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879 7
2005-07-13
经典经济学有着太多的假设,比如说,有两堆完全一样的苹果,卖不同的价钱,那么,一定是便宜的那堆卖完,而贵的那一堆没人买。经典经济学假设所有的人都会采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策略。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大部分时候时候两堆一样的苹果卖不同的价格,都不会出现一堆卖完而另一堆没有人去碰的现象出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经济学的假设没有考虑到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信息的充分获得。所谓人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是建立在信息完全的基础之上的。但信息完全,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可以讲,在我们做出“最有利”判断之前,99%都没有能够获得充分信息。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两堆苹果是完全一样的(虽然这是事实),总有人会对贵的苹果感兴趣,以为它比便宜的要好。这时候,他们的判断就是建立在“信息假设”的基础上的。而这样的信息假设,很多情况下都是错误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做出的都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判断?在这个意义上,我可以推翻经典经济学。
  那么,是否充分公开信息,就符合人们的意志了呢?比如最近我在计划去BANFF国家公园旅游,当地有很多很多的住宿,事实上,要做到“信息充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栋房子都有建材,朝向,新旧,主人好客,通讯,交通,昆虫,价格,床,房间,等等等等的不同,倘若我因为要追求“信息完全”,就必须把所有一切的细节都搞清楚,那是一个可怕的结果。实际上我的定购过程,不过是选定了一个价格范围,然后再这个范围内大概看看就找了一家。那么这种“信息不充分”,是我乐意接受的,虽然我做出了经济学上的“不最有利决定”,但考察整个花费的时间和过程,我事实上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所以我们描述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不应该去遵循经典经学的一些定义。我以为经典经济学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描述了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却不能描述经济发展的过程。
  那么实际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回到前面,看看实际生活中的苹果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吧。
  人们在购买苹果的时候,其实是依据的“不充分信息”。一些人买了便宜的,另外一些人买了贵的。当第一次尝试结束后,他们中有些人继续买已经买过的苹果,另一些人(往往是一小部分人),尝试购买另一种苹果。这一小部分人是第一批发现苹果完全相同这个秘密的人。然后这一小部分人中的一部分,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把这个信息逐渐公开出去,在经过十几次地购买,学习,尝试之后,所有的人才逐渐了解到贵的苹果其实不值,然后开始放弃贵的,买便宜的。那么这个时候,经典经济学的结论才开始体现。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在苹果经济中,经典经济学的结论几乎永远不可能得到体现。因为交易员也同样是智慧生物。卖得贵的公司往往在初期可以赚到比便宜的公司更多的金钱,然后他们把这些钱投入了研发,而当市场逐渐向便宜公司转移的时候(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贵的公司应该倒闭),贵的公司忽然推出了一种新的苹果,这种新苹果的口味完全压倒了便宜苹果。于是贵的公司开始走高价路线,不断推出新品种,保持自己的高价。而便宜的公司则可能继续走便宜路线。满足一般人的需要。这个时候,便呈现出苹果经济的多样性,这两个公司可以不断赶超,互相促进,但可能永远也不会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经典经济学的问题是,他们总喜欢得出一个结论,比如A公司的苹果比B公司的贵,导致A公司必然倒闭。实际上经济发展也许永远只是过程,永远也不会有结论。
  所以研究经济学,我们必须开发另一种途径,这种研究方向就是模拟研究。模拟研究的好处在于它更加贴近现实,它放弃了大量的经济学假设,而以现实为基础。但模拟的困难在于我们很难取得现实经济学的参数。比如,究竟有多少人会做不同尝试?他们中有多少人会和别人做信息分享。当我们无法获得这些数据的时候,整个研究就会陷于停顿。
  所以这里,我只能够对这种研究做一个粗略的模型设计。
  经济学系统(我在下面中正式的复杂系统的名字来代替)应该不同于混沌系统。混沌系统的特点在于系统本身没有智慧,靠的是外力的作用,比如天气系统。而复杂系统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有智慧的。这些个体每一个都不了解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但是它们会对最接近它们的有限刺激做出“最有利”的反应。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某些节点可以获得比较多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中心节点,比如公司的老板。但总体来讲,没有哪个节点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被去除,这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当系统中的个体越来越多,系统就越趋于复杂,而复杂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突变。突变是意识形成的,虽然它也受到自然选择的淘汰,但更加重要的是,在接受自然选择的同时,它会主动对自己进行改造来应对选择。当每一个个体都在对自己进行改造的作用下,整个系统会出现突变,整个系统都会焕然一新。
  我可以用微软的成功来解释这一点。当个人电脑出现的时候,全美国有几百个操作系统在运行,在这整个的系统中,微软只是一个很小的元素。然而不是有句话说:一只加州的蝴蝶舞动翅膀,就会在佛罗里达引起一常风暴。这一次,微软就是这只蝴蝶。没有人可以解释为什么微软会领导了一场革命。但是事实上是,电脑技术的发展,在世界经济系统中达到了突变的境地,而比尔盖兹的大脑——尽管只不过是一个大学生的脑子,在这个突变的最后关头转动了一下,于是,一场技术革命的风暴到来了。
  通过这个模型,我将阐明一个观点,就是我一向反对的赶超策略。很多人都希望靠ZF投资,去扶植一些行业,但是我认为,往往最重要的东西都不是靠ZF投资能够建立起来的。大部分优势的取得,依赖的是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而不是某一单项的进步。系统的突变只和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而和单项技术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给草履虫装上脊柱,那将是进化史上最大的笑话。
  第二点,我认为突变不光有向上突变,同时也有向下突变出现。复杂系统具有自适应性,如果我们改变一些参数,我们就会发现整个系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变化,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试想,在一个系统中,某些结点获得了无偿占有其他接点利益的能力,那么出于寻求最有利于自己的观点,这些超级节点就会吸引其他节点与之建立关系。这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节点依附其上,获得同样的无偿占有其它节点的能力。这个过程能否中止?是否可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我认为很难。因为无偿占有太具诱惑性了,然而到最后,当所有的节点都变成超级节点后,他们非但不能获得利益,反而连原有的创造利益的能力也失去了,这将导致系统的突变——灭亡。这就像生物,如果没有威胁,那么它就趋向于灭绝。但如果我们人为地给它制造一个威胁,那么,当这个危险超出节点能够获得利益的时候,节点就会离开这些超级节点,使得整个超级节点集团获得利益的能力越来越弱,最后趋向解体。而超级节点为了维护其能力,必须要对自己进行进化。是自己获得利益的能力超过威胁,在这威胁进化的不断转换过程中,整个系统才会不断地进化。进一步,这种对超级节点的威胁,应该来自于普通节点而不是超级节点本身。我们可以用生物界掠食者的模型来说明这一点,狮子要吃斑马,对于狮子来讲,斑马跑得太快,吃不到要饿死是它的最大威胁。如果不是这样,只是在狮子和豹子之间有竞争,而斑马永远不能跑,显而易见,最后所有的斑马都会消失。斑马虽然不能挑战狮子的牙齿(没有获得超级利益的能力),但斑马可以自我保护,免于被获取,这是整个掠食者模型中最关键的一环。
  如果我们有一台超级电脑,能够模拟每一个节点的行动,那么,也许我们就可以模拟整个社会。我们可以加快其进程,比如把人每天吃一个苹果提高到每1毫秒吃一个苹果,然后就可以加速系统的变化,看到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同时,复杂系统可以扩展到其他无数的方面去。利用生物学,物理学的一些特性,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模型,使结论趋向于现实。这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我写此文,是抛砖引玉,想知道是不是国内现在有人在做这样的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希望广大经济专业的朋友也能谈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5 10:30: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23 21:50:00

