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315 8
2014-10-23
 “清华第一助教”闫浩:为了再上讲台我离开清华

  3个月前,一场由50多名清华学生在网上发起的请愿,反对因科研成果不足来解聘该校外文系教师方艳华和有清华第一助教之称的航空航天学院博士后闫浩,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公众热议——中国顶级学府里的好老师应该重科研还是应该重教学?

  31岁的闫浩早在几年前就有清华第一助教美称,他教的微积分习题课必须提前一晚霸位,还因原本最多60名学生有170多名清华学子来上课,学生坐在走廊里而被学校警告,这成了他的幸福的烦恼

  3个月后,热爱教学的闫浩已经重新走上了北京另一所重点大学的讲台。在清华持续7年多的教学热情,如今已在授课中继续延续。在三个月前和近日的两次采访中,闫浩表示,自己当初并不是被解聘,而是求职不成功。

  闫浩,原清华大学微积分助教,由于授课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讲课生动有吸引力,曾在清华大学学生中,听浩哥讲习题课成为口口相传的秘密,原本枯燥的数学基础课成了香饽饽,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清华第一助教浩哥

   2012年,浩哥作为学生代表在清华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发言。清华百年校庆期间,他作为学生代表之一,得到当时的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然而,就 是这样一个校园红人,却没预料到自己会在今年夏天会因为没有求职成功而离开清华的讲台。特别是他对于引发了一场重科研还是重教学的争论,闫浩表示 自己是躺着中枪。自己并非没科研能力,也没被清华解聘。

  我是有科研文章的,不然我没法博士毕业。我的论文都是在英文期刊上发表,在中国知网查不到,而且我在博士后期间拿了博士后基金。第二是我和方老师的情况不一样。我是没有入职,而方老师是在这个体系之内的,我是一个求职者,而不是续聘的问题。闫浩说。

  如今,闫浩已经开始到北京一所“211”大学任教。

  我有科研成果英文论文

  记者:解聘这个事有什么要说的?

   闫浩:我和方艳华老师情况不同。她是体系内的在职者,而我只是求职者。助教是一个学期一聘任且只聘任研究生,只是临时性的工作。实际上我是求职失败了。 清华大学校方也愿意留我,并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数学系希望招收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哪怕是交流过一段时间也是可以的,而我基本上是扑在教学一线,也没时间 出国。而且我要搞科研,也不希望脱离教学一线。其实有些人虽然从国外回来的,科研文章也没很多,和我水平也相差不远。

  记者:这种情况普遍吗?

  闫浩:其实国内一些大学都存在这些问题。一些学校用人就只重科研,不看教学。重视科研是对的,但基础学科也应该重视教学。有人说美国的不少大学是非升即转,其实美国也并非都是这样。美国的大学与老师,还是要签合同,在教学上仍有一些固定的讲师来教基础课。

  另一个就是人治还是制治的问题上,中国现在看起来是制治,其实还是人治。但中国人又没有德国人那么严谨,严格按照规则办事,这里面有很多主观因素。有人就觉得我科研不行。我科研是不好,但也没想象的那么糟。

  记者:你的科研成果如何?

   闫浩:我是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的博士。博士期间我有2SCI论文,一篇国际会议宣读论文,相当于三篇论文,而博士毕业一篇论文就够了。博士毕 业后,航空航天学院力学系向我伸出橄榄枝,说我毕业后可以去力学系,教飞行员班,博士后期间我也拿了博士后基金,可是后来领导换了,之前的承诺也没有了。 其实当时我也是为了留校,了解不是很充分,时间紧张之下就草率地决定去了力学系。这两年我一边在航空航天学院力学系做博士后,一边在数学系做助教。但我是 数学出身,力学偏重于工程,我是不大懂力学的,很多计算机编程、包括力学方面很多知识我都是不完善的,所以在力学系的科研上,由于与专业相距甚远,加上不 同学科的价值观不同,我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是这两年痛苦的事情。

  已到“211”高校任教

  记者:最后你的抉择是怎么做出来的?

