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5731 20
2008-06-18

央行在毁灭中国经济吗?(对于现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的分析)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对于我国现行的从紧货币政策进行评论,认为现行的从紧货币政策将打击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而毁灭中国经济,使得我国经济进入衰退。原因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信贷资金,而提高利率、提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的一系列减少货币的供给,加大资金回拢力度的政策,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使得许多面临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衰退甚至破产。

应该看到,这些文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央出台紧缩货币政策,是根据2007-2008年我国国内价格持续上涨压力做出的,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PPI的涨幅要比CPI的涨幅更能说明我国国内价格上涨的通货膨胀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5月我国的PPI涨幅只有2.8%,到今年上个月(2008年5月)就达到了8.2%,平均月度增长率达到4.5%,2008年前5个月,月度增长幅度更是达到了7.4%。如此高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趋势,通过流通领域的放大,使得人们开始担心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恶性通货膨胀。为此,直接能够采取的宏观控制措施就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2007-2008年PPI一览
时间   同比涨幅(%)
  2008年5月   8.2
  2008年4月   8.1
  2008年3月   8.0
  2008年2月   6.6
  2008年1月   6.1
  2007年12月   3.1
  2007年11月   4.6
  2007年10月   3.2
  2007年9月   2.7
  2007年8月   2.6
  2007年7月   2.4
  2007年6月   2.5
  2007年5月   2.8
平均月度涨幅     4.5
                                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作:星岛环球网

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有其副作用,那就是会对企业的信贷造成困难,从而压制经济发展的势头。这就好比鱼和熊掌,难以得兼。根据传统宏观经济观点,在社会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经济发展,物价上涨,就业率上升;物价下降,经济将会走低,就业率下降,此时的货币政策将会更有效率,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经济增长的“火候”进行调控,实现平稳发展。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以后,货币政策将会失效,政府如果还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出现价格上涨,经济增长缓慢的滞胀现象。

为了避免实现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给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我国同时实行了稳健的财政政策。2008年前的11个宏观调控经济周期中,有8个周期都是采取了双松或者双紧的调控政策,对于经济发展而言,这些政策组合往往导致矫枉过正,使得中国经济好像在“打摆子”,一会儿过冷,一会儿过热。“一抓就死,一放就活”,放、活、抓、死的经济大起大落,使得我国经济在总量发展的同时,也蒙受过巨额效率损失。并且由于政策干预过度,经济周期波动频繁,改革开放到2008年前,经济平均周期只有2.7年。

时间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搭配方式 实施年限
1979-1980 松 松          双松  2
1981         紧 松   紧松  1
1982-1984 松 松   双松  3
1985  紧 紧   双紧  1
1986-1988 松 松  双松  3
1989-1991 紧 紧  双紧  3
1992-1993(中)松 松  双松  1
1993(中)-1997紧 紧  双紧  5
1998-2002 松(积极)松(稳健) 双松  5
2003-2004 积极淡出稳健趋紧 偏松趋紧 3
2005-2007 稳健 稳中适度从紧 双稳趋紧 3
2008  稳健 从紧  稳健从紧 -
08年前平均周期         2.7
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涛,2008。

针对我国此次的物价上涨,中央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的调控手段,表明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措施更加理性,既看到了通货膨胀的威胁,也意识到了防治通货膨胀的潜在代价。意识到了在货币政策为宏观调控赢得时间的同时,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实现经济发展“好”字优先,不能因为担心物价上涨就扼杀经济增长的动力。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一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度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逐步降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减低财政风险。二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实现财政支出“有保有压”。其中,保证市场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环保设施好、能够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产品;压制那些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和落后的工艺设备。三要推进财政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四要增收节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过快增长,规范、安全和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稳健财政政策对于财政支出的“有保有压”,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那些保证市场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环保设施好、能够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民营企业产品,政府可以通过贴息贷款、贷款担保、价格补贴等手段,帮助符合上述要求的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实现民营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相信通过财政资金的乘数作用,我国经济经过此次宏观调控将实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将逐步走向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18 13:21:00

兄弟,还是无言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8 13:28:00

不要乱吵吵,高层不比你明白!

问题需要慢慢解决!

[em05][em0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8 15:01:00
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陷入困境,没能度过货币政策寒冬的企业如果抱怨政府,有如下雨了身体差的人,又没带雨伞以致被淋感冒了,而其他人要么身体强壮被淋了也没事,要么未雨绸缪,没被淋着。被淋感冒了的人骂老天爷一样毫无道理:没下雨的时候为什么不加强锻炼或者早早买把伞放着?现在被淋感冒了,怪的着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9 06:09:00
四楼说的非常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9 10:25:00
好好看看郎咸平的文章吧,说的很有道理,我认为央行的高层领导决策能力实在有限,如果让中国的这些高官同欧美的金融巨鳄去比拼,结果很明了。我认为现在已经在一条非常危险道路上了,不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很有可能出现金融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