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迷航的中国房市》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 2014年7月第1次印刷。
亚马逊、当当网等各大网店有售。
…………分割线,以下内容节操余额不足,请谨慎阅读…………
致谢语:
谨以此书献给我未来的丈母娘:希望您早日发货,以免我给差评。
作者简介:
郭峰:上海新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姓名汇集了古今至忠至勇两位大侠的名讳,因此江湖人称“郭大侠”,但却从未有寸功于社稷和黎民,每思至此,悲痛欲绝。初学数学,后习财经,但求知于财经院系,却从未习得致富之术。年届而立,虽不时仰望星空,但仍然脚踩大地,一事无成。关心着时事与八卦,醉心于读书和学术,然学海恐无涯,回头亦无岸。
工作邮箱:guofeng@sfi.org.cn
内容提要:
《迷航的中国房市》收录了作者自2013年年初至2014年年中,在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撰写的中国房市,以及相关或者不相关但是为了凑篇幅的时评文章。那些乍看起来没有节操的题目之下,是作者在阅读了海量房地产相关专著和学术论文基础上,对中国房市运行基本逻辑的严肃思考。全书分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调控”四个循序渐进的部分,对中国房市中存在的矛盾和争议的地方,进行了阐述。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干扰下,中国房市成为一个典型的“灰暗市场”:土地永远是不够的、房子永远是短缺的、房价永远是要上涨的,而支撑这个结论的却是永远不透明的信息。
自荐语一:
作为一个青年经济学人,作者在与同龄友人相聚时,常被当成“专家”问计,其中最常谈及的话题莫过于中国房市。为装潢门面、蛊惑良善,作者围绕房市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媒体撰写了几篇评论文章,自此一发而不可收,遂成此书。
自荐语二:
那些乍看起来没有节操的题目之下,是作者在阅读了海量房地产相关专著和学术论文基础上,对中国房市运行基本逻辑的严肃思考。
自荐语三:
继续向上膨胀,还是急转直下,中国房市面临前所未有的“迷茫”。本书一个基本结论是:中国房市走向本质上取决于中国民众对住房居住属性之外其它价值的投射。如果某一天这个社会的群体心理不再赋予住房如此多的外在效用时,房价就会面临真正拐点。
自荐语四:
这本书原本是作者献给自己三十岁的生日礼物,思考再三,还是献给了未来的丈母娘。亲娘不识字,估计不吃醋。
自序:如何理解中国房市(节选)
作为一个青年经济学人,笔者在与同龄友人相聚时,常被当成“专家”问计。其中,最常被问及的话题莫过于中国房市。谁让吾辈正处于谈婚论嫁、生儿育女的大好年龄呢(当然在这一问题上,我严重拖了大家的后腿,羞愧万分)。然笔者入道尚浅、才疏学浅,不能对“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这样的问题做出解答。不过,作为一个受过严格经济学训练的学子,且立志以经济研究为毕生职业,又觉得必须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说辞,否则不仅不能装点门面、蛊惑良善,还会引来朋友们的腹诽,认为我是在卖关子、摆架子,不屑于与他们谈论这些问题。
。。。。。。。。。。
因此,由于牵涉面广,如何做到不偏不倚的纯学术分析,难上加难。在撰写这些文章时,我力求做到“四不”:不违背自己的学术良知、不妖魔化地方ZF、不对地产商提出道德诉求、不蛊惑大众情绪。当然,这只能是理想状态,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最后,这些文章是我在阅读大量经济学文献和报道的基础上撰写的,在结集成书中,我对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做了尽量多的补充,但其中的错谬之处估计仍然在所难免,这皆因自己学识浅薄之故。
是为自序。
郭峰
2014年4月6日
目录:
第一篇 名目繁多的住房需求
一、购房不存在“刚性需求”
二、“房叔”算盘是否有错打时
三、农民工的进城与上楼
四、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
附:经济增长处处有“陷阱”
五、房市的代际繁荣和悲催的80后
六、性别比和被夸大的丈母娘需求
七、女博士、性别平等与高房价
八、婆媳矛盾刺激住房需求
第二篇 天生垄断的住房供给
一、房市垄断天性导致市场失灵
二、土地财政依赖症难解
三、征地中的各方角色
四、“保护耕地”究竟是保护谁的生命线
五、不要把高房价归罪于“人多地少”
六、小产权房僵局难解
七、地产商为什么反感“招拍挂”
八、推动“以房为中心”的住房普查
九、为什么我们的房子只能住70年
第三篇 雾里看花的住房价格
一、中国式房价收入比
二、官方房价涨得慢是因数据造假吗
附:真实经济失衡还是统计数据失衡
三、地价和房价: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四、如何判断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
五、高房价不能怨央行
附: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六、作为信贷扩张器的土地财政
七、中国会不会出现“底特律”
八、警惕“楼市崩盘论”
附: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的逻辑
第四篇 纠结扭捏的住房调控
一、如何看待房市中的两只手
二、从政策文本看我国房市调控史
附:历史上出台的房市调控“国字号”文件。
三、房地产调控应扬弃“相机抉择”思维
四、房地产调控应做到“激励相容”
五、“流民社会”中的异地限购
附:稀缺资源分配的几种机制
七、二手房税收调控是“懒政”
八、严格区分住房的保障轨和商品轨
九、我为什么支持开征房产税
十、用房产税调控房价的前提
十一、保障房就应该既小又憋屈
十二、棚户区改造不能顶保障房的缺
附录:官员任期、政绩压力和城市房价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假说
三、计量模型和数据
四、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五、稳健性分析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代后记:在课堂上理解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异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