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8-6-26 09:17:00

其实,从会计核算(可观测意义)的角度看,“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恒等的,这正如GDP核算恒等式,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说货币市场总是“均衡”的。

同“非自愿存货增加”表征了“宏观经济产品市场不均衡”一样,“非自愿货币持有余额”也表征了“宏观经济货币市场不均衡”。

两者有一点区别:产品市场均衡是流量均衡,而货币市场是存量均衡。

我们观测到的会计核算结果,都是满足既定恒等式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经济中是否存在“非自愿存货增加”或“非自愿货币持有余额”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09:19:00
上面的说法不是非要与一些概念“过不去”,而是想强调,既然许多概念本身已经很令人困惑,就不要再引入更令人困惑(幽灵般)的概念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09:2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6 9:02:00的发言:

由于“时间”的歧义性,可以写为“既定时刻”。

同意。翻译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9:23: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09:2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6 9:06:00的发言:

如果这样定义流通速度,实际上假设了货币需求仅是交易需求(“融通年收入流量”)。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哪个是先引入的概念?

对于您的第一个判断,能否深入的分析为何没有包括其他需求?

按我对货币数量论的理解,这两个概念应当为同时引入和形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09:3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6 9:10:00的发言:

个人以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不需要的概念。至少是因为它几乎不可观测(相比于其他与货币有关的概念,它更不易观测)。抛弃这个概念,并没有给经济学带来什么损失。

(当然,有一点必须澄清:有没有弄清“货币数量论”,与同不同意“货币数量论”,是两个问题。弄清“货币数量论”与同意“货币数量论”,相互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1、比之货币流通速度不可观测,我认为货币需求更加不可观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消费者使用现金的量和整体消费量,推出M0的流通速度。

2、我想只有确实理解了“货币数量论”,才能提到同不同意“货币数量论”。

我承认没有弄懂这个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09:4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6 9:17:00的发言:

其实,从会计核算(可观测意义)的角度看,“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恒等的,这正如GDP核算恒等式,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说货币市场总是“均衡”的。

同“非自愿存货增加”表征了“宏观经济产品市场不均衡”一样,“非自愿货币持有余额”也表征了“宏观经济货币市场不均衡”。

两者有一点区别:产品市场均衡是流量均衡,而货币市场是存量均衡。

我们观测到的会计核算结果,都是满足既定恒等式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经济中是否存在“非自愿存货增加”或“非自愿货币持有余额”呢?

1、关于均衡,可能有一点误会:我是指在鲍莫尔——托宾模型中,用存货理论对货币需求和利率的关系分析,

由于费用的下降,使最优的现金存量下降,利息总量上升。

2、我认为,货币市场亦存在流量均衡。公式比较难编辑,核心思路为流通速度随市场利率变化一同涨落,

高流通意味着低需求。

3、关于“非自愿”,我想这就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啦。

货币数量论建立在完全的市场出清和理性假设上,它是不考虑这些的。这正是早期宏观理论的通病。

望继续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09:4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6 9:19:00的发言:
既然许多概念本身已经很令人困惑,就不要再引入更令人困惑(幽灵般)的概念了。

呵呵,在这个观点上,我和您完全一致。

所以我对维森老师的书,有些敬而远之。

不过货币数量论,是一个很老的理论了,我们在清楚它的不足和局限的同时,应当正视它的存在和适用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1:22: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6-26 9:26:00的发言:对于您的第一个判断,能否深入的分析为何没有包括其他需求?按我对货币数量论的理解,这两个概念应当为同时引入和形成的。

(1)如果要包括“其他需求”,也就是要假设“其他需求”与产出、物价有关系,同时假设“其他需求”与其他因素(比如利率、汇率等等)没有关系。

(2)如果两个概念“同时引入”(不用哪个解释哪个),为何不引入一个“合并的”概念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1:24: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6-26 9:30:00的发言:1、比之货币流通速度不可观测,我认为货币需求更加不可观测。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消费者使用现金的量整体消费量,推出M0的流通速度。

具体如何计算呢?

“使用现金的量”与“整体消费量”各利用何种数据计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1:28: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6-26 9:30:00的发言:2、我想只有确实理解了“货币数量论”,才能提到同不同意“货币数量论”。

许多时候人们(至少论坛上的许多人)不会同意这一点的。

个人也不敢说有多么了解“货币数量论”。个人的理解是,货币数量论是基于“货币是且仅是交易手段”的(或者说,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交易),并且其中的“货币”是非常狭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1:33: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6-26 9:42:00的发言:2、我认为,货币市场亦存在流量均衡。公式比较难编辑,核心思路为流通速度随市场利率变化一同涨落,高流通意味着低需求。

那么,货币市场中,供给方面的流量与需求方面的流量,各代表什么经济学意义呢?

