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796 71
2008-06-19
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我记起了当年读书时的一件事:97年,我和一位同学到安徽九华山旅游,坐长途汽车从杭州出发,当我们返回时,我发现从安徽回到杭州同样的长途汽车,车票价格要低许多(具体低多少,现在记不太清楚了),从经济学角度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19 16:55:00

个人想到的解释是多质需求:到九华山游玩,这一有效用的属性,在安徽有,在杭州无,所以,同样的车,开往安徽的贵。

大家认为可没有道理,有没有更好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9 17:01:00
市场 需求 的 事情 ,只要 保证 不 亏 本钱 ,人多 价格贵 ,人少 价格 便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9 17:17:00

杭州->九华山、九华山->杭州,两类车,车型、发到时间、路线、运营公司、路管(包括停车等等)费用、司机是否完全相同?

猜想一:同一公司的同一客车(同一司机、同一路线),从杭州到九华山再回杭州,在九华山驻留期间的费用以及路上往返过收费站时的费用,都包含在杭州->九华山这班次车的车票价格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9 17:44:00

到杭州的火车或者其他方式的运输比较方便,但反过来不方便。

所以压低了到杭州的长途票价,使其接近边际成本。

或者是,去杭州的人很多,去九华山的人不多,单位运输成本高于前者。

这里应该是厂商理论的范畴,而非消费者效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9 18:2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9 17:17:00的发言:

杭州->九华山、九华山->杭州,两类车,车型、发到时间、路线、运营公司、路管(包括停车等等)费用、司机是否完全相同?

猜想一:同一公司的同一客车(同一司机、同一路线),从杭州到九华山再回杭州,在九华山驻留期间的费用以及路上往返过收费站时的费用,都包含在杭州->九华山这班次车的车票价格中。

车是同类型的, 路线一样(当时,当地有而只有这么一条公路,路况是越靠近杭州越宽阔,越平坦,安徽那边,当时还不是水泥路),经过同样的收费路,收取同样的买路钱,运营公司一边是杭州的,一边是安徽的,司机不同的,我们从杭州出发时,是杭州的司机,从安徽回来时,是安徽的司机,这是从他们的语言与口音判断的,但这与车价无关,因为,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抽象成,一个杭州司机、一个安徽司机,两地跑车,我们坐车时,是哪个司机,是随机的,不影响车价(像杭州的司机,到了安徽是仍要回杭州的,所以,我们可以作上面抽象)。

理论都是猜想的,对猜想一,像我们的情况,坐车时,是两个不同汽车公司,不太可能出现“在九华山驻留期间的费用以及路上往返过收费站时的费用,都包含在杭州->九华山这班次车的车票价格中”的情况。

上次关于验证标准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要以行为作为验证标准,当然,这个行为包括当事人的想法,比如,酒吧老板为何要采取这样一种营运方式的想法,虽然当事人,不一定知道什么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不知道需求定律,但是,他们的经验,照啥耶克的说法,是特定场景,特定时间下的知识,对解释现象,同样是有参考与启发作用的,这是对解释现象而言的,是关于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时,要考虑的。但是,如果要说明现象真实性,如果一定要二者选择一个,那么,要以行为本身,而不是当事人的说法、想法为标准。也不能因为当事人想法与具体行为不同,而用他的想法来否定他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