我说几句吧.

1.文章的开头说的信息经济学,所以请楼主看下信息经济学的内容.

2.在微软的例子中,对于微软的论述没有体现单一接点对于有限刺激所做出的最有利反应,并界恰恰相反,楼主的一句话:"一只加州的蝴蝶舞动翅膀,就会在佛罗里达引起一常风暴",我们称之为蝴蝶效应,正是混沌理论而不是楼主说的数学模型.

3.至于楼主所说的政府投资,这和微观经济学无关,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也请楼主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

4.请楼主用自己的理论建立起一套数学模型.

5.狮子 猎豹 斑马的问题是优胜劣汰,和经济学无关,不具备研究价值,请楼主注意,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在于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对于狮子来说,就是如何才能最省力地去捕获斑马,因为相对于狮子的无穷欲望,斑马的数量是有限的.

楼主说的问题,有哲学上的价值,但不具备经济学的研究价值,请楼主能够再深入地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3 22:12:00

而且在楼主的文章中,我没有看到高等数学的影子,这让我很失望.

大部分优势的取得,依赖的是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而不是某一单项的进步。

这句话同样是不对的,请楼主参看历史关于英国崛起的章节,请楼主注意,英国超越中国并不是因为他具有比中国更加复杂的系统,实际上他的系统远没有中国的系统复杂,相反,正是由于单项技术的革命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使得系统更加进步.就是这样的.

历史上少数游牧民族的入主中原,同样可以看成如此,游牧民族没有文明的包袱,没有复杂的作战系统,既要保持文明,又要与野蛮人作战,这是不可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8 11:20:00

其实理论和实践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就好比著名的力学三定律,那也是在假定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但是却极大的推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我认为 传统经济学的假定是合适的,也是有必要的。只有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实现飞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8 11:38:00

虽然3楼指出了楼主的许多毛病,但是我觉得楼主的那个模型模拟自由市场经济是有一定可行性的,问题在于楼主没有考虑到政府行为对系统的影响,如果系统是一套经济秩序,或者一个经济制度的话,政府行为无疑对这个制度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系统的结构,另外技术革命和其他一些外部因素没有被考虑,因为它们是可以改变节点获取利益途径的。比如原来各节点只能从附近获取利益,在互联网之后,可以用极少的成本来向几乎整个系统的节点获取利益。楼主如果真的想建立一个这种模型,建议多找几个经济学的同僚,尤其是研究经济史和制度经济学方面的一起,考虑的会比较全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8 23:37:00
补充,楼主的一套理论建立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楼主的经济体系考虑的太有逻辑型,楼主实际把一些不确定的东西也放了近来,希望能一揽子解决问题,但这是不可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