是否指,某一时间段内货币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变化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1:57:00

(m/p)*v=y

自动提款机使v增大,y不变,m/p减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2:3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6 11:22:00的发言:

(1)如果要包括“其他需求”,也就是要假设“其他需求”与产出、物价有关系,同时假设“其他需求”与其他因素(比如利率、汇率等等)没有关系。

(2)如果两个概念“同时引入”(不用哪个解释哪个),为何不引入一个“合并的”概念呢?

1、我的“其他需求”至少应该包括“投机需求”、“风险需求”。可能和您的有点区别,

因为它们既与产出、物价有关系,同时也与其他因素(比如利率、汇率等等)有关系。

2、我想同时引入的原因在于,它们中的一方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或者这就是您的观点啦?合并的概念组。

举个例子,当原始人发现1000个贝壳就可以支持整个村落的海产品市场交易的时候,

最初的概念组就形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2:4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6 11:24:00的发言:

具体如何计算呢?

“使用现金的量”与“整体消费量”各利用何种数据计算?

前者可利用中央银行的纸币和信用卡的统计数据,后者可从GDP内分析得出。

而现金需求则没有相关的直接数据来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2:5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6 11:28:00的发言:

许多时候人们(至少论坛上的许多人)不会同意这一点的。

呵呵,大概又是所谓“臭鸡蛋”理论吧。

不过一个得到广泛承认的经济理论和臭鸡蛋还有很多区别的,你不可能在第一口就知道是否是“臭”的。

除非是什么“水变油”、“永动机”之类的。

我对这个货币数量论的感觉就是那两个公式: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

(很多学校把它们作为考研专业课试题呢。)

此外就是知道它是从18世纪就开始的一种思考方式,经历了李嘉图、费雪、马歇尔、庇古的理论沿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3:0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6 11:33:00的发言:

那么,货币市场中,供给方面的流量与需求方面的流量,各代表什么经济学意义呢?

是否指,某一时间段内货币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变化量?

我想流量这个概念恐怕不能放到供给和需求的模型中去分析。

应该是指某一时期内货币总需求量,而非变化量。即L(i,t)的概念。

还有就是我想楼主的问题好像不是必须要讨论货币数量论的,用鲍莫尔——托宾模型就可以了。

不过这样的跑题讨论,倒是很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3:16:00
8楼的观点还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9:29:00

mankiw的经济学原理里也持类似的观点(在习题里)。

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观点,即便用鲍莫尔——托宾模型解释,也不是太贴切。

我认为ATM的出现,其实是增加货币的供给。理由是人们现金需求下降,造成现金存款比例下降,从而货币乘数增加。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创造的货币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20:03: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6-26 19:29:00的发言:

我认为ATM的出现,其实是增加货币的供给。

理由是人们现金需求下降,造成现金存款比例下降,从而货币乘数增加。

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创造的货币增加。

好像逻辑有点问题吧。

ATM出现——>人们现金需求下降——>造成现金存款比例下降——>从而货币乘数增加

——>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创造的货币增加。

除了第三个,剩下几个箭头能成立吗?

而且前后也矛盾啊,现金需求下降,为何基础货币不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20:20: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22:28:00

好像逻辑有点问题吧。

ATM出现——>人们现金需求下降——>造成现金存款比例下降——>从而货币乘数增加

——>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创造的货币增加。

除了第三个,剩下几个箭头能成立吗?

而且前后也矛盾啊,现金需求下降,为何基础货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说我的看法:

ATM出现——>人们现金需求下降:正是鲍莫尔——托宾模型解释的。
人们现金需求下降——>造成现金存款比例下降:如果你月工资4000,在ATM出现前,为了日常所需,你需要持有现金2000,存款2000;有了ATM,你只需要持有现金500,存款3500,是不是现金存款比例下降。

造成现金存款比例下降——>从而货币乘数增加:这个你也同意。

至于现金需求下降,为何基础货币不变?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给,谁说需求变了,供给就一定要跟着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7:27:00
以下是引用星期4在2008-6-26 12:39:00的发言:1、我的“其他需求”至少应该包括“投机需求”、“风险需求”。可能和您的有点区别,因为它们既与产出、物价有关系,同时也与其他因素(比如利率、汇率等等)有关系。