  闫浩:数学系一些领导不愿意留我,而我又擅长教学,当时学校也希望我去教务处当职员。我一直犹豫,当时几个“211”的学校都很乐意接受我,我拿到了4offer。我希望留在清华。

  我是适合在讲台上的人,让我坐班,不让我上讲台,看着别人去讲课,的确很痛苦。由于有争议,学校跟我谈了,希望我理解学校,我在那4offer里选了一个在北京一所“211”学校任教。

  学校还是做出了努力的,我也特别感激曾经帮助我的领导、老师。之前有媒体把矛头指向清华说,清华不重视教学,报道并不属实。

  记者:经历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闫浩:人情冷暖。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业余时间里,有校外的单位请我去讲课。在这件事情上,就有些人以为抓到我的把柄,拿来和我对峙。博士生期间我在业余时 间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有人觉得数学很难,我就教他觉得数学容易些,我认为自己付出了劳动去拿报酬,光明正大。其实,我又没偷,没抢,也没骗人,只是传授知 识,我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的。这和很多工科的老师做横向项目也没什么区别,现在很多研究生甚至本科生都有实习的经历。学校也是非常鼓励学生创业、实习的。之 前数学系也有两位教授,他们知道我课讲得不错,他们的孩子在高三的时候主动来找我请我帮忙点拨几次,其中有一位是数学系的副主任,最后却极力反对我留校。

  作为一个求职者,我从来没有作为清华的正式员工呆过一天,博士后也只是流动编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人找我讲课,正好说明我既能把清华的学生教好,也能把不是清华的学生教好,有说服力。

  谈到感受,我觉得现在网络和媒体的力量太强大,人言可畏。

  记者:那有什么让你感动的事吗?

  闫浩:我是真正热爱讲台,不是口头随便说说,我很多学生是理解我对清华的热爱的。在人人网上有我上最后一节课的照片,那是清华最大的一间教室,可以容纳460人,都坐满了,而且有很多人是搬凳子来听的。其实很多学生是来欢送我的,这一点我最感动。

  需要时间的积累与付出

  记者:您为什么这么喜欢数学和站在讲台的感觉?

  闫浩: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很小的时候就想当一名数学教师。我从没想到自己能把教书做得还不错,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人都是知遇。

  在清华做助教七年半的时间中,我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就越来越加深热爱讲台上的情感。这些年,也是学生们的热情与肯定才让我坚持到了今天。

  记者:风暴过后,你如何看待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闫浩:教学其实和科研并非孤立的,科研与教学有联系。但是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教学上肯定会有影响,很少有人能做好两者,这就面临一个选择,有的人就是喜欢教学,不可能人人都是科学家。如果每个人都跑去做科研这些同样的事情,这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记者:今后会不会有所改进?

   闫浩:澄清一个问题,不是说我不喜欢科研,科研中你思考良久才得到的结果的那种喜悦与来之不易的感觉我也深深体会过,我只是更喜欢教学而已。科研肯定也 要做,我也不可能永远是讲师。搞科研需要时间的积累,也许我昨天不行,今天不行,但谁知道明天呢?同样,我觉得教学能达到同学的认可也是特别不容易的事, 别人可能认为你做的这个事情谁都能做好,其实不是的。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23 14:19:48
当个好老师不容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3 23:48:13
alvin张 发表于 2014-10-23 11:43
 “清华第一助教”闫浩:为了再上讲台我离开清华   3个月前,一场由50多名清华学生在网上发起的请愿,反 ...
中国的教育要反思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3 23:52:25
说得很中肯很在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4 16:41:40
xinghaiyeke 发表于 2014-10-23 14:19
当个好老师不容易
其实当好学生也不容易,啥都差不多就行了,根本无法用心学习,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浮躁的心!好老师,好学生,已不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5 12:09:05
三沙市新居民 发表于 2014-10-24 16:41
其实当好学生也不容易,啥都差不多就行了,根本无法用心学习,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浮躁的心!好老师, ...
逆水行舟,岂能随流而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