人劳动 决定 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 决定 使用价值;

                  社会劳动 决定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 决定  价值。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里,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是一概而论的,劳动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劳动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劳动又是抽象劳动。马克思认为我们既要认识到劳动的具体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同时要看到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两者是同一个过程,只是你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我们不能犯“白马非马”的错误。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同构成了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7 10:49:00
  什么是具体?什么是抽象?有客观标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7 11:21:00
以下是引用1wangyuanbin1在2008-6-17 10:20:00的发言: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里,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是一概而论的,劳动具有两重性。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同构成了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先生划分的不错,但我想请教的是,马克思为什么不说劳动“创造”价值,总是说劳动“形成”价值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8 06:22:00

马克思知道劳动需要接受社会评价,但在一开始讨论中又把它抛弃了(天晓得怎样想的,不妄猜).而到第三卷,则又悄悄的捡了回来,不过,并不彻底.他两种观点都想要,没有后者,解释不了瓜分剩余价值问题,没有前者,又解释不了劳动与价值的关系的问题(这其实并不困难).

马克思把一个最为关键而其实他注意到的问题而抛弃了,即不同劳动的统一问题.斯密与李嘉图都谈了这个问题,但却遭到了马克思的批评,或说斯密有多重价值论,或说李求助于供求.马克思倒不求了,他省事,直接告诉我们:"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简化的麻烦."同志们,这恰恰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呀!

而这个问题一旦想解决,则供求是不可能回避的.就如第三卷中不得不涉及那样.而一提到供求,问题就很微妙了.偶不知德文的这二个词的具体区别.但中文创造与形成至少有一个区别就是,前者比更者更积极一些这似乎与前面马克思的态度有些对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8 6:41: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