回到前面的贴子,如果包括其他需求,为何货币市场方程中未涉及其他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7:28:00
以下是引用星期4在2008-6-26 12:39:00的发言:2、我想同时引入的原因在于,它们中的一方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或者这就是您的观点啦?合并的概念组。举个例子,当原始人发现1000个贝壳就可以支持整个村落的海产品市场交易的时候,最初的概念组就形成了。

个人以为,这个例子并非恰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7:31:00
以下是引用星期4在2008-6-26 12:42:00的发言:前者可利用中央银行的纸币和信用卡的统计数据,后者可从GDP内分析得出。而现金需求则没有相关的直接数据来源。

(1)利用这些数据,个人以为,还是无法判断货币流通速度。

(2)即使可以判断,我们也是用其他解释流通速度,而非用流通速度解释其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7:34:00
以下是引用星期4在2008-6-26 13:08:00的发言:还有就是我想楼主的问题好像不是必须要讨论货币数量论的,用鲍莫尔——托宾模型就可以了。

主要是看到了前面有人想用货币流通速度来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7:41: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6-26 19:29:00的发言: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观点,即便用鲍莫尔——托宾模型解释,也不是太贴切。我认为ATM的出现,其实是增加货币的供给。理由是人们现金需求下降,造成现金存款比例下降,从而货币乘数增加。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创造的货币增加。

同意上述说法。

这里还要强调前面曾说的。从会计核算上看,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总是恒等的(存量恒等式),关键是看,其中是否存在“非自愿货币持有余额”(这个存量)。

非自愿货币持有余额为正,就是通常所说的“(意愿)货币供给>(意愿)货币需求”;反之,就是“(意愿)货币供给<(意愿)货币需求”。

这些说到底,是个资产组合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8:43: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6-26 22:28:00的发言:

我说说我的看法:

ATM出现——>人们现金需求下降:正是鲍莫尔——托宾模型解释的。
人们现金需求下降——>造成现金存款比例下降:如果你月工资4000,在ATM出现前,为了日常所需,你需要持有现金2000,存款2000;有了ATM,你只需要持有现金500,存款3500,是不是现金存款比例下降。

造成现金存款比例下降——>从而货币乘数增加:这个你也同意。

至于现金需求下降,为何基础货币不变?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给,谁说需求变了,供给就一定要跟着变?

哦,有点儿误会。

1、我把第一个箭头后面的现金,理解成M0了,包括现金和现金存款,您的意思可能只是流通中的现金。

2、“现金存款比例”我理解成现金存款和其他存款的比例了,您的意思是现金和存款比例。

3、这样在前面的逻辑就通了,可是像您自己说的:“谁说需求变了,供给就一定要跟着变?”

我理解为,需求和供给之间可能相关也可能不相关。这样一来,您的判断也是没有必然性的。

4、当现金在全部货币中的比例改变造成货币乘数改变之后,基础货币的数量也应该因此改变,

因为按照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k=(Rc+1)/(Rd+Re+Rc)。

(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货币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7 8:48: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8:4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7 7:31:00的发言:

(1)利用这些数据,个人以为,还是无法判断货币流通速度。

(2)即使可以判断,我们也是用其他解释流通速度,而非用流通速度解释其他。

我只是为了证明货币流通速度比货币需求更容易计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8:5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7 7:34:00的发言:

主要是看到了前面有人想用货币流通速度来解释。

是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8:5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27 7:27:00的发言:

回到前面的贴子,如果包括其他需求,为何货币市场方程中未涉及其他因素?

早期宏观经济理论的弱点吧。不太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11:14:00
以下是引用星期4在2008-6-27 8:43:00的发言:4、当现金在全部货币中的比例改变造成货币乘数改变之后,基础货币的数量也应该因此改变,因为按照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货币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计算货币乘数,就是要考察既定量的基础货币最多能派生出多少货币。

基础货币量只取决于央行的动作。

不妨考虑两种极端情形:(1)公众只持有现金,不持有任何存款;(2)公众不持有任何现金,只持有存款。对于既定的基础货币量B,

情形(1)中,基础货币=流通中现金(基础货币全部表现为现金形式)=B,货币乘数=0;情形(2)中,基础货币=准备金(基础货币全部表现为准备金形式)=B,货币乘数=准备金率的倒数。

公众持有现金量的变化,在改变货币乘数的同时,也改变了准备金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